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者王世襄 马未都 我和王先生认识是因为明式家具,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学者王世襄

马未都

我和王先生认识是因为明式家具,那时王先生还住在北京东城区芳嘉园胡同一座深宅大院内。可惜此院今已不存,拆光盖了高楼,要不然可以建个名人故居,让喜欢明式家具的人有个凭吊之处,看看大家当年的生活状态。

那座大院是王家的祖产,从中可以隐约看出王家当年的风光。我第一次踏进王家大院时是一个晚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如同盲人。王先生住在内院尽东头的两间,其他房间均已为外人所占,他住的这两间,房矮屋深,潮湿阴冷。

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殊不知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一腿三牙的黄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为自己也为客人做过多少次菜,无人可知。我清楚地记得王先生为我们炒菜起锅时的情形,叮当作响,菜未入口就涎水横溢。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其实,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国大公司在王府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广口罐头瓶内,拎着去赴宴,并一路上对我说:“王府饭店的厨子不行,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那天在餐桌上,当王先生将自己炒的肉丝菠菜装入盘中时,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我觉得客人只是出于礼貌,尤其美国人本来就爱赞美人,王先生却认真地说:“刚出锅时比这还好,这会儿塌秧了。”

王先生的脾气不显山水,其实挺拧的。我们去的那个村叫后郭,家家户户都以倒腾古董为生,不必敲门,推门就是客人。记得有一家大门紧闭,犬吠如雷,王先生非要进去看看。我说不行,实际上一怕咬了王先生,二怕咬了我自己。可王先生从小养狗,一丁点儿也不怕,非要进门瞅瞅,拉都拉不住。他对我说:“过去有坐狗的,就不怕这类瞎叫的狗。”我当时还纳闷什么叫“坐狗的”,后来才知道就是偷狗为生的人。

王先生满嘴净是土词,北京土话按说我也知道不少,但他老人家的土话都是土话加行话,多少有点儿行业黑话的意思。提笼架鸟,养个鸣虫什么的百姓的乐儿,正是他最大的乐儿。有一次我去王先生家里,正值冬天,天黑风紧,屋里虽有炉火,仍得穿棉衣棉裤。看得出来,王先生见下一代人很亲,尤其能聊点儿嘎杂子事的,他都喜欢。聊着聊着忽然听见他屋中有蟋蟀串鸣,透着一股野趣的亲切。循声望去,炉边一窝两排穿着棉衣的葫芦,煞为有趣。虽已夜深人静,王先生依旧兴致勃勃地将所养鸣虫一一展示,这叫油葫芦,那是蛐蛐,叫起来高低尖团,睡觉不寂寞,完全一副孩童模样

王先生的字写得很好,功底很深。我带过几个朋友求过他的字,他都欣然提笔,我却没好意思要,原因是求字显得生分。王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王先生帮我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写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鉴。行文亲切,毫无学者的架子,我当时惶恐至极,今日睹之,心中仍感慨无限。

我早年与王先生熟,从未想过能拥有他的藏品,他的许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止一次地欣赏过,记得“犀皮漆”这一专业术语就是听他老人家讲的。王先生有一个明代犀皮漆圆盒,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王先生告诉我,这个圆盒收入到《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难得一见,一副炫耀的表情。

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我再一次感到,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宝物总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说:“水浮万物,玉石留止。”水就是时间,我们算是漂浮其上的万物;那玉石就是文物了,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但却没有人知道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

B.王先生是美食家,会吃也会做。一家美国大公司在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瓶内,拎着去赴宴,令主人非常尴尬。

C.王先生毫无学者的架子。他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作者求王先生帮自己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便写,行文亲切。

D.王先生对自己拥有藏品明代犀皮漆圆盒十分得意,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生怕王先生恼恨。

E.本文写学者却避开其学术活动,主要选取自己与王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琐事,再现王先生生活的某些细节,使王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

(2)文中的王先生有着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请从选材、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的作用。

(4)作者为什么说“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1)CE (2) ①好美食。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②脾气拧。去后郭村探访解析:王先生不听“我”的劝告,非去一户养狗的人家。③富有童趣。养鸟,养蛐蛐,并以之为最大乐趣。④为人和善。王先生字写得好,功底深,不拒绝别人的求字 (3) ①从选材上看,选取生活化的材料,使文章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更具真实感。②从人物塑造上看,突出王先生亲和、童真的个性。③从艺术手法上看,注意生活细节的描写,靠细节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加真切,形象刻画得更为逼真。 (4) ①文物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经得起时间的洗涤;而人的生命却是短暂的。②表达对王先生事业追求的肯定和对其作古的遗憾。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③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类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应该做出一点成绩,将美好的东西留给后人。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项,“但却没有人知道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殊不知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B项,“令主人非常尴尬”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D项,“生怕王先生恼恨”错,文中没有此意。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解答本题,要联系全文,从文中对人物的评价,人物主要的活动、语言等描写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文中说他“是美食家”,脾气“其实挺拧的”,文中写他喜欢养鸟,养蛐蛐,并以之为最大乐趣等。注意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疾而终

周大新

瞎爷并不是全瞎,瞎爷的右眼还凛凛睁着,放出箭一样的光。

瞎爷的左眼瞎在他九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瞎爷忽然向他爹娘报告:我的左眼看不见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

未料爹娘哭得正伤心时,他慢腾腾开了腔,说:“爹、娘,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才弄坏了我一只眼?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吧?”两位老人听到这番话后先是惊住,后来想想也在理,遂止住了眼泪。

瞎爷于是继续向高处长。

瞎爷的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但又想让他识些字,便求了相邻的一家富户,让他每日去那家的塾馆里旁听私塾先生讲课。可只听了一年,那家便不让他再去,理由是他记性太好,和那富户的孩子相比,很显出那家孩子的笨来。爹娘于是就叹息自家的穷。他说:“娘,你甭伤心,你们已经生法送我去读了一年书,我如今也已经识了些字,我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吧?”

爹娘听了,觉得也是,便不再自怨自艾,心情恢复如初。

瞎爷长到娶亲的年纪,因为瞎了一只眼,媒婆们就很少上门,这很让他的爹娘着急。一日,邻居七娘来,说从鲁山那儿逃荒到北庄的一家人,想嫁女儿,而且提的条件很低,只要男方家里有吃的就行,只是那姑娘嘴唇有些毛病,先天豁。瞎爷听见后,劝爹娘,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就不错了,和世上那么多光棍汉比比,咱还不是好到了天上?”爹娘一听儿子这话,觉得也真有道理,高高兴兴地做起了公公婆婆来。

瞎爷和豁唇媳妇的感情很好,婚后六年就生了五个孩子。几个女儿虽然生下来就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可到底也慢慢地长大了,而且一个个也都长得水灵灵漂漂亮亮的。豁唇奶常常望着她那一群身子丰满健壮的女儿,在心里诧异:这些孩子们身上的养分都是从啥子地方吸来的?是从那些野菜、红薯和照得见人影的稀粥里吗?

有女百家求,媒婆们开始上门了,瞎爷噙着旱烟袋,很是自豪地坐那儿听媒婆们介绍着一个个求娶的人家,最后为大女儿娥娥选定了一个做木工活的小伙。瞎爷跟大女儿说:“不论到啥年代,木匠总有活路做,你跟这小伙子过一家,包你这辈子再也饿不了肚子!”

瞎爷料事还真没错,那木匠小伙手艺好、又勤快,四乡里不断有人请他去做活儿,活儿做完,人家总要送上一袋半袋苞谷抵工钱。这样一年下来,家里总要积攒不少粮食,做了媳妇的娥娥从此便再也不用过那种吃糠咽菜的日子了。不过,有一点瞎爷没有料到,就是木匠小伙的脾气特暴躁,动不动就打骂老婆,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动手动脚,直把娥娥打得鼻青脸肿跑回娘家来。

瞎爷对娥娥说:“依我看呐,你的命还算好哩!木匠小伙比起那些识文断字知道心疼老婆的女婿,是差了一些,不过,天底下比他还差的女婿可多得是,就说南庄水枝她女婿吧,那人天天去赌场里赌,有时把棉袄都赌输了……”一席话说得娥娥低下了头。第二天,娥娥就收拾了一下,又回了婆家。

日子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堆又一堆,瞎爷也显出老了。豁唇奶小丈夫几岁,这时便替瞎爷张罗“老屋”——棺材。可是宅子上没有大树,家里也无多余的钱去买好的木材,豁唇奶只好买来一堆槐木。槐木这东西不大适宜做棺材,不经沤,可是便宜。豁唇奶把木头买来,让大女婿来做。

大女婿砰砰啪啪地又砍又锯,忙了几天,总算把棺材做起来了。可这棺材实在说不上排场漂亮,邻居的老人们看后都摇头,豁唇奶也愧疚得很。不料瞎爷看后却很满意,他拍着豁唇奶的肩头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吗?我日后睡到里边总也可以少了日晒水浸吧?好,好!”

豁唇奶的心里被这番话说得轻松多了。

瞎爷是在七十二岁的那年冬天去世的。瞎爷的死属于正常的老死,死前没有发现什么病。瞎爷临死前,听到老伴在床头哀哭,还用极微弱的声音劝道:“哭啥?我已经活了七十二了,比起那些活八十、九十的人,我不算高寿,可比起那些活四十、五十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吗?……”

瞎爷死时面容安详,两个眼角还有笑容留着……

(选自《山东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题目“无疾而终”很有意蕴,很好地表现了做人要知足常乐,要学会随遇而安的主题。

B.文章开篇写“瞎爷”不是全瞎有总括全文的作用,特别是“右眼还凛凛睁着”表现了瞎爷敏锐的观察力,“放出箭一样的光”体现了瞎爷的智慧和精明。

C.瞎爷、豁唇奶的几个女儿都健壮、漂亮,二人也为之骄傲,但大女儿在性格上有点柔弱,没有主心骨,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挨了丈夫的打也没有脾气。

D.小说用娥娥的丈夫木匠来衬托瞎爷,瞎爷与豁唇奶婚后感情很好,这都得益于瞎爷的好脾气,作者以此告诫人们要像瞎爷一样爱自己的家人。

E.文章对豁唇奶着墨不多,但形象刻画生动,在艰难的环境下养活五个孩子、在瞎爷高龄时给他准备棺木等,形象地诠释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

(2)小说在塑造瞎爷的形象时写了哪些事?瞎爷是怎样看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和分析。

(3)文章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有哪些?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在每件事情上瞎爷说的话都相似,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             谏:挽回

B. 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 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 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门虽设长关       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 ①登东皋舒啸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   二虫又何知?

D. ①既自以心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

3.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 复驾言乎焉求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将有事于西畴    D. 乐夫天命复奚疑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 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归去来兮辞》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的央视春晚广告《中国印,中国节》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广告以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来进行创意,展现了新生儿留在宣纸上的足印、结婚证上民政局的红印、广东醒狮师傅的点睛一印、复兴号高铁上的“中国制造”印记…··…每一种印,都倾注了一种情感;每一种印,都是当下中国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的缩影;每一种印,都见证了当今中国近百年来最“甜蜜”的时刻。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