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昨日拜读了张先生的作品,真是受益匪浅,...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昨日拜读了张先生的作品,真是受益匪浅,其中略有瑕疵,我一定及时斧正。

B. 他是我多年不见的老乡,今日特意为我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只好笑纳了。

C. 真是抱歉!因航班延误,舍父未能及时赶回参加此次活动,故托我前来向您表示祝贺。

D. 今年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他一边慢慢行进,一边说着“借光,借光”。

 

D 【解析】试题分析:“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A项,“斧正”,请求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又叫“ 指正”。B项,“笑纳”,是敬辞 ,不能用于自身。C项,“舍” ,用于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应用“家”,家严,家尊,家父,家君来称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2018年推出的重点创新节目,节目围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B.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8年2月9日举行,据悉,这届开幕式的安保措施在冬奥会历届开幕式中最到位。

C. 《捉妖记2》2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由梁朝伟、白百何、井柏然、李宇春、杨祐宁等主演。该片表现了天荫和小岚找回胡巴团聚一堂的合家欢故事。

D. 微信拜年成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时尚,伹如果不停地复制,大量雷同,无论词语多么华丽、煽情,都难以打动人心。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社会关注的开放式小区建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表示,实施街区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挥而就

②“青山绿水”农家乐被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中间穿过,老张陶醉于美丽的环境之中,更感叹于店老板的待客之道,他说:“贵店山好水好风气好,对待客人相敬如宾啊!”

③面对家乡父老的大力吹捧,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只是微微一笑,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④记叙文的写作同样讲求结构安排,比如有的人特别注重首尾呼应,也就是前面写什么,结尾再升华一下,这种草蛇灰线的写法能使行文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

⑤按理说,人大代表应该爱惜羽毛,修身正己,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应该为人楷模,才能让选民放心,并因此得到社会的尊重,可是他的表现却恰恰相反。

⑥在今天的班会上,刘峰同学讲述了自己在运动会期间的种种表现,承认了自己“集体观念淡薄”等思想问题,这种引火烧身的做法反倒贏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落叶萧萧、长江汹涌之状。

(4)《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门窗关闭。③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B. 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C. 本诗五、六句并没有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堆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D. 诗的结尾两句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尽情渲泄不满;“吞声踯躅”细节中直接表达出对社会黑暗、人间不平的批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