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隐 忧① 陈忠实 作家习惯于...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隐 忧

陈忠实

作家习惯于夜里工作,天明时入睡,午时醒来。这天,他刚醒来,弟弟来了。弟弟从老家山区来,肩头挎着一只早已过时的那种仿军用黄色帆布包。

作家看见弟弟的第一眼,当即想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他的兄弟姊妹全都生活在尚未脱贫的山区,凡是找上门来的,总得给些钱。弟弟坐下就坦然直言:“哥!你心里别慌,我不要你的钱。我知道你名声很大,可是还是没钱。”作家听了有点摸不着头脑。

弟弟更坦率了:“我想搞一个运输公司,先买一辆公共汽车,搞长途客运。你想想你能有多少钱给我!你把我嫂子卖了也买不来一辆汽车——”

作家掸了掸烟灰,大声呵斥:“凭你这号货能搞长途客运?你是不是昨晚做梦还没醒?”

弟弟并不恼:“我知道你瞧不起我,不相信我。事没弄成之前,谁也不信;弄成了,人又给你骚情了。你前些年没成名时,谁把你当一回事?我那时候看你整天写稿,却没人登,我咋看你都不像个作家,而今我咋看你都像个作家……”作家还真被堵住了口,无可奈何地笑笑:“行啊!你想买一列火车搞运输我都没意见。你搞吧!”

弟弟笑了:“我还得求你,不要你的钱,只要你给刘县长写个条儿,让他给银行行长说句话,我就能贷上款……”

作家忍不住放声笑了,笑出了眼泪:“你还真动了脑子,把我的朋友关系都利用起来了……”

弟弟说:“你不过就写一张字条儿嘛!”

作家笑着,给刘县长写了字条儿。

过了两天,作家感到某种说不清的隐忧,于是就给刘县长打了个长途电话,很内疚地说明来龙去脉,最后才点破:“你知道我这个弟弟是个什么货!我给他讲不清道理,推到你手里,你随便找个什么理由把他打发走算咧!”

刘县长笑了:“你的电话来晚了。我把他介绍给农行行长了。”

刚放下电话筒,铃又响了,是弟弟打来的:“哥呀,我在县农行,贷款没问题。刘县长一句话,农行行长照办,我要贷5万,他连一个子儿也不敢少给。”

作家心里沉了一下,真要是贷下5万元,这个家伙把钱给倒腾光了,谁来还贷?听着他狐假虎威的口气,愈加疑虑:“你可得考虑还贷能力……”弟弟说:“这事你甭操心。现在人家贷款要财产抵押,我想来想去,咱们兄弟姊妹就你日子过得好。你给我当担保人。”

作家冲口而出:“那就把我押上。”弟弟哈哈哈笑起来:“谁敢押你这个大作家啊!行长倒是给我出了个主意,把你那本书押上。”作家心里轻松了。行长给弟弟出的这个主意,分明是游戏。自以为聪明的弟弟正在农行行长的圈套里瞎忙。作家说:“我的那本书早就卖给出版社了。版权在人家出版社,不属于我了,押不成了。我只有一支钢笔,永生牌的。你作押吧!”说着,“啪”地挂断了电话……

一个月后,作家和他的朋友刘县长聚在一起,海阔天空地聊天,突然想起弟弟贷款的事,便问刘县长:“后来那货还缠没缠你?”刘县长也多喝了几盅,听了便大笑起来,笑毕,讲给作家一个可以作为小说“尾声”的故事——

你弟弟从我那儿走时,要借我的自行车——机关给我配发的一辆新型凤凰车。他把我的自行车骑走了,三天后传达室老头把车交给我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了,车铃摘掉了,车头把手换上一副生锈的,车子的瓦圈和内外胎都换成旧的了,只剩下那个三角架……真是凤凰落架不如鸡了……

作家“啊”了一声,想骂也骂不出来了。

刘县长说:“我看着这个自行车,突然就想起你常常出口说的‘这个货’!我忍不住笑着就说了你的话,‘这个货’……只有这称呼好!”

次日,作家回乡去看望父母,顺便也去看望这位弟弟。弟弟正蹲在窑门口抽烟。显然,汽车运输公司没有办起来,那辆自行车倒是撑在窑门前的场院里,除了三角架是脱漆锈斑的旧架子,其余部件都是崭新的,在阳光里闪亮。                            

(选自陈忠实《扶不起的弟弟》,有删改)

注:①标题为临时添加。②骚情:陕西关中方言,热情过分,讨好献媚。

1.文章第二段画线句表现了作家怎样的心理?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心理?

2.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弟弟”的形象特点。

3.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隐忧”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表现了作家慌张的心理。原因:作家自己生活并不富裕,见到比自己更为贫困的兄弟姊妹就给钱已经成为习惯;给钱又怕兜里没有,所以才慌张。 2.泼皮,放诞,无赖;爱占便宜,喜欢逢迎,爱耍小聪明;好幻想,依赖心理重。 3.暗示弟弟没有贷成款,没有搞成长途客运,暗示刘县长的自行车确实是他动的手脚;这样收束全文,使前文故事都有了结果,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4.①指作家为弟弟做事不现实而担忧,担忧他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自立自强起来;②弟弟糊涂而又大胆的想法,是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心理滋生的产物,作家为这样的社会不知还要孕育多少“弟弟”而担忧;③通过塑造弟弟这一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到人性的卑微与复杂,为人性而担忧。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第二段画线句”“作家怎样的心理”“为何会产生”。作答这类题,要抓住关键词“当即想自己兜里还有多少钱”并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如从下文中弟弟的话“哥!你心里别慌,我不要你的钱”中的“心里别慌”可以看出作家当时的心理;从“他的兄弟姊妹全都生活……总得给些钱”和“你名声很大,可是还是没钱”等语句中可以看出作家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答题时,注意对原文总结概括。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简要概括‘弟弟’的形象特点”。概括人物形象不能简单复述文本内容,要对文本内容分类合并并恰当概括。首先围绕人物,筛选出有关他的文字,诸如语言、心理和行为等。其次结合文中相关人物的语言等,明确这些信息所反映的人物形象特点。最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本题抓住关键语句“你想想你能有多少钱给我!你把我嫂子卖了也买不来一辆汽车”“你不过就写一张字条儿嘛”可以看出“泼皮,放诞,无赖;抓住关键语句“他把我的自行车骑走了,三天后传达室老头把车交给我的时候,我都认不出来了,车铃摘掉了,车头把手换上一副生锈的,车子的瓦圈和内外胎都换成旧的了,只剩下那个三角架”可以看出“爱占便宜”;抓住关键语句“刘县长一句话,农行行长照办,我要贷5万,他连一个子儿也不敢少给”可以看出“喜欢逢迎”;抓住关键语句“我想搞一个运输公司,先买一辆公共汽车,搞长途客运”“事没弄成之前,谁也不信;弄成了,人又给你骚情”可以看出“好幻想,依赖心理重”。 3.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结尾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是考查小说关键情节作用题。对于小说情节作用题目,要从人物、情节、主旨、表达效果等角度入手答题。 本题结尾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弟弟汽车运输公司没有办起来”,暗示弟弟没有贷成款;第二件,“县长的那辆自行车撑在窑门前的场院里”,暗示刘县长的自行车确实是他动的手脚。这就交代了小说的结果,使情节更加完整。同时,“其余部件都是崭新的,在阳光里闪亮”中的“闪亮”与弟弟爱幻想、不实干、爱占小便宜的“灰暗”,形成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弟弟性格的悲剧性,充满讽刺效果。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分析,不能只罗列专业术语。 4.试题分析:题干中答题关键词“‘隐忧’标题意蕴”,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蕴的能力。解答这道题,应在认真阅读并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作家为什么“隐忧”、“隐忧”都忧什么两个角度思考答题。小说主要塑造了爱幻想、不实干、爱占小便宜的弟弟形象,作者忧的首先是弟弟什么时候才能自立自强起来,这是最浅层次的;接着联系揭示社会背景的语句“事没弄成之前,谁也不信;弄成了,人又给你骚情了”,从弟弟人格形成原因角度探究意蕴;最后,上升到人性的高度,“弟弟”代表了卑微与复杂的一类人,作者为人性担忧。答题时,要紧密结合人物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然后说:“你不要扯谎,我都晓得了。他们都对我说了,这几天学生跟军人闹事,你也混在里头胡闹……学堂里不上课,你天天不在家,到什么学生联合会去开会……刚才陈姨太告诉我,说有人看见你在街上散什么传单……本来学生就太嚣张了,太胡闹了,今天要检查日货,明天又捉商人游街,简直目无法纪。你为什么也跟着他们胡闹?……听说外面的风声很不好,当局对于学生将有大不利的举动。像你这样在外面胡闹,看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祖父骂了几句,又停顿一下,或者咳几声嗽。觉慧答应着,他想分辩几句,但是他刚刚开口,又被祖父抢着接下去说了。祖父说到最后,终于发出了一阵咳嗽。陈姨太带着一股脂粉香,扭扭捏捏地从隔壁房里跑过来,站在旁边给祖父捶背。

祖父慢慢地止住了咳嗽,看见他还站在面前,便又动气地说:“你们学生整天不读书,只爱闹事。现在的学堂真坏极了,只制造出来一些捣乱人物。我原说不要你们进学堂的,现在的子弟一进学堂就学坏了。你看,你五爸没有进过洋学堂,他书也读得不错,字也比你们写得好。他一天就在家读书作文,吟诗作对,哪儿像你这样整天就在外头胡闹!你再像这样闹下去,我看你会把你这条小命闹掉的!”

“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1.“他想分辩几句”“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面对威严的祖父的话语,觉慧老想分辩,为什么?

2.爷爷动气,孙子忍住气,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请试作分析。

3.这段情节,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效果?

4.学生不学习,“太嚣张了,太胡闹了”,高老太爷的看法是不是也有几分道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等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它文化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未来与发展前景便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写于1988年的《图说汉字的历史》引进出版,该书作者阿辻哲次以“事典”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了简洁却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刷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意在为学习汉字、使用汉字的人提供更多的相关知识,让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图形文字,以物的图形为基础而形成文字,例如“山”、“川”、“日”、“月”等。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中原,传播到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为“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并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图说汉字的历史》带给汉字文化圈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让读者明白,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思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

1.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B. “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

C. “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D. “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 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B. 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 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文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

D. 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 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

B. 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 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不难发现汉字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 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为了突出对民族精神的思考与批判,《白鹿原》在艺术风格上,明显借鉴了拉美著名小说家马尔克思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把现实的生活同神幻的传说结合在一起。

B. 《红高粱》和一般的战争小说和革命小说不同,它重心不在战争的场面,或者克敌制胜的谋略,而是放在了对热烈奔放的生命力的表现和歌颂上。

C.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爱情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庭兴衰史的优秀长篇。

D. 1995年,王安忆的《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很快引起评论界的注意,评论者认为王安忆的写作直承由张爱玲所开启的“海派”文学传统;2000年《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谣言,作为一种舆论,特别是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舆论,对它的战争,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法律途径和行政手段,        

精确地克敌制胜,才能把谣言的破坏性和危害性降到最低程度

掌握其作为一种特殊细胞的生长与繁殖规律,才能够找到应对之策

特别是要分析和掌握谣言作为一种特殊舆论其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正如解决癌症问题,必须认识到癌细胞首先是一种细胞

对于谣言这种舆论的癌细胞,就要因时因地,运用不同的舆论武器,抢时间,争阵地,夺取舆论高峰

而必须拿起舆论的武器

A. ④⑤②⑥③①    B. ⑥③④②⑤①    C. ④②⑤⑥③①    D. ⑥③②④⑤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杨的处理决定:孙杨被暂时取消参加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 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7小时内有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 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 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