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为传承传统文化点赞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除令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之外,汉服也无不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绮丽的文化瑰宝给予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于是,自然就会有“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用不同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原貌,彰显其精髓,从而唤醒人们继承和发扬光大之。... 最近,一所高校的几位同寝室的女生因穿起了汉服且衣食住行严格遵循古代礼仪行事而受到网友的热切关注。或许有人认为汉服是早已被淘汰的服饰,而且仅仅穿汉服,并不能真正使传统文化得以回归……但我认为,正所谓“形式服务于内容”,所以,我要为这几个女生的大胆穿着和坚守精神点赞。 固然,仅仅换上汉族的传统服饰或许不算什么,但我想说,任何精神文明或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必须寄托在物质载体上。换上古人穿的汉服,你是否觉得自己已多多少少地融入这古典的氛围中了呢?你是否体会自己已在遵从传统礼仪了呢?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行为已如古人一般温文尔雅了呢?没错,汉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套服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穿汉服,穿的也不仅是简单的一条襦裙,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热爱。这群女生,她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 的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更愿意捧着“爱机”看网络小说、疯狂网购,对古典文学尚且不闻不问,更何况“汉服”了!长此以往,这必定使我们的精神需求得不到供给,从而导致人们在物质需求得以充分满足的同时堕入精神空虚的深渊。 目前,传统文化的传承已岌岌可危,复兴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全社会的责任。今年春节期间开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就凭借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多媒体平台的互动以及资深评委的专业性讲解而大受人们关注与喜爱,让诗词逐渐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时尚,使人们更多地意识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传统文化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作为祖国的年轻一代,我们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让传统文化深入自己的心灵,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从这个意义上说,穿汉服,内容大于它的形式。因此,我要为穿汉服传承传统文化的行为点赞! 【解析】试题分析:本作文题采用“材料+写作要求”的命题形式,读懂材料是立意的首要工作。这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每一句话都隐藏着丰富的信息,需要细细揣摩。 第一句话是说明性的句子,是对“汉服”这个概念的说明性解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是概念的外延;“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则是概念的内涵。概念外延中的“传统服饰”是重要的信息点,考生应该对“传统”这个概念有一定的敏感,因为从“服饰”与“传统”的概念关系上讲,后者是更上位的概念。那么写作范围就应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低于“汉服”例如抓住汉服的特征进行立意,高于“传统”例如泛化为“任何事情”,都会导致偏离题意。概念内涵中汉服的特点,也可以从“生活不便”的角度进行辩证理解。 第二句话是材料的主体部分。“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是事件的核心内容,表面上看这是女生的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也是考生发表观点、表明态度的对象与载体。或者说,考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件事表明自己的价值态度。“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既可以是女生外在行为的初衷与出发点,也可以是其行为的内在本质,即女生上课和生活都穿汉服的目的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或者说她们行为的实质是严格遵循古代礼仪。“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则是行为带来的结果,而“与现代生活不同”也是重要的信息点,它引导考生要在“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中思考问题。 第三句话“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则是思考的方向。“此事”,指的就是“同寝室的几个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件事,“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隐含的意思就是要求考生针对事情本身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以上解读,本材料立意的方向与要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考生要明确写作的对象与范围,即确定讨论的核心话题。根据上述分析,考生可以在“汉服”与“传统”的区间内确定写作话题。立意的话题就有两个:你如何看待同寝室的女生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这种行为;你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前者是事件本身,后者是在事件基础之上的适度引申。 其次,考生 要明确表达对事件与话题的态度。态度不能含混,更不能回避所要讨论的事件与话题,而是要参与讨论,旗帜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而文章的主体部分则是针对 自己的观点进行“原因分析”,讲清楚支持或反对的理由,表达考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内在关系的理解。 再次,对于事件与话题本身,考生也应该学会辩证看待问题。对于行为本身,考生既要从“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予以肯定,也要善于冷静地辨析传统服饰、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辨析问题。 因此,本材料符合题意的角度主要有: 1.女生穿汉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一种个性美的展示,是普及服饰知识、坚守文化阵地的体现。 2.女生穿汉服是一种逆潮流的盲目复古行为,是对传统文化的浅表化理解,没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实质。 3.女生穿汉服的初衷值得肯定,在弘扬传统文化上的努力行为应该支持,但弘扬的方式值得商榷。 4.穿汉服虽然是在彰显个性之美,是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与坚守,但在实际生活中会带来诸多不便。 5.女生穿汉服并非“严格遵循古代礼仪”,因为古代礼仪是一整套文化系统。 6.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着眼于外在的礼仪及形式,更 要理解其内涵与精神实质。 7.弘扬传统文化要考虑到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要在现代生活中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隐 忧

陈忠实

作家习惯于夜里工作,天明时入睡,午时醒来。这天,他刚醒来,弟弟来了。弟弟从老家山区来,肩头挎着一只早已过时的那种仿军用黄色帆布包。

作家看见弟弟的第一眼,当即想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他的兄弟姊妹全都生活在尚未脱贫的山区,凡是找上门来的,总得给些钱。弟弟坐下就坦然直言:“哥!你心里别慌,我不要你的钱。我知道你名声很大,可是还是没钱。”作家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弟弟更坦率了:“我想搞一个运输公司,先买一辆公共汽车,搞长途客运。你想想你能有多少钱给我!你把我嫂子卖了也买不来一辆汽车——”

作家掸了掸烟灰,大声呵斥:“凭你这号货能搞长途客运?你是不是昨晚做梦还没醒?”

弟弟并不恼:“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不相信我。事没弄成之前,谁也不信;弄成了,人又给你骚情了。你前些年没成名时,谁把你当一回事?我那时候看你整天写稿,却没人登,我咋看你都不像个作家,而今我咋看你都像个作家……”作家还真被堵住了口,无可奈何地笑笑:“行啊!你想买一列火车搞运输我都没意见。你搞吧!”

弟弟笑了:“我还得求你,不要你的钱,只要你给刘县长写个条儿,让他给银行行长说句话,我就能贷上款……”

作家忍不住放声笑了,笑出了眼泪:“你还真动了脑子,把我的朋友关系都利用起来了……”

弟弟说:“你不过就写一张字条儿嘛!”

作家笑着,给刘县长写了字条儿。

过了两天,作家感到某种说不清的隐忧,于是就给刘县长打了个长途电话,很内疚地说明来龙去脉,最后才点破:“你知道我这个弟弟是个什么货!我给他讲不清道理,推到你手里,你随便找个什么理由把他打发走算咧!”

刘县长笑了:“你的电话来晚了。我把他介绍给农行行长了。”

刚放下电话筒,铃又响了,是弟弟打来的:“哥呀,我在县农行,贷款没问题。刘县长一句话,农行行长照办,我要贷5万,他连一个子儿也不敢少给。”

作家心里沉了一下,真要是贷下5万元,这个家伙把钱给倒腾光了,谁来还贷?听着他狐假虎威的口气,愈加疑虑:“你可得考虑还贷能力……”弟弟说:“这事你甭操心。现在人家贷款要财产抵押,我想来想去,咱们兄弟姊妹就你日子过得好。你给我当担保人。”

作家冲口而出:“那就把我押上。”弟弟哈哈哈笑起来:“谁敢押你这个大作家啊!行长倒是给我出了个主意,把你那本书押上。”作家心里轻松了。行长给弟弟出的这个主意,分明是游戏。自以为聪明的弟弟正在农行行长的圈套里瞎忙。作家说:“我的那本书早就卖给出版社了。版权在人家出版社,不属于我了,押不成了。我只有一支钢笔,永生牌的。你作押吧!”说着,“啪”地挂断了电话……

一个月后,作家和他的朋友刘县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突然想起弟弟贷款的事,便问刘县长:“后来那货还缠没缠你?”刘县长也多喝了几盅,听了便大笑起来,笑毕,讲给作家一个可以作为小说“尾声”的故事——

你弟弟从我那儿走时,要借我的自行车——机关给我配发的一辆新型凤凰车。他把我的自行车骑走了,三天后传达室老头把车交给我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了,车铃摘掉了,车头把手换上一副生锈的,车子的瓦圈和内外胎都换成旧的了,只剩下那个三角架……真是凤凰落架不如鸡了……

作家“啊”了一声,想骂也骂不出来了。

刘县长说:“我看着这个自行车,突然就想起你常常出口说的‘这个货’!我忍不住笑着就说了你的话,‘这个货’……只有这称呼好!”

次日,作家回乡去看望父母,顺便也去看望这位弟弟。弟弟正蹲在窑门口抽烟。显然,汽车运输公司没有办起来,那辆自行车倒是撑在窑门前的场院里,除了三角架是脱漆锈斑的旧架子,其余部件都是崭新的,在阳光里闪亮。                            

(选自陈忠实《扶不起的弟弟》,有删改)

注:①标题为临时添加。②骚情:陕西关中方言,热情过分,讨好献媚。

1.文章第二段画线句表现了作家怎样的心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弟弟”的形象特点。

3.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隐忧”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三、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然后说:“你不要扯谎,我都晓得了。他们都对我说了,这几天学生跟军人闹事,你也混在里头胡闹……学堂里不上课,你天天不在家,到什么学生联合会去开会……刚才陈姨太告诉我,说有人看见你在街上散什么传单……本来学生就太嚣张了,太胡闹了,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无法纪。你为什么也跟着他们胡闹?……听说外面的风声很不好,当局对于学生将有大不利的举动。像你这样在外面胡闹,看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祖父骂了几句,又停顿一下,或者咳几声嗽。觉慧答应着,他想分辩几句,但是他刚刚开口,又被祖父抢着接下去说了。祖父说到最后,终于发出了一阵咳嗽。陈姨太带着一股脂粉香,扭扭捏捏地从隔壁房里跑过来,站在旁边给祖父捶背。

祖父慢慢地止住了咳嗽,看见他还站在面前,便又动气地说:“你们学生整天不读书,只爱闹事。现在的学堂真坏极了,只制造出来一些捣乱人物。我原说不要你们进学堂的,现在的子弟一进学堂就学坏了。你看,你五爸没有进过洋学堂,他书也读得不错,字也比你们写得好。他一天就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哪儿像你这样整天就在外头胡闹!你再像这样闹下去,我看你会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的!”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1.“他想分辩几句”“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面对威严的祖父的话语,觉慧老想分辩,为什么?

2.爷爷动气,孙子忍住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请试作分析。

3.这段情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效果?

4.学生不学习,“太嚣张了,太胡闹了”,高老太爷的看法是不是也有几分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B. “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 “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 “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 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 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 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 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 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 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 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突出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与批判,《白鹿原》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借鉴了拉美著名小说家马尔克思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把现实的生活同神幻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B. 《红高粱》和一般的战争小说和革命小说不同,它重心不在战争的场面,或者克敌制胜的谋略,而是放在了对热烈奔放的生命力的表现和歌颂上。

C.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爱情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兴衰史的优秀长篇。

D. 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很快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评论者认为王安忆的写作直承由张爱玲所开启的“海派”文学传统;2000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特别是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        

精确地克敌制胜,才能把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

掌握其作为一种特殊细胞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才能够找到应对之策

特别是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作为一种特殊舆论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正如解决癌症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

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争阵地,夺取舆论高峰

而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

A. ④⑤②⑥③①    B. ⑥③④②⑤①    C. ④②⑤⑥③①    D. ⑥③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