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苏 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

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安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间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韩、魏不能独           当:抵挡

B藉之以其西                 蔽:以……为屏障

C以二国                   委:委托

D. 四国休息于内,以助其急     阴:暗暗地,暗中地

2.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五倍之地             攻山西千里之秦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    且不知天下势也

C不免于灭亡            见利之浅

D之深思远虑          彼秦者将何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从韩、魏两国所处的战略地位出发,论证了六国之所以先后覆灭,是由于将相谋士目光短浅,缺乏政治远见,胸无韬略,不能联合抗秦。

B北宋在军事上长期积弱,不能自振,辽和西夏屡屡袭扰,苏辙的议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C苏辙此文着重论述韩、魏地位及礼天下之奇才的重要性,只是针对北宋的形势而言的,用语比较含蓄。

D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从正、反两方面反复对照,逻辑严密,气势奔放,体现了苏辙散文笔力雄健的特点。

4.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苏洵的《六国论》中表明全文中心论点的是哪一句话?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1.C 2.B 3.C 4.诸侯及士人不明大势,见识短浅,策略失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5. (1)我常常为这些诸侯深思远虑,认为一定会有可以保全自我的策略。 (2)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厄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C 委:对付。词义是不断变化的,其中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注意积累古今异义词。而且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

②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

③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

④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

⑤“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⑥“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①⑥③④⑤②

C. ⑥③④①⑤②    D. ⑥④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适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

B.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梅葆玖是梅兰芳先生的第九子,他不仅继承了“梅派”的精湛技艺,而且形成了新风格。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诗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美景就会时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

 

查看答案

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趋向)

B君子曰:学不可以(停止)

C先祖父(其)

D外与天,四望如一 (边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下江陵,顺流而             西望夏口,望武昌

B. 望西山,始指              幽壑之潜蛟

C. 削月割                       踞而遨

D. 长桥卧波,未何龙             是故圣益圣,益愚

 

查看答案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要从下列对联中选出内容适合的三副,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摄影小组,以示祝贺。这三副对联依次是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A. ⑤②③    B. ①③④    C. ⑤③①    D. ①④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