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简答题。 (1)《红楼梦》以多个回目点明鸳鸯这个人物,绝非偶然。她是小说中依赖于...

简答题。

(1)《红楼梦》以多个回目点明鸳鸯这个人物,绝非偶然。她是小说中依赖于封建家族、封建社会而又最具反抗性的人物之一,请举例简析其形象特点。

(2)《三国演义》中,郭嘉因病英年早逝。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哭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痛哭的原因有哪些?

 

(1)①世俗才华出众。是贾母的第一个心腹之人,帮贾母管理财物,替大家族儿辈尽孝;“三宜牙牌令”体现其突出的才情。②本性善良。“鸳鸯女无意遇鸳鸯”中尽自己能力保护司棋;刘姥姥来“打秋风”,她热情赠礼。③刚烈敢为。“鸳鸯女誓绝鸳凿偶”中誓死抵抗贾赦荒唐的求婚要求;“鸳鸯女殉主登太虚”中敢于质询王熙风对贾母养事办理不周并且刚烈殉主。 (2)郭嘉在他心目中地位高;哭郭嘉是对众谋士无能的鞭挞;哭郭嘉也是曹操自己在推卸责任,找台阶下。 【解析】(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举例简析《红楼梦》中鸳鸯的形象特点,这是考查学生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把握。本题答案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鸳鸯的形象特点,二是相应的事例。鸳鸯是一个和顺善良、忠实可靠、稳妥贴心的知意人,深得贾母的信任和喜爱。她是老太太最为宠幸的贴身丫鬟,模样儿,性格,针线在众多奴才里面都是尖儿;老太太离了她,饭也吃不下。正如李纨所说:“老太太屋里要是没有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回老太太的,老太太只听她一个人的话,老太太穿戴的,别人不记得,她会记得。要不是她经管着,不知叫人诓骗了多少去。那孩子心也公道,也不以势欺人。” 她是一个聪明机智、能说会道、才德兼备的俏丫头,凡贾母参加的牌局,都是由鸳鸯在后面给出谋划策的,有老太太参加的酒令,都是由鸳鸯当令主,她“三宣牙牌令”所表现的才华和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候的和王熙凤的“捣鬼”,有才女应有的品质和浓厚的青春女儿的气息。她是自尊自爱、品质高洁、刚直不阿的金鸳鸯。如鸳鸯拒婚。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三国演义》中,郭嘉因病英年早逝。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哭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曹操痛哭的原因有哪些”,这是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中人物事件的识记能力。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哭道:“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意思是“如果郭嘉在,绝不会让我出现这么大的过失”,考生可以从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对众谋士的作用以及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些方面去分析曹操痛哭的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两项是(   )

A. 《老人与海》的结尾写到曼诺林告诉桑迪亚哥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这说明曼诺林在老人勇斗大马林鱼及群鲨的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

B. 单四嫂子遭遇丧子之痛,王九妈及咸亨酒店掌柜热心帮着她料理宝儿的后事,这种不计回报的关怀透露着一份邻里人情的温暖,由此可见,单四嫂子的明天并非毫无希望。

C. 为资助远走印度的查理,欧也妮将自己积蓄的金路易全部送给了他,查理把自己母亲的梳妆匣给欧也妮作为纪念。葛朗台得知后大发雷霆,软禁了她,只提供清水和面包给她吃。

D. 《茶馆》中曾经的国会议员崔久峰,有学问也有能力,但面对冰冷的社会现实他选择了逃避,在所谓的修持与忏悔中明哲保身,沦为一个认为“中国非亡不可”的彻头彻尾的悲观者。

E. 两年前的端午,在码头等爷爷的翠翠第一次遇到傩送。她误会了傩送的好意,毫不客气地骂了他,全然不顾及二老的身份。傩送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让家里伙计送翠翠回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大丈夫所守者道所待者时时之来也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以出。故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

(选自白居易《与元九书》)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请写出元九的姓名。

3.写出白居易所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及其主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     ——白居易

一旦你独享孤寂你是不可企及的。                   ——秦戈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

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些很出色的人物画家如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等等,他们的作品,或线条匀停紧挺,或设色富丽谐洽,或神貌逼真鲜明,我都是很喜欢的,但总的说来,他们所画的人物与他们自身的生命激情未必有密切的血缘关联。他们强调传神,但主要是很传神地在描绘着一种异己的著名人物或重要场面。有没有可能,让艺术家全身心的苦恼、焦灼、挣扎,痴狂在画幅中燃烧,人们可以立即从笔墨、气韵、章法中发现艺术家本人,并且从根本上认识他们,就像欧洲人认识拉斐尔、罗丹和梵高?

很多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过一次历代画展,我在已经看得十分疲倦的情况下突然看到徐渭的一幅葡萄图,精神陡然一震。后来又见到过他的《墨牡丹》《黄甲图》《月竹》,以及我很喜欢的《杂花图长卷》。他的生命奔泻出淋漓而又洒泼的墨色与线条,躁动的笔墨后面游动着不驯和无奈。

徐渭遭遇过复杂的家庭变故,又曾惶恐于政治牵连。他厌弃人世、厌弃家庭、厌弃自身,但他又多么清楚自己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千古重量,这就产生了特别残酷、也特别响亮的生命冲撞。而实际上他的佯狂背后埋藏的都是悲剧性的激潮。在中国古代画家中,人生经历像徐渭这样凄厉的人不多,即便有,也没有能力把它幻化为一幅幅生命本体悲剧的色彩和线条。

明确延续着这种在中国绘画史上很少见到的强烈悲剧意识的,便是朱耷。他具体的遭遇没有徐渭那样惨,但作为已亡的大明皇室的后裔,他的悲剧性感悟却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他的天地全都沉沦,只能在纸幅上拼接一些枯枝、残叶、怪石来张罗出一个个地老天荒般的残山剩水,让一些孤独的鸟、怪异的鱼暂时躲避。这些鸟鱼完全挣脱了秀美的美学范畴,而是夸张地袒露其丑,以丑直锲人心,以丑傲视甜媚。它们是秃陋的,畏缩的,不想惹人,也不想发出任何音响的,但它们却都有一副让整个天地都为之一寒的白眼,冷冷地看着,而且把这冷冷地看当作了自身存在的目的。它们似乎又是木讷的,老态的,但从整个姿势看又隐含着一种极度的敏感,它们会飞动,会游弋,会不声不响地突然消失。毫无疑问,这样的物象也都走向了一种整体性的象征。

比朱耷小十几岁的原济也是明皇室后裔,用他自己的诗句来说,他与朱耷都是金枝玉叶老遗民。他虽与朱耷很要好,心理状态却有很大不同,精神痛苦没有朱耷那么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与更广阔的自然有了深入接触,悲剧意识有所泛化。但是,当这种悲剧意识泛化到他的山水笔墨中时,一种更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风格也就蔚成气候。沉郁苍茫,奇险奔放,满眼躁动,满耳流荡,这就使他与朱耷等人一起与当时一度成为正统的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潮流形成鲜明对照,构成了很强大的时代性冲撞。有他们在,不仅是四王,其他中国绘画史上种种保守、因袭、精雅、空洞的画风都成了一种萎弱的存在,一对比,在总体上显得平庸。

徐渭、朱耷、原济这些人,对后来著名的扬州八怪影响极大,再后来又滋养了吴昌硕和齐白石等现代画家。中国画的一个新生代的承续系列,就这样构建起来了。

1.结合原文,请简要分析徐渭、朱耷、原济三人画风成因的不同点。

2.作者说,朱耷的悲剧性感悟比徐渭多了一个更寥廓的层面,为什么这样说?

3.理解“绘画史上的悲剧意识”中的“悲剧意识”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 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1.结合情节,简要分析主人公卢娜在困境中坚守的原因。

2.文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卢娜什么样的情感?

3.简要分析“省城顾客”在小说中的作用。

4.探究文题“把灯光调亮”的丰富意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