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贤(miào) 渑池(miǎn)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缪贤(miào)       渑池(miǎn)       睨柱(mì)    汤镬(huò)

B. 牦节(máo)       啮雪(chǐ)       纺缴(zhuó    斧钺(yuè)

C. 弹劾(hái)       傅会(fù)       璇玑(xuán)   骸骨(hé)

D. 蟾蜍(chán)       鼓瑟(sè)       蛮夷(mán)    喟叹(kuì)

 

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睨”应读“n씓ni蔓h锓hái”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种皓传

范晔

种皓字景伯,河南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 ,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选自《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       慷慨:大方、爽快。

B. 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       案:查办。

C. 吏人诣阙请留之          诣:到……去。

D. 会匈奴寇并凉二州         寇:侵略。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者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乃  ①皓乃手剑当车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C. 因  ①冀因此陷之           ②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D. 为  ①并、凉边人咸为发哀       ②阉竖恐终为其患

3.下列各组中, 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  )

①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 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 种皓担任刺史时,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 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 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史 记

吴智勇

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 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 、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

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 慕不已。

B. 《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C. 《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

D. 《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

2.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仅凭《史记》,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

B. 《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史记》是唯一的一部。

C. 《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D. 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

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 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

B. 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

C.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

D. 《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太极圣地陈家沟,常年居住着大批研习太极拳法的外籍学员。太极拳和针灸一样,在国外成为让人最信服的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巴西圣保罗市的幸福港迎来了鲁能足球俱乐部的23名16岁小球员们,他们除了足球训练,还学习葡萄牙语。

材料三: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却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将歌剧《图兰朵》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丙:近代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

乙: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_________, 鸵鸟是鸟,_________

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_________ ,地震发生时均在震中及其邻区发现过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而这些电磁(波)的变化会最终反映在大气的电离层中,因此使用卫星监测电离层变化,____ 。所以,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简称地震卫星)的探索研究,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