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历史的主体精神是以人事为中心的,所以历史学也可称之为生命之学。人的生命及生活构成了真正的历史基础。而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的,莫过于文学,尤其是其中的小说了,历史与小说,由此扭结在一起。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可以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肌理。当然,能写出这种历史的前提是,小说家必须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必须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

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如果从《尚书》《春秋》算起,三千年前,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记言、记事、记人,这三种历史写法构筑了中国人的历史观。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所以对小说这种文体,一直怀有深刻的偏见——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因而,有关正史与野史、正说与戏说的争议从未间断。但与此同时,小说写史的“野心”从没有中止过.历史演义类的小说在读者中还尤其有市场。如果小说里的那些人和事,他们的对话、斗争、谋略,统统是作家想象的产物的话,那么,小说在多大程度上会为历史所需要?

由此不得不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法朗士称巴尔扎克是他那个时代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小说的意义居然超过了历史。这或可解释,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我们为什么还要有小说家书写的历史。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写的更多是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史,是历史落地的那一面。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它未必处处征诸实事,但它的细腻、传神,它所创造的想象之真实,也非一般史著可比。小说能补上历史著作所匮乏的生活脉络、生活细节,从而使历史变得更丰满、真实。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为干巴巴的时间、地点、事件补上鲜活的人物和生动的内心,为“人事”补上“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就太单调了。事实上,那些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的手法来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正的历史基础是人的生命及生活,小说以此为基础,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

B. 中国人重史、写史比西方早很多年,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

C. 以历史中的人物生活为旨归的小说,可以较好地补上历史著作缺乏的日常生活。

D. 文学真实的“人生”和历史真实的“人事”相互补充,使历史著作更具历史叙事魅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从不同角度审视史著和小说,较深入地阐述了小说对历史的保存和影响。

B. 文章以小说对历史著作补充作用为立论前提,由此指向了对小说写史的探讨。

C. 文章在论述小说与历史著作的关系中,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

D. 第三段以读巴尔扎克的小说为例,意在论述小说对历史著作的有效补充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家能够理解现实、对话社会、洞察人情,对时代有一种概括能力,这是写出富有生活肌理的历史的前提。

B. 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所以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

C. 小说具备细腻、传神、创造的想象真实的特点,擅长描绘人的生命及生活,能使枯燥的历史变得更丰满、更真实。

D. 小说能有效地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好的历史著作也多采用文学手法来叙述历史,从而增添历史叙事的魅力。

 

1.C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所以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错误,文章第一段是说“小说聚焦的往往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而非“就是历史中的生活史”。B项,“这充分说明中国人的历史感比西方人强很多”错误,选项强加因果关系,文章第二段只是说“中国是一个重史的国度……中国人就有了写史的意识,比西方要早得多……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但没有说中国人的历史感就比西方人强很多。D项,“文学真实和历史真实相互补充”不当,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文学真实是对历史真实的一种有益补充”。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C项,“彰显了小说在记录历史中的关键作用”错误,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小说能有效地保存历史的肉身部分,还原出一种日常生活”。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所以……”错误,“小说家创造的虚构的历史景观与重事实的历史观之间有巨大不同” 与“对野史、戏说的争议也已有三千多年”二者之间无因果关系,“而且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在文中没有交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春万岁》是王蒙的一部小说,在开篇的序诗中他这样写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我在生活中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我想念你们,召唤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从过去到未来,青春之歌从未停歇,而青春就在你的手中……

关于青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学习收获,从以下七个词语中选出三个作为立意的基础,写一篇文章。①选择②质疑③担当④独立⑤传承⑥包容⑦审美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两个人的对话是生活中常见的谈话形式,因为对象不同,其间感受的差别会很大,对象若是法官、医师、警察、主考官之类,对话不但紧张,有时肯定还颇危险,乐趣当然是谈不上的。朋友之间无所用心的闲谈,如果两人的识见相当,又彼此欣赏,那或许是最快意的事了。要紧的是双方的境界能够交接,倒不一定两人都有口才,甚至也不必都健谈;往往一个健谈,一个善听,反而是最理想的配合。可贵的在于共鸣,不在于默契。这世间如果尽是健谈的人就太可怕了,每一个健谈的人,也许需要一个善听的朋友,没有灵耳,巧舌拿来做什么呢?

①有时恐怕还颇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前两处每处不超过10个字,第三处不超过25个字。

林语堂说:“书法不仅为中国艺术提供了美学鉴赏的基础,而且代表了一种万物有灵的原则。”①____________就是生命的原则,书法的艺术本质是东方的生命艺术。中国书法由公元前14-12世纪的甲骨文到金文再到由篆书演化而来的隶体,②____________,由章草到狂草,发展成为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唐朝人张旭以善草书著称,在当时即被尊为“草圣”。纵观中国书法史,并未有“隶圣”“楷圣”之类的说法。③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晚年乔居国外,经常谈起国内的芳邻——李娟夫妇,并把问候的话语写在大札上寄给李娟。

B. 本人中午于二楼共享空间丢失《红楼梦》一书,盼望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

C. 舍弟过于顾皮,做事往粗心大意,家父一直教育我们做事要认真,为人要诚实,交友要慎重。

D. 对您寄来的文稿,我们提出了几点雅正,望您笑纳。请修改后及时寄回以便发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大自然中山川、草木、河流的独特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用画面与读者交流。

B. 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并兼具国际视野。

C.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D.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校园足球运动,一些学校积极响应,但随之也出现了用足球项目替代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好的苗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