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太极圣地陈家沟,常年居住着大批研习太极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太极圣地陈家沟,常年居住着大批研习太极拳法的外籍学员。太极拳和针灸一样,在国外成为让人最信服的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巴西圣保罗市的幸福港迎来了鲁能足球俱乐部的23名16岁小球员们,他们除了足球训练,还学习葡萄牙语。

材料三: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从未到过中国,却巧妙地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将歌剧《图兰朵》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共筑“巴别塔” 文化交流是一个机遇,它从来不是灾难。 在《圣经》中曾有这样的故事:人们因生活日益繁荣,于是各地人们聚集在一起,建筑一座通天的宝塔,接近他们的上帝。巴别塔越筑越高,几近通天,上帝发了怒,将塔推毁,然而人们又重筑。上帝发现,人们筑塔时协调有序,交流没有障碍,于是他让人们说不同的语言。果然,最终这通天的宝塔再没有建造下去。这虽是虚无缥缈的故事,可我们据此也能知道,若世界人民不交流,不合作,是什么也做不成的。如今,各地区间文化交流深入,我们应尽力清除隔阂,筑起人类繁荣进步的“巴别塔”。 文化的交流并不是一个灾难。诚然,外来文化的冲击会使本民族文化受到影响,甚至会失去原来的样子。可是,就像一个人跌倒之后并不应该去埋怨地面不平,或从此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再上路,相反他应该查找原因,将地面填平或改变自己行走的方式。同理,在这“越来越小”的世界里,我们应该保护并弘扬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直接野蛮地将所有外来文化都拒之门外。 文化交流使人受益。无论是“东风西渐”还是“西风东”渐,东西方都会因文化交流而受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地间的文明相互学习借鉴,使彼此的发展都获益良多。唐时的中国因开放交流而繁荣,明清时的中国因闭关自守而落后,交流会使国家进步,文化繁荣。 文化的传播并不是代表“文化侵略”,而是代表和平友好。两国的文化交流传播并不意味着一国贵另一国的文化输出,两国文化的趋同。它更有可能的结果是两国文化和谐并包,共同发展。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入,有利于加深两国友谊,推进世界的和平。 在当今时代,时代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文化交流已经无法避免。在这时候,逆着这股潮流狭隘地遵循着民族主义是十分不明智的。相反,勇敢地投入这股浪潮,为世界与本民族的文明发展都能贡献一份力量。一味回避,一味逃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既然文化交流的大潮已经涌来,何不勇敢地投身其中? 时代的机遇让人们又能了解对方。各族人们渐渐解决了语言上的障碍,何不共同助力于人类的繁荣进步?联合已初现端倪,区域集团化组织出现且联合不断深入。我们不妨大胆假设,在某一天的地球上,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而国家之中文明交汇而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丰富而多彩。这个国家的子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为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献上自己的力量,再无所谓极端民族主义作祟。人们和乐,共同发展。 在文化交流深入的今天,请敞开胸怀,大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做与世界相融的国,而不是一个“局外人”。与世界一起,共筑一座人类文明繁荣的“巴别塔”。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首先分析材料,材料一是说外籍学员研习太极拳法,材料二是说球员们除了进行足球训练,还要学习葡萄牙语,材料三是说意大利作曲家虽然从未来到中国,却把作品打造成东西方文明相互结合的经典巨作。这三则材料都指向传统文化、民族语言的交流和融合,传统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体现出本国家或民族独特审美情趣的文明,它是一种民族精神、气质、品质、操守的集中体现,也是百姓衣、食、住、行点点滴滴的生活积累。材料一和材料二是文化交流的做法和表现,而材料三是交流融合的结果。交流是文化生命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是文化繁荣的关键。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成为未来竞争的焦点之一。只有在活泼的交流中才能让文化走向永不覆灭的繁荣盛况。考生可以围绕“文化的魅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在交流中繁荣 融合如歌,穿越时空 莫道不相融 传统文化的共生 多元共赢 合作才能双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参照下面甲、乙两位同学的辩论过程示例,依据丙同学的论断,补写出丁同学的辩论内容。

示例:

甲:鸟都是会飞的。    丙:近代中国人都是东亚病夫。

乙:鸵鸟是不会飞的,    丁:_________, 鸵鸟是鸟,_________

所以,有些鸟是不会飞的。    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量的观测事实显示,_________ ,地震发生时均在震中及其邻区发现过大量与电磁(波)有关的异常现象。而这些电磁(波)的变化会最终反映在大气的电离层中,因此使用卫星监测电离层变化,____ 。所以,许多国家开展了地震电磁卫星(简称地震卫星)的探索研究,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年轻导游为暑期某学校学生研学团所作的解说词,下列选项中,用语全都不得体的一项

①女士们、先生们:②欢迎大家莅临八达岭长城游览!③今天我作为大家的导游,感到荣幸之至。④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以苍茫的风光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口号而名闻天下。⑤目前,已有尼克松、撒切尔夫人等世界知名人士来这里拜谒,表达对长城的崇敬之情。⑥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台阶,一睹长城的风采吧!

A. ①③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一个难题在于推动协同创新、突破行政区划的壁垒限制、围绕大的产业价值链形成城市间分工协作。

B. 此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

C. 冰壶世界杯作为确定北京承办冬奥会后首个落地中国的冬季项目国际赛事,承载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积分赛的重要使命。

D. 姚剧《王阳明》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情节,以传记体的方式,揭示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文治武功的一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1月9日,朝鲜接受韩方举行会谈的提议,表明韩朝政府间会谈终于重启,此消息真是石破天惊

②政协委员们将不忘初心,敬终如始,在新时代发展大潮中,以新业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③来自北京的教育专家提醒参加研究生考试的考生一定要重视复试,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功亏一篑

④他对喜爱京剧艺术的青年学生关爱有加,热情帮助,不胜其烦地给他们说唱腔、教身段,任其录音录像。

⑤黄大年秉持“祖国的需要至上”的人生信条,为实现科技强国梦处心积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⑥我读的第一本书是清末民初的线装书《千家诗》,每页有一幅木版插图,和那些所选的绝句相得益彰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