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晚年乔居国外,经常谈起国内的芳邻——...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他晚年乔居国外,经常谈起国内的芳邻——李娟夫妇,并把问候的话语写在大札上寄给李娟。

B. 本人中午于二楼共享空间丢失《红楼梦》一书,盼望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

C. 舍弟过于顾皮,做事往粗心大意,家父一直教育我们做事要认真,为人要诚实,交友要慎重。

D. 对您寄来的文稿,我们提出了几点雅正,望您笑纳。请修改后及时寄回以便发表。

 

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芳邻”,是邻居的美称,这里是转述,应用“邻居”;B项,“璧还”用于自己归还别人的东西,带有感谢的意思;D项,“雅正”,敬辞,把自己的诗文书画送人时,表示请对方指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大自然中山川、草木、河流的独特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用画面与读者交流。

B. 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要避免短期恶性竞争,不应一味追逐热点,而要沉下心来,做好每件产品,立足国内市场,并兼具国际视野。

C. 统计数据显示,乡村文化消费人均值增长水平高于城镇,城乡比(城镇与乡村人均值的倍数差)较上年缩小将近一倍。

D.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强调校园足球运动,一些学校积极响应,但随之也出现了用足球项目替代其他体育项目的不好的苗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用沧海横流来形容这次海啸恰如其分:巨大的浪涛横扫长达270多公里的海岸线,以无坚不摧之势在陆地上肆虐,所到之处皆被涤荡一空。

②“演员在荧屏里演人,在生活中没有理由不像人。整天趾高气扬、摆谱比阔,实在没必要”葛优说,“老爷子教我八个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③传统文化积淀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经过一番改头换面之后,适用性大大增强,依然可以服务于时代。

④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条件如何变化,即使在风雨如磐的日子里都不动摇,永远为了理想、真理而奋斗。

⑤参加这次画展的作品很多,有的虽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但画面中对人物形象勾勒得细腻生动、入木三分,已见艺术功力。

⑥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关于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虽然国内外研究的人很多,但一直言人人殊,始终没有一个定论。

A. ①③⑤    B. ①②⑥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荷花为衣裙,表现了作者不为世俗污损的高洁品质。

(2)《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描写了山势的峻拔。

(3)《锦瑟》“_________________”借鲛人泣珠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的感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黄庭坚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当时诗人在蔡州平舆,汝河流过其境。友人李子先在并州。

②幽人:隐士,这里指品行高洁的人。

③青袍、堤草:低级官吏所穿之衣为“青袍”、古人常以青草之色喻青袍。

④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

1.下列对诗歌的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主客并提,第一句说当年李子先被委任吏曹的小官,因为诗人与李子先的境遇相同,所以,“幽人”不仅是为李子先高才而屈居下僚抱不平,也是为自己的遭遇抱不平。

B. 首联第二句说自己也被任为小官,共同的人生遭遇,让主客心灵相通。“青袍”是点睛之笔,与“吏曹”同义,但用得很活,不显得重复。

C. 领联诗以“春水”、“夜月”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味醇趣永,虚写“春水”、实写“夜月”,把自己的感情与对方的感情完全融合。

D. 颈联感慨九方皋的罕见,运用设问的手法,措辞自然,语言直率意深,语气斩钉截铁,对仗十分工整,雕琢精细,显示出诗人锤炼语言的深厚功力。

E. 本诗讲究谋篇结构的法度,重视炼字与对偶。如本诗四联,层次分明,各写一景或一情,仿佛各不相属,但绳之以情,又自然连贯。

2.请赏析尾联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骥,字仲房,萧山人。永乐中,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常夜分携茗粥劳诸生。诸生感奋,多成就者。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宣德初,迁吏部考功员外郎,正统三年,召试行在吏部左侍郎,屡命巡视畿甸遗蝗,问民疾苦。八年改礼部,寻以老请致仕。吏部尚书王直言骥未衰,如其老,宜令去繁就简。乃改南京吏部。复以老辞,不允。十四年进尚书。英宗北狩,骥率诸司条上时务,多施行。景泰元年,年七十七,致仕。

骥居官务大体。在太常,山川坛获双白兔,圻内生瑞麦,皆却不进。在吏部,有进士未终制,求考功。同官将许之,骥持不可。法司因旱恤刑,有王纲者,恶逆当辟,或悯其少,欲缓之。骥曰:“此妇人之仁,天道不时,正此故也。”狱决而雨。

正统中,王振怙宠,凌公卿,独严重骥,呼“先生”。景泰初,以请老至京师。大学士陈循,骥门生也,请间曰:“公虽位冢宰,然未尝立朝。愿少待,事在循辈。”骥正色曰:“君为辅臣,当为天下进贤才,不得私一座主。”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骥端厚祗慎。顾劲直,好别君子小人。恒曰:“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家居,忧国忧民,老而弥笃。萧山故多水患,骥倡修螺山、毕公诸塘堰,捍江潮,兴湖利。乡人赖之。居恒布衣粝食,不殖生产。事兄教谕骐,虽耄益恭。时戴笠行田间。尝遇钱塘主簿,隶呵之。答曰“萧山魏骥也”。主簿仓皇慰而去。

成化七年,御史梁昉言:“臣先任萧山,见致仕尚书臣魏骥里居,教子孙孝弟力田,增堤浚湖,捍御灾患。所行动应礼法,倡理学,勖后进。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帝览奏嘉叹。遣行人存问,赐羊酒,命有司月给米三石。使命未至而骥卒。赐祭葬如礼,谥文靖。其子完以骥遗言诣阙辞葬,乞以其金振饥民。帝怃然曰:“骥临终遗命,犹恐劳民,可谓纯臣矣。”许之。

(节选自《明史·魏骥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师逵荐,迁太常博士            用:因为,由于

B. 如念其老,宜令去繁就简          念:思念,惦念

C. 骥端厚劲直,好别白君子小人      白:清楚,明白

D. 仓皇谢慰而去                    谢:认错,道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 主簿,古代官名,汉代以后,中央机关及地方郡、县负责文书簿籍,主管印鉴的官吏。

C. 行人,可指出征、出行的人,亦是使者的通称,其在本文中的含义是后者。

D. 诣阙,“诣”到、往;“阙”是古代皇官前面两边的楼台,又指宫殿或朝廷:“诣阙”即到宫殿或到朝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骥不媚世俗,德行高尚。他任太常官时,没有凭借下属机构进呈的祥瑞之物升官发财;在吏部时,也没有因为其他人的影响做违背规定和法律的事。

B. 魏骥为人爽直,善于识人。他认为一个人立身的基础是要有是非心,不能人云亦云。面对学生陈循对自己的照顾,他并没有感到欣慰,反而指出陈循等人掌权是国之忧患。

C. 魏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常在深夜携带茶粥慰劳诸生,还曾多次奉命巡视京城郊区蝗虫灾情,询问民众的疾苦,倡议修筑水利设施,乡民得以获利。

D. 魏骥为人朴实,行事以礼。他布衣粗食,不置产业,经常像老农一样戴斗签行走于田间,事奉作教谕的兄长魏骐,虽年老而更加恭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退语人曰:“渠以朝廷事为一己事,安得善终。”竟致仕去。

(2)虽在林野,有补治化,齿德有余。乞下所司,酌前代故事施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