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L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

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当代金属艺术上承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木来。

                                         (节选自王晓听《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B. 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构思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C. 唐代婆金舞马衔杯银壶萃取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它属于我国国宝级艺术珍品。

D. 古代只有用金银加工制成的艺术品,才算质料华美珍贵与技艺精致繁复的结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阐明了金属艺术发展意义,即熔炼民族历史、凝聚技术进步与承载文化交流。

B. 文章概括了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特征,指出工业革命兴起促进当代金属艺术的诞生。

C. 文章分析了当代金属艺术的两大特征,既体现传统工艺价值又汲取机械工艺优长。

D. 文章先举例论证,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最后进一步地论述当代金属艺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没有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华夏民族发展独特的金属艺术就失去源头。

B. 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带来文化交流融合,唐代金属艺术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C. 我国古代金属艺术追求作品装饰与技法复杂精湛,所以风格愈趋华丽繁复。

D. 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只因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所以其发展突破了传统限制。

 

1.C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偷换概念,用“一鼎象征九州”偷换了原文“以一鼎象征一州,九州定鼎”;B项,曲解文意,原文“令人叹为观止”曲解为“至今仍然无法企及”;D项,改变范围,原文“用金银等”缩小为“只有用金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广州日报》的新闻,按照下面的要求作文。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掀观影热潮(有删节)

昨日,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影院公映。暨南大学艺术学院老师卫铁是本片的导演,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卫铁表示,影片不仅有对国家取得辉煌成绩集中展现,更多的是对一个个普通人崭新精神面貌的刻画:“努力去做一个奋斗者,是这部电影最希望呈现给观众的。”

《厉害了,我的国》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中国、共享小康、开放中国等多个角度对中国过去5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集中展示。“振华30号”完成港珠澳大桥最后吊装、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复兴号”动车组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的运营,首个太空实验站“天宫二号”如期升空等一个个振奋人心的画面,汇聚成振奋人心的美丽画卷。

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平凡人则汇聚成一组动人乐章:上门帮居民联络家庭医生的工作人员,搭建起全科医生与居民之间的桥梁;筑起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坝上三代人;勤勤恳恳为孩子奉献的乡村教师;平均年齡只有30多岁的科技创新团队等,让观众为之动容。片中一个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工业园工作的非洲年轻人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广州”。

影片上映后,广州掀起观影热潮。昨日是元宵佳节,《厉害了,我的国》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记者特地前往岗顶天娱广场的天河电影城,早上9时多,影院里已经人潮涌动,10时的早场电影上座率达到90%。据介绍,上映首日全城共有133家影院放映545场,早在前晚,翌日多个场次的电影票就已售罄,正佳飞扬影院、青宫电影城、天河电影城等多个热门影院的多个场次满场,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卫铁认为这些是影片能够吸引年轻观众的地方:“年轻人应该走出虚拟空间,去看看祖国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

卫铁表示,充满正能量的影片之所以能受到观众喜爱,与国家的国力的增长息息相关:“国力提升了,文化必然繁荣,观众自然愿意支持能够体现出文化自信的好作品,这就对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阅读以上新闻你有什么感慨,请结合个人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反证法是通过否定反面观点来达到对正面观点的肯定的一种间接证明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从下面三组关键词中任选一组,另写一段话。要求:符合反证法,句式可以适当调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鈍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关键词:

第一组:诸葛亮  失街亭

第二组:梭罗  瓦尔登湖

第三组:贝利  “大力神”杯

 

查看答案

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修改不正确不得分。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重“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咯过。”

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東:“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福,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善读书者,则觉一切声色货好之处,无不可于书中得之也。试作读书百宜。秋窗日午,小院无人,___________________。菊花满前,蒙有旨酒,__________________。黄昏日落,负手庭除,得此余暇,绮怀万动,宜读《花间》诸集。__________________,豪气欲销,宜读《水浒传林冲走雪》一篇。薔薇架下,蜂蝶乱飞,__________________。淡日临窗,茶烟绕案,瓶花未谢,尚有余香,宜读六朝小品。题曰百宜,不能真个列举百宜。必欲举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则无味矣。___________________。

(张恨水《读书百宜录》)

①抱膝独坐,聊嫌枯寂,宜读《庄子秋水篇》

②正值青春,谁能不醉,宜细读《红楼梦》

③开怀爽饮,了无尘念,宜读陶渊明诗

④大雪漫天,炉火小坐,人缩如猬

⑤敬作抛砖之引,以求美玉之来

⑥读书有时,亦需有地

A. ⑥①③④②⑤    B. ⑥③①④②⑤    C. ⑤①③④②⑥    D. ⑥②①④③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省政府对《辽宁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完善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加强了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有效遏制了雾霾天气不频发。

B.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要在农业发展中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农业回归绿的本色,因为农业本身就是绿色工厂。

C. 冬奥会选择在张家口的主要原因是北京近郊没有大型的形成规模的雪上项目的举办地区,而张家口崇礼的滑雪项目已形成规模带来的。

D. 韩国总统文在寅将派特使团对朝鲜进行访问。特使团将与朝方高层官员促进朝鲜半岛和平、改善南北关系展开对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