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2018年推出的重点创新...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2018年推出的重点创新节目,节目围绕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宗旨,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

B. 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于北京时间2018年2月9日举行,据悉,这届开幕式的安保措施在冬奥会历届开幕式中最到位。

C. 《捉妖记2》2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由梁朝伟、白百何、井柏然、李宇春、杨祐宁等主演。该片表现了天荫和小岚找回胡巴团聚一堂的合家欢故事。

D. 微信拜年成为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时尚,伹如果不停地复制,大量雷同,无论词语多么华丽、煽情,都难以打动人心。

 

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句式杂糅,“围绕”改为“以”;B语序不当,“历届”放在“冬奥会”前;C搭配不当,“表现”改为“述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社会关注的开放式小区建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表示,实施街区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一挥而就

②“青山绿水”农家乐被群山环抱,一条小溪从中间穿过,老张陶醉于美丽的环境之中,更感叹于店老板的待客之道,他说:“贵店山好水好风气好,对待客人相敬如宾啊!”

③面对家乡父老的大力吹捧,面对众人的啧啧称赞,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只是微微一笑,他谦逊地表示:“除了舞文弄墨,别无长物了。”

④记叙文的写作同样讲求结构安排,比如有的人特别注重首尾呼应,也就是前面写什么,结尾再升华一下,这种草蛇灰线的写法能使行文前后贯通,成为一个整体。

⑤按理说,人大代表应该爱惜羽毛,修身正己,在道德、行为规范上应该为人楷模,才能让选民放心,并因此得到社会的尊重,可是他的表现却恰恰相反。

⑥在今天的班会上,刘峰同学讲述了自己在运动会期间的种种表现,承认了自己“集体观念淡薄”等思想问题,这种引火烧身的做法反倒贏得了同学们的尊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木”和“金”为喻来说明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的道理。

(2)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落叶萧萧、长江汹涌之状。

(4)《阿房宫赋》中杜牧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门窗关闭。③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 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 “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肯,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

D. 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E.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B. 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C. 本诗五、六句并没有一直在直接诉说自己的悲哀,胸中堆积的块垒无法借酒浇除,便着笔于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

D. 诗的结尾两句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尽情渲泄不满;“吞声踯躅”细节中直接表达出对社会黑暗、人间不平的批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僧虔少时,群从并会,客有相之云:“僧虔仕当至公,余人莫及。”及僧虔弱冠,雅善隶书,宋文帝见其书素扇,叹曰:“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吴郡顾宝先卓越多奇,自以伎能,僧虔乃作飞白以示之。宝先曰:“下官今为飞白屈矣。”孝武初,出为武陵太守,携诸子侄。时兄僧绰为人所害,兄子俭中涂得病,僧虔为废寝食,同行客慰喻之。僧虔曰:“亡兄之胤,不宜忽诸,若此儿不救,便当回舟谢职。”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宜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转会稽太守。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东,请假归,客劝僧虔以佃夫要幸,宜加礼接。僧虔曰:“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佃夫使御史中丞孙复奏僧虔,坐免官。寻以白衣领侍中。元徽中,为吏部尚书,寻加散骑常侍,转右仆射。升明二年,为尚书令。时齐高帝辅政,朝廷礼乐多违正典,僧虔上表请正声乐,高帝乃使侍中萧惠基调正清商音律。齐受命,文惠太子镇雍州,有盗发古冢者,云是楚王冢,大获宝物,有得十余简以示僧虔,云是科斗书《考工记》,《周官》所阙文也。武帝即位,以风疾欲陈解,迁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及此授,僧虔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我若复此授,一门有二台司,危矣。”乃固辞,上优而许之。客问其故,僧虔曰:“吾荣位已过,无以报国,岂容更受高爵,贻官谤邪?”俭既为朝宰,起长梁斋,制度小过,僧虔视之不悦,竟不入户。俭即日毁之。俭每觐见,辄勖以前言往行、忠贞止足之道。永明三年薨,时年六十。追赠司空,侍中如故。谥简穆。

(《南史·王僧虔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B.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C.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D. 还为中书郎/再迁太子中庶子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分枝居乌衣者/位宦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亦可试为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冠礼在宗庙里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B. 飞白,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中间夹杂着丝丝点点的白痕,且能给人以飞动的感觉,故称为“飞白”,也叫飞白书。

C. 中书舍人,古代官职名。舍人起初为国君、太子亲近属官,南朝时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参预机密,权势日重,甚至专断朝政。

D. 白衣,是古代平民服,因此白衣多指平民。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和足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僧虔长于书法,广受称赞。宋文帝赞扬王僧虔题在扇子上的字写得比王子敬好,王僧虔所做的飞白也使吴郡狂人顾宝先折服。

B. 王僧虔兄长去世,代育其孤。他不仅在王俭生病时尽心尽力照顾他,而且经常用前人的优秀言行、忠贞知足的道理勉励他。

C. 王僧虔博览文史,重视礼乐。他能辨识出古墓中出土的竹简是《周官》缺少的部分,还建议朝廷礼乐采用符合正典的音乐。

D. 王僧虔行事低调,屈己自容。他和王俭身居高位,王僧虔辞官以回避皇帝的猜忌。王俭为他所修的房子规格稍过,他竟然不愿进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武帝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拙笔书,以此见容。

(2)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