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11月12日,由马云担纲男一号的电影短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年11月12日,由马云担纲男一号的电影短片《功守道》上线,引发媒体与网友的广泛关注与讨论。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太极的故事:一日马师傅(马云饰演)走在大街上,见到绿草红花掩映间有“华山”二字。他双目微合,开始了与各大武林高手的巅峰对决。这部时长仅22分钟的短篇,汇集了文章、李连杰、王菲、洪金宝、吴京、甄子丹、邹市明、朝青龙、托尼·贾等众多明星,上线两天,播放量便已破亿。有网友认为,马云此举传播了中国太极文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也有媒体批评,追求文化艺术要拿出诚意,该片是配合双十一活动而拍摄,浮夸潦草。

对马云此举,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功守道》获赞诠释文化自信的力量 为了向全世界展示太极文化,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李连杰等多位功夫明星,拍摄了公益电影短片《功守道》。消息甫一公布,就引来众多关注,《人民日报》也为之点赞。据悉,这部电影短片11月10日将在天猫双11晚会上亮相。 曾几何时,中国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世界符号。然而最近几年,传统武术也频频陷入争议之中。比如“太极拳师”在现代搏击术下仓促落败,比如“气功大师”隔空打人演技浮夸。凡此种种,民间“私斗”与骗子出没的新闻炒作,不仅败坏了传统武术的名声,甚至让公众产生了“中国功夫是花拳绣腿”的疑惑。 马云曾为此发表长文,指出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肯定能实战,但真正能打的人确实不多,成为技击高手的更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其实是练太极操,或者只是太极拳公园江湖的爱好者。技击只是太极拳中的一部分,绝不是全部。练太极的最大乐趣不是来自争斗,而是从争斗中感悟太极。现代文明里,在枪炮甚至导弹、核弹面前,拳剑刀棍基本都是一种运动乐趣。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形塑了今天的我们,成为我们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这其中,当然包括太极在内的中国传统武术。一个民族热爱自己的文化,就有了文化的根,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就能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的繁荣,离不开顺应时代的转化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能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及功守道,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联想。如果说太极拳是1.0版,太极推手是2.0版,功守道就是3.0版,是把太极从平面做成立体,产生新的对抗。脱胎于太极文化的新武学功守道亮相大银幕,延续的是传统武术源远流长的内在哲学。 参与这部影片拍摄的每个人,都是出于公益的目的。大概也只有零片酬出演,才能聚集这么多的明星大腕。他们都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热爱,以及对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比如李连杰想让太极走进奥运会,马云则希望全民参与练太极,与世界分享太极文化。在电影推出之后,功守道体育赛事据悉很快也会与公众见面,通过产业方式将功守道推向全世界,也将太极文化、中国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走出国门,让文化自身说话,使其成为不同语种、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沟通的媒介,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也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中国功夫过去很好地扮演了推介中国文化的角色,现在一定也能。拍摄《功守道》这样的公益电影短片,借助马云以及李连杰等多位功夫明星的世界影响力,对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示范意义,生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题目有非常明确的写作任务驱动要求——对马云此举,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任务驱动型作文也隶属于材料作文。而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一则新闻事实类材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对马云担任男一号的电影短片《功守道》上线引起热议。材料先介绍了短片的内容,然后介绍了短片中明星汇集。上线两天播放量便已破亿。对此,有的网友认为马云此举传播了中国太极文化,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这是在肯定马云的做法。也有媒体进行批评,认为追求文化艺术要拿出诚意,该片是配合双十一活动而拍摄,浮夸潦草。这从反面看待马云的举动。所以作文时,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立意:从正面看马云此举,可以讨论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文化传播与发展应结合时代特色,应随社会发展;文化的发展应具有新生力量的参与;文化发展的多样化,不可一棍子打死等等。从反面看马云此举,《攻守道》是网络段子硬抻出来的,没有主线,内容空洞,完全靠堆砌明星,只是宣传片,谈不上传播文化;可以讨论应尊重文化艺术的纯洁性、高雅性与严肃性,不能游戏艺术;让商业铜臭与文化艺术划清界限,还文化艺术一个纯洁的环境等等。 从马云文化情怀出发,马云此举旨在于向弘扬中国武术做出贡献的前辈致敬,向世界分享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的文化自信等。可以从市场营销角度立意。认为马云此举为自己的双十一做了一个很好的宣传,是聪明和成功的举措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退而论书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材料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材料一中,辟人之士是指________的人,辟世之士是指___________的人。

2.同为儒家圣人,孔孟二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蔡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沅水:沅江。武冈:县名,在湖南西部。

1.同为送别诗,王诗流露出______________(不超过4字)的情感基调,而孟诗则流露出______(不超过4字)的情感基调。

2.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孟诗的艺术技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乔适书

(宋)穆修

盖古道息绝,不行于时已久,今世士子,习尚浅近,非章句声偶之辞,不置耳目。浮轨滥辙,相迹而奔,靡有异途焉。其间独取以古文语者,则与语怪者同也。众又排诟之,罪毁之,不目以为迂,则指以为惑,谓之背时远名,于富贵。先进莫有誉之者,同侪则莫有附之者。其人苟无自知之明,守之不以固,持之不以坚,则莫不惧而疑,悔而思,忽焉且复去此而即彼矣。噫!仁义忠正之士,岂独多出于古,而鲜出今哉?亦由时风众势,使不得从乎道也。

观足下十篇之文,有志于古矣,来书问曰:“将学于今,则虑浅陋;将学于古,则惧不得取名于世,学宜何旨?”引韩先生《师说》之说以求解惑。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徒以退拙无所用心,因得从事于不急之学,或谓之为好古焉。故足下厚相期待,盖感其声而求其类乎!试为足下言之:

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学乎今者,所以为名,道者,仁义之谓也;名者,爵禄之谓也。然则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兼乎道,何者?行夫道者,虽国有穷达耳,然达于上也,则为贤公卿; 穷于下也,则为君子,其在上,则礼成乎君,而治加乎人;其在下,则顺悦乎亲,修乎身。也达也,皆本于善焉。守夫名者,亦固有穷达耳,而皆反于是也。达于上也,何贤公卿乎?穷于下也,何君子乎?其在上,则无所成乎君而加乎人;其在下,则无所顺悦乎亲而修乎身。穷也达也,皆离于善焉。故曰行道者,兼乎名;守名者,无以兼乎道。

足下有志乎道而未忘乎名,乐闻于古,而喜求于今,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肚矣。足下心叨仁义,又学识渊博,应国守弗离,坚持而弗,力行而弗止,则必立乎名之大者矣。学之正伪有分,文之指用自得,何惑?不宜,某白。    

   (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谓之背时远名,阔于富贵           阔:空泛,不切实际

B. 则信有志于古矣。                 信:确实,的确

C. 穷也达也                         穷:困顿,不得志

D. 坚持而弗夺                       夺:争夺,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先进莫有誉之者         入孝,出则弟

B. 而鲜出今哉             日削月割,以趋

C. 守名者无兼乎道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D. 应固守弗离             后人哀之不鉴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不被当时接受,古文学习也被大家所抵触。学习古文者被大家认为是奇谈怪论的人,被大家嘲笑,怪罪,诋毁。

B. 乔适想学习当下文章又担心浅薄鄙陋,想从事古文学习又担心功名难以获取,所以向作者写信来寻求该怎么办。

C. 作者告诉乔适,学习古文可以兼顾道与名,学习当下文章只可以追求到名声,所以,学习古文能得到贤能的称赞,学习当下文章就成为小人。

D. 本文用对比的说理方式,解决了乔适心中的困惑,最后指出乔适应坚持学习古文,将来一定有所出息。

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足下当少秀之年怀进取之心又学古于仁义不胜之时与之者众得无惑于中焉是以枉书见问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某不才而弃于时者也,何足为人质其是非?

(2)二者之心苟交存而无择,将惧纯明之性浸微,浮躁之气骤胜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的犹太邻居

李明晏

我们这栋公寓大楼的居民,虽是各扫门前雪,相互不来往,但每当在楼道里或是院子里相遇时,彼此却是笑脸相迎,热情哈罗。惟有三单元的犹太老人费佛伯格与众不同。和他碰面时,若不先展露国际语言微笑,不主动哈罗,他会如同影子一般,无声地从身边摇晃而过。倘若主动和他打招呼,他的一声哈罗,也是颇为艰难地从翕动的嘴唇里飘出来。

然而,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套中人”竟会有一天登门造访。  

“哈罗,史蒂文!可以进来吗?”   

“当然,请进,费佛伯格先生!”我从僵硬的状态清醒过来,热情地将犹太老人迎进屋。   

“费佛伯格先生,喝茶还是咖啡?”   

“不必客气,史蒂文。我今天在录影公司租了《辛德勒的名单》录像带,可偏偏不巧,我的录像机有了毛病。如果方便,我想请你共同欣赏。有兴趣吗,史蒂文?”  

这部风靡了世界影坛,囊括了十多项国际大奖的影片,我不但看过,还托朋友复制了一套,可难得这位孤独的老人亲自登门,何况,他还是个犹太人。

当悲壮的音乐响起来时,随着荧光屏上的第一个画面,费佛伯格全身便抖动起来,跟着他那浑浊的眼泪从眸子里流了出来,流过苍老的面颊,滴入浓厚的胡须。①渐渐地,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失声断气地抽泣,仿佛要把整个犹太民族遭受的苦难全部倾吐出来。而我,不知是又一次被斯皮尔柏格的艺术魅力震撼,还是被身旁这位犹太老人心裂肠断的哭泣所感染,尖锐的隐痛撕裂我的五脏六腑,泪水如泉水般流溢出来。   

当我们从血淋淋的画面回到现实中来时,费佛伯格脸孔僵硬,似乎涂满了石膏。当他拿着录像带向门口走去时,猛然间回过头来,对我说道:“史蒂文,不好意思,我租这盘带用了两元钱,咱们一人一半,你应付给我一元钱。” 我呆呆地望着那张泪痕斑斑的老脸,险些失声惊讶地叫起来。待我清醒过来时,急忙找出钱夹。偏偏不巧,只有一枚两元钱的硬币。   

“没关系,我先欠你一元。”老人以敏捷的速度,从我手中拿走两元钱。  

我直瞪瞪地望着他在门口外消失,连一句拜拜都说不出来。  

大约十分钟后,门铃响了。悦耳的铃声似乎向我传递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信息,预告犹太老人的再度登场。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通过门镜向外窥望。  

果然是他,费佛伯格先生!

我屏住呼吸,悄悄躲进卧室,任凭门铃响个不停。 

当日下午,我和几个文友去海滩露营,三天后返家。在院子里我遇见了费佛伯格先生。他急忙走到我跟前,如释重负地吐了一口气:“史蒂文,不好意思,这三天我天天按你的门铃,还好,一元钱没利息可算。若是大数目,我还得付你利息。”说罢,塞给我钱,蹒跚而去。  

我正望着手中的一元钱,伫立在灿灿的阳光中。  

“哈罗,史蒂文!”是九号南斯拉夫女人玛丽娅的声音。 

她那幽深的灰色眸子,直勾勾地望着我手中的一块钱,涂满唇膏的嘴唇,冲着犹太老人的背影,挤出了一个鄙夷的笑容:“史蒂文,那个老葛朗台是不是借口自己家中的录像机出了毛病,用你的录像机共同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然后拍拍屁股,叫你付一元赞助费?” 

我惊讶得喃喃说不出话来。  

大约一星期后,我应几个文友之邀,去唐人街饮茶,交流爬格子的甘苦。走出中央火车站,我看见人群中的费佛伯格。他手提大包裹,步履显得十分艰难。  

我如同一个好事的女人,悄悄地尾随他来到了中央火车站附近的公园。不料,出现在我眼前的竟是一幅动人的画面。

“你们好,我的小天使,我的救命恩人!”犹太老人一面说,一面从包裹里取出各种食品,撕成一块块,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鸽子群抛去。

不知是好奇心的驱使,还是被眼前的情景呼唤,我慢慢向犹太老人走去。

“吃吧!吃吧!„„”犹太老人望着鸽子,喃喃自语。一颗颗晶莹的泪珠,沿着青灰的面颊流了下来。  

“鸽子是我的救命恩人。”犹太老人望着美丽的晴空,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对被冷落在一旁的我讲起了他的故事。  

在二战期间的波兰,全家七口只有他和父亲逃出了德国法西斯的虎口,躲在树林里。一天,父亲外出寻食,再也没有回来。小小年纪的他,在饥饿的煎熬中奄奄一息时,不知从何处飞来了一只美丽的鸽子。强烈的求生欲望顿时焕发了他的生命力。他将鸽子抓到手,咬破了鸽子的脖子。那热乎乎的鲜血,血腥的嫩肉,将他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

一只美丽的鸽子飞到犹太老人的脚下,老人深情地望着它,一滴眼泪在苍老的面颊滚动,在阳光下闪着光。②  

  (选文有删减)

1.小说划线处写到费佛伯格两次流泪,两次流泪分别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简析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色?

3.小说中费佛伯格形象鲜明,请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

4.小说意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