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B.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经济之路到底通向何方以及中国如何设定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备受关注。

C. 一个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强弱有赖于思想上的团结统一,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行动指南。

D. 监察体制改革要做到蹄疾步稳、又快又好,离不开党中央高瞻远瞩、精心谋划、分步走的战略部署起到关键作用。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B项,成分残缺,“设定……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的后面,加“的目标”;C项,一面对两面,删除“强弱”;D项,句式杂糅,“离不开”“起到关键作用”杂糅,去掉“起到关键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治国理政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正视环境影响人塑造人这一古老而又严肃的话题,避免陷入一傅众咻的境地。

②在国内外深刻变化,特别是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走低的背景下,继续实施国家收储政策是曲突徙薪,反而会导致市场机制失灵。

③时间回到70多年前,李嘉诚还是不名一文的穷小子,少年丧父,不得不早早出来闯荡打拼生活,像一般穷孩子一样尝尽了生活的艰辛。

④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饱读诗书,待人温和亲切,加之他身材挺拔,容貌英俊,风度翩翩,如同司马青衫,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⑤郴州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郴州假日旅游市场普遍呈现强劲态势,休闲游、采摘体验游正方兴未艾

⑥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大不捐,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

(2)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和学生不一定要高下分明。就其原因,他说:“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润州①二首(其一)

杜牧

向吴亭②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无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③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①润州:今江苏省镇江,东晋、南朝重镇。②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③桓伊,东晋“江左第一”吹笛好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由眼前景色写起,再宕开一笔追忆往昔,一景一情,写诗人初上亭来的所见所感,并点出时间、地点、事由。

B. “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此时旧地重游,恰逢高秋季节,神往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

C. 在月明之夜,诗人正想到桓伊,恰好此时明月下传来了《出塞》笛声,于是借桓伊的笛声来表达心中的无限哀愁。

D. 全诗把数百年间的人事勾连起来,让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浑然一体,用一“愁”字作结,给人悠悠不已之感。

E. 前人评价杜牧的诗“气俊思活”,是说其诗挥洒自如,在时空上及情感的表达上跳跃性极大,此诗便是这一评价的例证。

2.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第进士,历州县。熙宁初,或荐之王安石。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安石曰:“是必能办新法。”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旱,淮、浙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为监察御史里行,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河决曹村。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遣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

十五万。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未几狱成,始悔之。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辽人求代北地,廉言:“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固,启豺狼心。”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民朘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忍自竭根本邪?”即奏云:“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既,大军溃归,中正嫁罪于转饷。廉诣上党对理,坐贬秩。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黄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B.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C.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D. 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熙宁,同“神宗”一样同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B. 里行,官名。唐代开始设置,宋沿袭。有监察御史里行、殿中里行等,皆非正官,也不规定员额。

C. 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D. 郎中,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并上报神宗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地方推行走样,让百姓深受其害。

B. 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C. 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

D. 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加之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他而获罪贬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陛下不尽察也。

(2)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 万人以上。与此同时,2017 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 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 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 万贫困人口搬迁建设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比例提高到80%以上。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 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 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资料节选自《中国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针对贫困人口的目标就是“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三个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在这“三个保障”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要实现打贏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因病致贫、返贫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大量的贫困人口不能如期脱贫,即使脱了贫也难以巩固、难以稳定,很可能又回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从工作的难度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艰的“艰”,是“艰中之艰”、“难中之难”。这从几年的数据来看,因病致贫、返贫户占比一直保持在30%左右,可见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非常之大。

(资料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材料四:

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 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 亿元,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2016 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 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研究专家何雨认为,要提高扶贫资金效率,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其次要优化扶贫工作机制,在扶贫工作方法上,采取扁平化管理,以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精准扶贫政策改变过去大水漫灌粗放式扶贫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各种因素和障碍。适应我国贫困治理形势的变化,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CDP 化,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政策的重大战略转型。

(资料来源:《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方案”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从2012年以来,中国五年减贫6600多万人,2017 年以来,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 万以上。

B. 2017 年,电商、光伏、旅游等新业态产业扶贫取得了重大成果,带动了350 多万户贫困户和2万多个贫困村脱贫。

C. 2016 年,中国扶贫投入转化率只有30%左右,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D.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最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花更大的力气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2017 年贫困人中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率提高到了80%以上,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

B. 根据材料二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人员的相关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经济增长与减贫关系密切,经济增长率越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越多。

C. 专家指出,要做好扶贫工作,首先是解决扶贫工作机制的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扶贫资金覆盖面与受益面。

D. 根据材料二可知,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是中国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要解决贫困问题,针对性的措施尤为重要。

E. 精准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对象瞄准化、帮扶措施具体化、管理过程规范化、考核目标去GDP 化,是扶贫工作的重大改革,解决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切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后阶段做好扶贫工作的可行办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