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

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

要求:语言精炼得体,理由充分,有号召力。

 

我认为“摩拜单车”的出现是十分有意义的,虽然遇到许多困难,但仍然 阻止不了新生事物的发展。首先,“摩拜单车”这种新生事物是应运而生的。而 面对交通拥挤,出行困难这种现实情况,它的出现为人们解决了“最后一公里” 的难题;其次,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小小的阻碍就能阻挡新生事物的成 长吗?虽然单车受到了不少的“摧残”,但却有更多的人愿意保护它,珍惜它。 最后,我想说,新生事物需要我们的支持以帮助其成长壮大。我们每一个人都需 要伸出双手,做到不破坏,文明使用,这样像“摩拜单车”这样的新生事物才能 不断出现并成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中的重要信息,如“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是肯定“共享单车”的意义,“出现了一些如乱停乱放、恶意破坏、据为己有等不文明现象”,这是现在存在的问题,“倡议大家摒弃对共享单车的不文明行为”,这是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内容所在,“语言精炼”“理由充分”“有号召力”等是要求。然后构思本次写作,明确写作的内容,如肯定“共享单车”的价值,指出存在的问题,明确具体的做法等,围绕这些内容来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雷雨》中每一个人物都是悲剧的承担者。这些人物中,你最同情哪一个人物?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的你的看法。要求:条理清晰,理由充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1)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2)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微风起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3)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4)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了。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到这里。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5)一天,我清早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6)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

(7)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

1.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深味:深沉的滋味

B. 殷实:充实

C. 器宇轩昂:气质、风度出众

D. 凝神远眺:聚精会神地向远方眺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 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 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 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意蕴深长。

E. 文章写柿子树果实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3.第三段作者为什么写银杏树?请简要分析。

4.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什么作用?

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窈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注]①:觌,读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遂受而籍之以归            籍:登记造册

B. 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 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是,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待以宾礼                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

B. 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 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 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 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 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装

D. 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 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 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 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6.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洞仙歌

北宋  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①。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注]①青眼:指初生之柳叶,细长如眼。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片先以“雪云散”“放晓晴”写冬尽春归的季候转换,然后写早春梅柳的独有风姿。

B. 下片“一年”三句,写“小艳疏香”胜过浓芳,体现了词人对春光美景独特的审美眼光。

C. “到清明”四句写清明暮春时节百紫千红,虽一片烂漫,但“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D. 词末三句借景抒情,表达伤春之意,赏花不怕春寒,大不了喝酒自暖,也要早占韶光。

2.诗人提出“探春及早”的观点,下列诗句所写的景致,不符合作者的审美情趣的两项是

A.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唐•杨巨源《城东早春》)

B.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C.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北宋•苏轼《赠刘景文》)

D. 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北宋•蔡襄《十三日吉祥院探花》)

E.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南宋•朱熹《春日》)

3.作者在序中说“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请对上片中所写的梅柳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千骑拥高牙,_________________,吟赏烟霞。(《望海潮》)

(2)______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念奴娇》)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定风波》)

(6)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7)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

(8)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