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仍以“年”为话题,使之与上下文形成语意连贯的...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仍以“年”为话题,使之与上下文形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小时候,年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个充满祝福的红包;

长大后,年是一张分量沉重的车票,__________________

年老后,年是一场儿孙绕膝的欢聚,__________________

 

是一杯味道醇厚的美酒 是一份孝老爱幼的责任 是一缕悠远绵长的回忆 是一种翘首渴盼的渴望。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扩展语句的题目,属于话题型扩展,首先从句式上要符合“年是……”的格式,同时注意找打的“喻体”要和前面给出的喻体统一,如“噼啪震响的鞭炮”,和气对应的也应是“过年时的一些习俗”,第二组应该和“车票”相合,要和“回家”相关;第三句要和“欢聚”相关,体现“亲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

B. 从去年开始,汽车行业垄新调查就开始加速推进、汽车行业多年存在进口价格垄断以及售后维修价格虚高等问题有望很快得到解决。

C. 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特世界也更加宽容。

D.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

B. 受强冷空气的影响。湖南多地降雪,气温持续下降,人们在室内坐了半天,仍然觉得席不暇暖,寒气逼人。

C. “一次考试决定不了什么,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改正错误。”班主任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覆顿时消散。

D. 大年三十下午,店铺关门,机关放假,热闹的街市一下子万人空巷,人们都想在天黑前回家赶上年夜饭。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③《登岳阳楼》中,写洞庭湖烟波浩渺雄浑壮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李凭箜篌引》中以四种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夜宴三乐之月下观赏桃花,频传酒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裳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小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道出诗人什么心境?

2.海棠为名花之一,历代诗人多有歌咏,或赏其艳丽,或怜其凋零,大多风流有余,品格不足,陈与义这首诗别有新意,写出海棠什么特点,蕴含了诗人怎样的人格?

 

查看答案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                游:交往

C. 至用为将,为执政                  擢:提拔

D.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              弟:尊敬兄长

2.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B.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C.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D.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 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己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

D. 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虽未尽了,则己私识之矣。

②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