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理念,首先集中体现为其消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理念,首先集中体现为其消解了孔子以来所形成的儒家圣人人格的崇高性和神秘性的色彩,去除了圣人与凡人的等级划分,从而在道德人格境界上赋予人以自由而平等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显著超越。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境界中,圣人作为一种最高的人格类型,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崇高性、等级性色彩。圣人在孔子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存在,同时圣人又是“不可见的”,具有极强的神秘色彩;圣人与凡人处于不同的等级序列。孟子则不然,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是可以自由地成圣成贤的,圣人并不是“高等级”的道德存在,而是与凡人处于同等地位的。当曹交问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复:“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也即是说,尧舜的道德精神是简明的,你只要按照仁义孝悌的道德原则来要求自己,你就可以成为尧舜。在孟子的观念中,圣人并不是异类,“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圣人之心与我之心同然,因为仁义礼智之义理存乎每个人之心。圣人只是先得仁义礼智之心,因而成了圣人。而凡人之所以没有成为圣人,并不是因为凡人比圣人低下,而只是因为外物和欲望遮蔽了本心。只要去除遮蔽、发扬本心,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也正因为如此,在成圣成贤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自由而平等的道德主体,都可以通过扩充和发扬道德本心,从而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

其次,孟子在人格境界上并不认可人格的单一性,而是坚持人格的多元性,从而给予道德主体更多的道德人格境界的自由选择空间。孔子所形成的儒家传统,往往把圣人塑造为十全十美、超凡脱俗的人格类型,从而制造了圣人的统一模板,它更多的是供人瞻仰,凡人只能接近圣人,而永远不可能学成圣人。但是,在孟子的伦理思想中,圣人不仅是可以自由学成的,而且圣人本身也没有统一模板,并不存在统一标准来界定圣人与非圣人。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由此可见,在孟子的伦理阐述中,伯夷、柳下惠等都是圣人,他们具有多样的个性特征而不存在统一的模板,并且他们的人格也并非十全十美,比如,伯夷过于清高不能与现实社会相融,柳下惠过于随和而缺乏独立性等。但是,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而对于孔子的评价,孟子虽然认为孔子“得天时”而成了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但是孟子并没有因此而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而否定其他几位。

(选自《论孟子伦理思想中的自由理念》,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消解了孔子的圣人“不可见”的理想人格境界,所以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

B. 孟子在道德人格境界上的自由理念,赋予人以自由平等的权利,使人人都想成为圣人。

C. 在孟子的观念中,仁义礼智的义理存于每个人心中,圣人与凡人并不存在等级差别。

D. 圣人在孔子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存在,而在孟子心目中却是并非完美的普通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将孔子的圣人观与孟子的圣人观进行比较,把孟子的观点论述得更加鲜明、深刻。

B. 文章第二段指出了孟子圣人观的两个基本观:一是圣人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圣人人格并非完美。

C. 文中多处引用孟子原话,表明了孟子的思想主张,有力支持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两段为递进的结构关系,首先提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然后详细说明怎样才能成为圣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孔子所形成的儒家传统观念,只有具有十全十美、超凡脱俗人格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凡人只能接近圣人。

B. 孟子认为:因为外物和欲望遮蔽了凡人的本心,所以凡人无法成为圣人;故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去除遮蔽、发扬本心。

C. 伯夷、柳下惠具有不一样的个性特征,人格都并不完美,而孟子依然把他们看作圣人,可见在孟子眼里人格可以有多元性。

D. 孔子虽是圣人中的集大成者,但孟子却认为他只是“得天时”之利,并无超出伯夷等人之处,因而并没有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

 

1.C 2.D 3.D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错,根据材料,之所以说孟子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超越,是因为孟子的自由理念消解了孔子思想中圣人的神秘性、崇高性、等级性色彩,而“不可见”只是神秘性。所以A项原因分析不全面。B项“使人人都想成为圣人”错,应是“使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D项“普通人”错,孟子认为圣人可以并非完美,但并没有认为圣人是普通人。 2.试题分析: D项,递进的结构关系错误,应是并列关系;“详细说明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分析错误,第二段并无详细说明怎样成为圣人的内容。 3.试题分析:D项,因果关系错误,孟子并没有独树孔子一人之人格是因为孟子在人格境界上并不认可人格的单一性,圣人本身没有统一模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季开学不久,某大学让大一新生,选择手写体书信这一古老而温情的方式,为父母呈上“大学里的第一封家书”。校方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当传承家书文化,就算微信、QQ等再快捷方便,对父母来说,也抵不过一封孩子亲笔书写的家书,家书所传递的亲情不是现代快捷资讯所能及的;但也有人认为家书是交通不便时代的产物,在信息交流方式高度便捷的今天,还采用这种方式,多少有些“作秀”之嫌。有人将这件事传到网上,又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的问题。

《办法》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到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因为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完全依赖于师资问题的解决。认清师资问题的本质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就能解决体育美育师资匮乏问题,从而消除教育不均衡问题。

(1)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不一定完全依赖于师资问题的解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___,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__,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活动频繁。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__,“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是我的高足,虽然年岁不大,但在研究方面很有自己的体会,你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B. 朋友之间肝胆相照,放心,你拜托我的事情我一定尽全力去做。

C. 昨晚自习,我在教室不慎丢失一本书,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谢谢。

D. 马老师端起酒杯说:“黄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之日,我祝您健康长寿!”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或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或者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的生活。

B.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枉造的。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翻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四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这不是曹操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