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节选) (宋·苏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节选)

(宋·苏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节选)(明·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耶?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

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毒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

义说梁、齐之君矣,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且燕赵处秦革灭尽之际        殆:几乎

B.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          理:道理

C. 向使有形便之利如秦者        擅:拥有

D. 不能灭六国而                帝:称帝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耶?           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后之论者,何厚六国                         其势弱

C. 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彼不用也       惜其用武不终也

D. 而为秦人积威之劫                           彼六国者皆欲为秦

3.下列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 李桢的文章开头引述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认为二者都是厚六国而薄秦的偏颇之论。

B. 李桢认为,六国与秦都是暴虐无异,六国灭亡,就亡在他们力量弱小而又欲为秦之所为。

C. 苏洵文章的主要观点是,只要六国封赏礼待天下的谋臣奇才,并且“并力西向”,就能战胜秦国。

D. 李桢认为六国徜行仁义就可以王天下,这种说法与孟子王道仁政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⑵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B 2.C 3.C 4.⑴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的做法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⑵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而采取下策追随六国灭亡的旧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解析】 1.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B项,“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的意思是“那么胜负存亡的运数”,“理”应解释为“运数、理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滋 润

刘醒龙

生活在南方,对湿润有着别样的感情。

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时,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请,从干涸到十几个人共用一盆水洗脸的黄土坡上的窑洞,直接飞到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由于是深夜到达,直到第二天早起,才产生对她的第一感觉。一个在长江边玩水长大的人,去到那种干旱得对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怀念天设地造的江河湖泊了。

我是一个对水怀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宁波读懂了我。在我抵达宁波的第一个早上,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好雨。那一天,只要在户外,自己就坚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说,自己是从西北来的,那里的人将打伞当成一种罪过。

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内时,她便下得激越而豪迈。一旦发现我们走到门口,那雨马上变得温婉而抒情,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弥漫下来,比打湿脸庞多一点,比浇透衣服少一点,让人实实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

说来很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来宁波,来过一次后,不算因故没有成行的那几次,仅成行的,半年之内竟达三次。

第二次从武汉自驾来宁波,时值四月,沿途都是艳阳高照。一到宁波,天就下起雨来,待我离开宁波,出城区不远,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来宁波时,心里已经不可能有其他假设了。从武汉开出的动车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动车转到宁波,七小时的动车车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残作者写的长篇小说打印稿。一旦放下书稿,朝着车窗外若有所思时,一定会在心里重复地问:宁波会再下雨吗?

宁波后来用我所喜欢的湿润回答说,会,一定会的。

事实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宁波正下着一场少有的豪雨,只是当我们走近时,那雨才变得温情脉脉。对于外来者,走马观花是其永无休止的真理。第一次来宁波,只与浙东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一些接触,它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诗意而建造。第二次来宁波,也只看了赫赫有名的天一阁。坦率地说,第三次宁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阁的存在更让人为之心动的另一种事实,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的《宁波日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八十四家,其中国办七十一家,民办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三十一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十家;向社会免费开放六十六家。让人觉得惊讶,同时又更觉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说的十三家民间博物馆,馆舍总面积有四万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总数已逾一万九千六百件。这样的事实如何不让人心动,如何不使人觉得,这是一场无声细雨在湿润这座城市!

在宁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顶骨舍利。一行人一边排着队,一边听管事的僧人细说瞻望之要领与心得。说是自从佛顶骨舍利供人瞻望以来,无数得到佛祖引领的人,所看到的景象,再没有任何重复的,人所各异,异所各人。终于轮到我们一行,并终于轮到我自己,诚惶诚恐地上前去,尽可能地贴着阿育王塔的小小飞檐,放飞自己的视野。或许只有十秒钟,这样短的时间,想要看清一种影像该是何等的不易,更何况是在金碧辉煌的背景之中。所以,我只能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种感觉。但至于是什么,则不敢轻易地说定。

从寺庙里出来,上了车,迷迷糊糊中像是又遇到一片雨雾。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词:滋润!

在阿育王寺内的阿育王塔中,我所看到的正是一种滋润,将人的渴望还给人,让人的渴求满足人的滋润。

正如宁波的雨,可以轻浥心尘,却不会寒侵筋骨。

1.作者为什么说“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

2.文章前半部分详写宁波的雨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题目是“滋润”,结合全文,探究 “滋润”的丰富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很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高校,专业课翘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的翘课率在25%以上,至于哲学等公共课则高达50%。焦老师的“新招”,使得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零翘课”的成绩。  (2015年10月26日《扬子晚报》)

这一事件引起了热议,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00字以内。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

1918年,美国设立一年一度的 “______纪念奖”,专门奖励短篇小说的成就,以其名字命名也是为了更好的纪念这位和法国的________(人名)、俄国的契诃夫齐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最后的常春藤叶》《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的作品被称作“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其作品的结尾往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查看答案

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A.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B. 朝歌夜

C. 上高山,入深林,回溪    D. 能守其土,不赂秦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C.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D.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