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悟已往之不             谏:挽回

B. 容膝之易安             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 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 帝乡不可期               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门虽设长关       ②举世誉之不加劝

B. ①登东皋舒啸       ②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   二虫又何知?

D. ①既自以心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

3.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      )

A. 复驾言乎焉求    B.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 将有事于西畴    D. 乐夫天命复奚疑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 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归去来兮辞》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的央视春晚广告《中国印,中国节》打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广告以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来进行创意,展现了新生儿留在宣纸上的足印、结婚证上民政局的红印、广东醒狮师傅的点睛一印、复兴号高铁上的“中国制造”印记…··…每一种印,都倾注了一种情感;每一种印,都是当下中国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的缩影;每一种印,都见证了当今中国近百年来最“甜蜜”的时刻。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古今中外成才者,都出自寒家。范仲淹两岁长父,随母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明代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还供姐姐读书……这都是幼时曾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因此说,寒门必出才子。而富贵之家却总出纨绔子弟。

①古今中外成才的人不一定都出自寒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______。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____。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这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就会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