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两类认知主体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一是“他者”,一是“自我”。一个国家在“他者”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吸引力;一个国家在“自我”民众心中的文化形象,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民众以怎样的自觉去对外展示、塑造自己国家的文化形象。两类认知主体的存在及其同等重要性要求我们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外一体、整体联动。不论从哪类认知主体角度讲,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有五个维度需要我们同时关注。

一是根基。文化建设的全力推进是奠定国家文化形象的坚实基础。目前,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文化信息送到村一级。这些数字折射着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进程。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着的文化建设,这是鲜活而富有生命力的根基。

二是灵魂。文化形象的认知历程与文化体系的结构一致,以价值观为最深层的所在。只有真正深入到一个国家的文化核心即价值观,我们才能够穿越种种文化现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国家的精确的文化形象。中华文化有其深沉的价值追求,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地浸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追求发展进步的主旋律,也是当代中国追求的最基本的文化精神。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表现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的一部分。

三是持守。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但对待自己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中国人曾经陷入迷茫。这里面既有一味埋头于历史的封闭自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轻视和不屑。中国人的许多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正给以越来越多的尊重。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四是创新。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日新为道”的“日新”追求,“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去故取新”的更化勇气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五是气度。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国家文化形象认知主体的角度而言,“他者”与“自我”对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意义、价值和重要性虽不相同,但都应该受到我们的关注。

B.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建成并完善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将文化信息传到村一级。

C. 在对待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的态度上,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沉浸其中陶醉不已者有之,对其表现出轻视与不屑者亦有之。

D. 中华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保持创新的传统,不断地丰富自我,为人类文明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因而和世界不同的文化体系进行着良好的交流互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分析了认知当代中国文化形象所需的五个维度——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引人关注与思考。

B. 文章在论述中国文化形象的五个维度时,采用了并列结构,对每个维度又以总分的方式进行了论证分析,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

C. 文章以当代中国对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给以尊重的事实,来证明持守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彰显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的重要性。

D. “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都追求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关注国家文化建设,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

B. 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的根本。

C. 塑造中国良好的文化形象需要创新精神,这既要表现为对自身的超越,也应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

D. 在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1.C 2.A 3.B 【解析】 1.试题分析:A 项错,根据原文可知,“两类认知主体”具有“同等重要性”; B 项“已经建成并完善了”错,原文是“已经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D项错,强加因果。 2.试题分析:“总分总的结构”错,文章最后没有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②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恒宽)

③出淤泥而不来,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④做自己最喜欢的,做自己最擅长的。(李彦宏)

⑤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历久弥新。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阅读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消遣性阅读。其目的是打发时间,调剂枯燥的学习生活,所以完全是浪费时间。第二重境界是网络式阅读。上网搜索相关材料效率高,因此能使人学问大增,学术有成。第三重境界是精神性阅读。兴趣所在,醉心阅读,陶冶性情。只有精神性阅读能使人变得有品位。

①消遣性阅读不完全是浪费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特殊的流体当属水。除了水之外,生活中的流体还有空气。___,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有风雨雷实霜雪等复杂的气候。正是因为空气随处流动,使得全球大气循环带来的季风;而水的循坏则构成了洋流,为冰冷的两极送去了温暖。正是这些流体的存在,___。而要保护好这个美好家园,___,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好地球上的流体。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李明,刚才您家父来教室找你,你不在,他应该在校园里,你快去找找他吧。

B. 这次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班主任安排我向同学们赐教,介绍一下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C. 王老师,我们诚挚邀请您担任春芽文学社的顾问,如能应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 他在写作上造诣深厚,作文多次被老师选为范文,印给全级同学们阅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 这个镇今年新建了10处卫生室,就医条件和医疗水平大大提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级卫生室的高标准化,让老百姓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B. 中央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今明两天山东和河北的大部分地区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提醒民众在出行时做好健康防护。

C. 以“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凝聚着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识。

D. “文化营销”把商品作为文化的载体,其核心是理解人、尊重人、以人为本,切忌不要只顾追求经济,让文化成为营销的一种噱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