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瓦花清逸心 ①总是认为,寂寞的东西,骨子里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寂寞瓦花清逸心

①总是认为,寂寞的东西,骨子里往往透着孤寒之意。

②比如瓦花。顾名思义,就是生长在颓败老房之顶,黛色青瓦缝隙中的苔草类植物。每年端午前后在雨露的滋润下,那些如松果般翠绿的嫩芽竟会在几日之间绽得如莲花一般,笑傲烈日,迎风伫立。

③与瓦花的相识,是在缤纷张扬的少年时代。那年随母亲回乡村老家,远远看到老房屋顶青瓦之间生长着一簇簇碧绿的小草,青绿相映,煞是抢眼。都市里楼盘巍然高耸,尽管风格迥异,花枝嫣然,可屋顶哪有这样可爱的植物。固执的我便让乡下亲戚搭梯子采下不少来,欢欢喜喜回到家,栽在特意买来的搪瓷花盆内,细土薄肥,朝阳暮雨,本想它会在阳台那一大片姹紫嫣红的花草中盛装怒放。不想几日后它竟便败落了,母亲摇着头说,瓦花天生就是隐士,只适合在山林村落之中,它有它的世界。

④而当时的我却认为瓦花辜负了我,竟然以“死亡”这种决绝的方式拒绝了我的美意,有种格格不入的孤高和清寒,难道它喜欢寂寞?或许,它本身就是寂寞?

⑤年少时,我们害怕寂寞。青春里桀骜张扬,红飞翠舞,认为生命当以豪情万丈,纵马驰骋,从江南至塞北,从商场至官场,肆意游荡,越是热闹的地方越是贪恋忘返。但凡有利可谋,一声招呼,各路好友便齐聚一堂,一路觥筹交错,醉生梦死,好不快活。然而,越是浮躁紊乱的身心越容易顽疾缠身,那年我突然腹中肝肠疼痛不止,四处寻医均不见好转。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子,母亲寻来瓦花,与柳枝、麦芽一起文火熏煎,一勺勺喂我服下,顿觉有股清凉之气游走全身,没多久,我竟然奇迹般  甲   (全愈/痊愈)。

⑥想想自己卧病于床,奄奄一息之时,唯有父母守在一旁,曾经“患难与共、生死之交”的兄弟朋友突然一个个不知去向,唯恐避之不及,怎是一个凄凉寂寞了得!刹那间终于明白什么叫寂寞,那些热闹繁华、物欲喧嚣的尘埃背后,往往藏匿着难以隐忍的淡薄苍凉,那才是真正的寂寞。

⑦那时起,我便留意起瓦花,尽管它还有更响亮的名字“瓦松”、“向天草”,但是我还是喜欢称它为“花”。因为“松”太过苍老古板,“草”太过随意卑贱,唯有“花”才配得上它,于烈日风雨红尘蹉跎中坚守干净美丽的本性,将自己雕琢得如碧玉般玲珑清丽,出尘脱俗。

⑧读《红楼梦》,大观园里才情玉女首推宝钗、黛玉,  乙 (曲指/屈指)一数,能和她们二人一拼的,仅史湘云一人而已。尽管她寄人篱下,但却从不与那些庸脂俗粉一般,自己就是自己,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毫无功利之心,这与圆滑世故的宝钗、孤芳自傲的黛玉截然不同。芍药圃里,史湘云醉卧山石僻处,芍药花散落一身,扇子落地也被花半掩,头下是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丫头笑着搀扶了回去,而她犹作睡语般嘟嘟嚷嚷吟着:“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一片热闹繁华的背后,到底还是寂寞的,如花般可爱又出尘的寂寞,但寂寞的骨子里,却满溢着清朗飘逸的诗意。突然发觉:这与性情豪爽、  丙  (淡泊/淡薄)名利的曹雪芹竟是如此的相似。真本《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相继而去,史湘云最终和宝玉结为患难夫妻,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作者的特意安排和眷顾?

⑨在生命的某些时候,寂寞本是淡宕清逸的代名词。“梅妻鹤子”的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半生艰辛的生活历程造就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更锻造了他完美的人格和惬意的生命境界,以儒家平淡之心面对世间万事,于寂寞处执着于心中的自我,平生专注文学创作,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意境隽淡,韵致深美的千古名句。很多人劝其出仕,必有大为,均被其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真宗皇帝闻其名,赐他粟帛,诏命地方长官须“岁时劳问”。在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他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由皇帝赐封的诗人。

⑩美丽的事物往往是寂寞的,就像瓦花,不随俗沉浮,于红尘荒漠中坚守真正的自我,高尚清逸,绽放若莲,千山万水,了然于胸。真的,你还会寂寞吗?

(有改动)

1.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全愈   曲指   淡泊    B. 痊愈   屈指    淡泊

C. 痊愈   曲指   淡薄    D. 全愈   屈指    淡薄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隐士,指有知识有才能,能够做官却故意躲避不做官的人。历史上著名的隐士有庄子、陶渊明等。

B. 文火,是煎药火侯的一种,俗称小火或慢火。常用的补益药材以文火慢煎,才能发挥药效。

C. 真本,指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现在的120回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真本。

D. 出仕,出来做官。《论语》里有“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对瓦花的态度前后有变化,而“我”的母亲对瓦松的认识通透深刻。

B. 生病前“我”称瓦花为“瓦松”、“向天草”,病好后“我”喜欢称它为瓦花。

C. 在作者看来,林逋被皇帝“赐粟帛”“赐号”是封建时代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荣耀。

D. 文章借瓦花谈作者对“寂寞”的认识,由物及人,结尾点明主旨。

4.作者对瓦花的情感认知过程:乡村老家初见时______,在城里家养死后______,卧病于床时瓦花是______,病好后________

5.根据全文概括作者对“寂寞”的认识历程。

6.结合全文分析“瓦花”的作用。

 

1.B 2.C 3.B 4.瓦花是可爱的植物瓦花是孤高、清寒之物瓦花是坚守自我本性干净美丽的人格象征 5.①年少时,认为寂寞是格格不入的孤高和清寒,害怕寂寞;②病愈后,认识到寂寞是热闹繁华、物欲喧器背后的淡薄苍凉,难以隐忍;③读书后,认识到寂寞是在喧嚣中保持干净美丽的本性,坚守真正的自我。 6.①瓦花出现在题目中,暗示了文章主旨。②瓦花是全文的线索,作者从对瓦花的认识变化引出对寂寞的认识。③托物言志,作者借对瓦花的赞美抒发了对理想人格的认识和肯定。④结尾点明主旨,寂寞是坚守真正的自我,是内心的清逸了然。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全愈”:身体完全恢复健康,强调结果。“痊愈”是:病愈了,不但指病好了,还强调病愈的过程。根据语境“没多久”,突出病愈的过程和结果,甲处可以选择“痊愈”。“曲指”,就是在表达时不直接指称对象,或不直接说出某事物,而换一种曲折的说法,让人明白其所指。“屈指”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根据语境可知乙处应该选“屈指”。“淡泊”:指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淡薄”:意思是(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例:时间隔太久了,印象十分淡薄了。根据语境丙后面的“名利”可知丙处应该选“淡泊”。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知识的识记。C项“现在的120回本《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真本”错,现存的曹雪芹真本只有前80回。 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表达特色。对照第⑦段“那时起,我便留意起瓦花,尽管它还有更响亮的名字‘瓦松’、‘向天草’,但是我还是喜欢称它为‘花’”可知B项错误,“瓦松”、“向天草”不是“我”给它的称呼,是它本来就有的名字。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做此题要回到原文寻找关于“我”对瓦花的观点态度的词语和句子,根据题干中提示的筛选信息的区域“乡村老家初见时……在城里家养死后……卧病于床时……病好后……”等信息分层概括对瓦花的情感认知过程,可以找到第③段中有“可屋顶哪有这样可爱的植物”,第④段中有“当时的我却认为瓦花辜负了我,竟然以‘死亡’这种决绝的方式拒绝了我的美意,有种格格不入的孤高和清寒”,第⑦段“那时起……于烈日风雨红尘蹉跎中坚守干净美丽的本性,将自己雕琢得如碧玉般玲珑清丽,出尘脱俗”,第⑩段“就像瓦花,不随俗沉浮,于红尘荒漠中坚守真正的自我,高尚清逸”这些句子,根据这些句子提取整合概括即可。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这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这题可以根据上一道题筛选方向来寻找、概括答案,只是对象换成“寂寞”,认知过程依然可以从“年少时”“病愈后”“读书后”几个表示过程的角度进行筛选,然后到文章里找关于评论“寂寞”的句子,可以找到相关句子有第①段“总是认为,寂寞的东西,骨子里往往透着孤寒之意”;第④段“难道它喜欢寂寞?或许,它本身就是寂寞?”;第⑥段“刹那间终于明白什么叫寂寞,那些热闹繁华、物欲喧嚣的尘埃背后,往往藏匿着难以隐忍的淡薄苍凉,那才是真正的寂寞”;第⑩段“美丽的事物往往是寂寞的,就像瓦花,不随俗沉浮,于红尘荒漠中坚守真正的自我,高尚清逸,绽放若莲”;根据这些句子进行概括整合即可。 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作用。本文主体对象是“瓦花”,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主要内容写通过对“瓦花”的认识来解读自己对“寂寞”,从而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认识和肯定,表达寂寞是坚守真正的自我,是内心的清逸了然的主旨。从结构上分析线索作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整合概括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中国自古不乏有远大抱负的人。如曹刿带着“________,未能远谋”的信心自荐献策;范仲淹表达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的责任感。但抱负不能实现也是许多文人心中的痛楚。如杜甫抒发过“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辛弃疾抒发过“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 ”的悲愤;李白在失望之余呐喊出“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岘山怀古

陈子昂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注:①岘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山上的“堕泪碣”是西晋政治家羊祜的碑,因其深得民心,故百姓祭祀时望其碑莫不流涕。②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四川人。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③旧都:指古襄阳城,战国时襄阳为秦、楚交界之处。附近有诸葛亮居住过的隆中。下句的“城邑”、“津楼”均指代襄阳城。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交代“怀古”的缘起,诗人骑马来远郊登岘山,眺望襄阳城。

B. 三四句的“犹悲”、“尚想”,点明诗人“怀古”的对象和情感。

C. 第五句的“遥”字,既表现楚地的辽阔,又表现“分楚”的久远。

D. 九、十句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襄阳繁盛的慨叹之情。

2.典故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下列怀古诗句中没有典故的一项是

A.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B. 礼士招贤万古名,高台依旧对燕城。          (汪遵《燕台》)

C.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

D.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陈子龙《渡易水》)

3.请结合诗句分析作者因何“踌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善之方

袁了凡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试以往事之。杨少师荣,建宁人。世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之。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为之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因撤己之米,煮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又俱为名臣。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公复禀曰:“辇毂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夫人后生应埙、应坤、应俊,皆显官。   

……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是有非;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何谓真假?有益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府,子贡赎人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乃知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选自《了凡四训》第三篇,有删减)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试以往事之             征:证明

B. 少师父生               逮:追踪

C. 遂依其所指而之         窆:安葬

D. 宰为之颜               霁:和缓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济渡为生              煮粥食囚

B. 辇毂下,尚多冤民        是故人行善

C. 有益人是善              皆受金

D. 怒犹未息                子贡赎人不受金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顾则囚人堪悯        (如果只)顾自家人,那么囚犯就太可怜了。

B. 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写成公文告诉了刑部堂官。

C. 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当时屠康僖也差点进入减刑行列

D. 为善而不穷理           做善事却不知探究做善事的道理

4.请翻译下列原文中的句子

①孔子闻而恶之曰:“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②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

5.填空。

①根据前三段内容,用一个熟语概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②“善”的甲骨文写法是即羊,意思是“祥”;即眼睛,意在强调“看见”;

可见“善”的造字本义是眼神安祥亲和。由此推断,“善”属于六种造字法中的_______

6.文末作者说“人之为善,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不仅是中国现代建筑的借鉴,而且也早已经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采用木构架结构的优点很多。这种结构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的不同随意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度,选取合适的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木构架结构使得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这也是木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还有,木框架也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构架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型殿阁楼台,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的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此外,由这种木构架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斗拱的位置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而成,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也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材料二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既然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就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和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古代众多建筑物中不难看出,我国古代建筑物多基于合适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修建的,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材料大多是土、木、石,这些材料本身就是取于大自然,砖、瓦虽然是烧制而成,但成分仍是黏土。因此,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修建成的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是融合的。人居环境不仅是指建筑本身,还应包括这个建筑内外空间及其周围自然环境。中国传统建筑坚持有节制的人本主义建造原则,即以人体尺度为原则,既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等建筑,也常用小尺度的“院”不断有规律的衍生来产生雄伟的建筑群。而且建筑造型和高度还会考虑周边环境,通过跟自然的借用,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传统建筑的颜色与封建等级有着紧密的联系,决不能简单地把颜色看作建筑的装饰手段。先秦的礼制规定:帝王的宫殿柱子为红色,诸侯的为黑色,大夫的为青色,士的为黄色。五行学说流行后,建筑中常常以青、赤、黄、白、黑象征五行。黄色在五行学说中居于最中间,因此象征了统领四方的中心,在唐朝后作为帝王的专用颜色。明清时期装饰色彩的等级也有明文规定,青、赤、黄为统治阶级专用色,仅能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如紫禁城就采用黄色琉璃瓦、红色墙体,檐下为青绿色的彩绘。百姓民居则只能使用灰色的砖瓦,木构件也要保留原色,不得施以彩绘。帝王贵族一般都回避白色,只有老百姓的房屋以白色涂墙。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建筑体现了“中国特色,时代精神”的建筑理念,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中国馆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国家馆由地下一层、地上六层组成;地区馆由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组成。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形似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斗拱,但对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而主体四周外露的梁头和屋顶平台纵横交错的建筑梁架,演绎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元素和建筑形态要素的当代传承,体现了技术美与艺术美的统一。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还构成了一个“福荫庇护”的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中国馆充分利用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造型简洁,雕塑感强。国家馆是由四组巨柱托起的倒金字塔型主体建筑,从远处眺望或在下面仰视,很像一个古代的“冠帽”、一个储存谷物的“仓”,故被誉为“东方之冠”、“天下粮仓”。地区馆屋顶有“新九洲清晏”的花园,依地势和气候布置“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八类中国典型地貌景观,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总建筑师何镜堂院士说,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如天下粮仓; 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福泽神州、富庶四方。

“东方之冠”自上而下,体现刚性,传达力量感和权威感; 而建筑表面镌刻着中国古代叠篆文字的地区馆,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也体现了“开放、柔性、亲民”的国家形象,向人们展现着热情欢迎、包容接纳的姿态。而以大面积的“中国红”———“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目且沉稳大气,象征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易被世界理解和接受。

中国馆向世人展现了完整统一的空间艺术,从外观到内部的布局设计,既突出了中国元素和中国特色,又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

1.下列不属于木构架结构优点的一项是

A. 便于施工    B. 便于维护    C. 安全廉价    D. 就地取材

2.下列木架结构图属于“井干式”的一项是

A.     B.

C.

3.下列关于“斗拱”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斗形和弓形的两块木料组成的构件。

B. 形状下小上大,逐层向外挑出。

C. 兼有实用性和装饰性,且做法多样。

D. 明清后斗拱逐渐失去实用作用。

4.根据“材料二”,不符合中国传统建筑“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项是

A. 建筑材料直接或间接从大自然中就地取材。

B. 建筑内部空间适合人居住即可,不一味追求高大。

C. 建筑外观讲究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D. 建筑群追求建筑空间和高度的雄伟。

5.下列文句没有体现材料二的“天人合一”思想的一项是

A.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王勃《滕王阁序》)

B.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杜牧《阿房宫赋》)

C.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D.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下列对传统建筑颜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建筑的颜色既是装饰又反映等级。

B. 历代帝王的宫殿装饰中都以黄色为尊。

C.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中的柱子是黑色。

D. 《红楼梦》中荣国府屋顶不应是黄色。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馆的布局隐喻着天与地的关系。

B. 中国馆的整体建筑风格刚柔相济。

C. 国家馆的外型像斗拱、冠帽、粮仓。

D. 地区馆屋顶的花园寓意福泽神州。

8.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概括,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怎样体现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实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把市场做规范。于是他把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