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家宝 侯发山 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苗比原先灿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家宝

侯发山

    春子往火里添了两根柴,火苗比原先灿烂了,映照着父亲的脸,黑红中泛着一层光彩。父亲把烟袋伸进烟包挖了满满一勺,用拇指按了按,然后歪着头,就着盘旋的火焰点燃。

    过罢年,我就整整撑了四十年,父亲吧嗒一口烟,很享受地“呲溜”了一口。

    春子低着头,怔怔的样子。

    我老喽,干不动喽。父亲一直看着春子,眼光里有疼爱,有期待。

    春子瞅着升腾的火苗,没有说话。

    因老家遭大水,你老爷带着一家老小落脚到这里。感念这里的人好,你老爷就造了一条小船,摆渡,不取分文报酬。你老爷临死立下遗嘱,子孙后代义渡乡亲。

   春子的目光溜出门外,望着眼前缓缓流动的小河,心里生起无端的怨恨。

   你老奶去世时,你老爷上午忙完丧事,下午就到渡口去了„„到你爷爷这一辈

,他结婚那天,拜了天地后,直奔渡口„„轮到我,那就多了。有一年,我下河教人

,上岸后发起高烧,在医院躺了半月。你打工没回来,我就掏钱雇人摆渡了半月„„说到这里,父亲的脸上有了神采,连那一道道皱纹都放出光来。

    乡亲们的情啥时才能还完?春子忍不住说道。

    还不完!咋能还完呢?若是当年他们不收留你老爷,只怕他早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哪会有我?更别说你了。说到这里,父亲指了指墙角的蓑衣和竹蓠,说,还有外面的船,这就是咱的传家宝。从你老爷到我这一辈,先后渡坏22只木船,撑破一百多把竹篙„„到你这里,不能断了,还要传给我孙子。

    春子又带气又带笑,他在外面打工,每月四五千块的收入,实在不愿回来。

    这时,门外传来踢踏踏的脚步声。有人过河!父亲站了起来,要去拿墙角的竹篙。

   “大叔,过年了,陪你喝两盅。”随着话音,进来几个村民。一个个手里都不空,提溜着水果、酒和菜肴。春子认得,其中一个是老村长。看到春子,老村长说:“春子啥时回来的?过了年不走了吧?”

    不等春子说话,父亲呵呵一笑,豪气地说,不走了,不走了,该接班喽。

    春子站起来给老村长打过招呼,回家了。娘还在家忙年呢。

    回到家,娘刚蒸出一笼馍。

    春子刚要伸手抓个花卷吃,娘拍了一下他的手,说还没敬河神呢,等会儿吃。

    听说要敬河神,春子心里又生出隐隐的不快。

    娘似乎知道春子的心思,说你爹让你回来就回来吧。

    娘,别说了,我这次回来就不走了。春子看到娘的头上一片雪白,心里动了一下。

    过罢年,春子真的就接替父亲摆起了渡。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春子破例收取费用,人一次两元钱。

    龟孙!

    父亲火了。你到底要干啥?

    我收钱,乡亲们就没有亏欠感了

    放屁!是咱大欠亲们的! 

    其实,对于春子摆渡收费,有不少村民倒还是理解的。老村长知道父亲的心思,还特意赶来安慰他。

   私下里,有人曾给春子算过一笔账,一人一次两元,一船按10人,每天大概

30个来回......乖乖,春子要发大财了。

  父亲再出门时,明显感觉到乡亲们对他没有过去的热乎劲了。

  春子也有类似的体会。乡亲们的眼神,少了温度,多了敌意。

  有时还当着他的面,指鸡骂狗。

  一年后,村里来了建筑队,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

   没有人再坐船了,有村民幸突乐祸,见到春子,还假惺惺地关心,说有了桥,春于要失业了。春子淡淡一笑,没有一点失落的样子。

 

    从桥竣工那天起,春子又到外地打工了。那天,父亲忍不住告诉老村长,说那座小桥是春子出资修建的。

    老村长的嘴巴半天没合拢,然后哈哈一笑,末了说了一句,狗日的春子。

    狗日的春子。父亲自言自语重复一句,然后嘿嘿呵呵地笑了,眼角里,皱纹里,都塞满了骄傲和自豪。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在塑造父亲这个形象时,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一个心性质朴、懂得感恩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B. 小说先写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后又写乡亲们在春子摆渡收费后眼神的变化和桥架起后的假意关心,意在说明乡亲们虚伪、自私的一面。

C. 小说语言质朴,不管是叙事、描写,还是具体到人物语言,都用到了方言土语

,使得小说人物富有生活气息,全文充溢着乡土风情。

D. 小说开头部分以父亲之口讲述家族世代义渡乡亲的历史,一方面使行文简洁自然,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父子因职业传承产生的矛盾冲突。

2.小说以“传家宝”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1.B 2.①一语双关。春子家的“传家宝”,表面上指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②“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③ “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正是春子家的“传家宝”。 3.①这样安排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小说前半部分写春子“无端的怨恨”“隐隐的不满”以及与父亲的“争吵”,使得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尾又照应了上文“春子摆渡收费”,面对村民的假意关心春子淡淡一笑、毫无失落等情节,给这些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使这个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春子出资建桥,既不负父亲的期待,报了乡亲们的恩情,又可一劳永逸,方便了乡亲们渡河。小说塑造了一个孝顺感恩、智慧多能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③深化了小说主旨。小说结尾通过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不仅赞颂了代代相传的感恩精神,也褒扬了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智慧。 ④照应开头与题目,使小说结构更加圆合。春子出资建桥,使父亲自豪、满意,正呼应了开头父亲眼光中的期待,春子达成了这期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传家宝”,使得“传家宝”的内涵更加丰富。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形象,B项考核情节,C项考核语言,D项考核结构,其中B项,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并不能说明乡亲们的虚伪、自私。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小说的标题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形式和手法的角度作答,从内容的角度 “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正是春子家的“传家宝”;从结构上看“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从手法的角度,一语双关。春子家的“传家宝”,表面上指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现念,他的整个哲学系统都是由他所预设的“道”而开展的。《老子》书上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有些地方,“道”是指形而上的实存者;有些地方“道”是指一种规律;有些地方,“道”是指人生一种准则、指标或典范。

老子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道”。为什么不知道它名字,勉强叫它“道”呢?因为我们既听不见它的声音,又看不见它的形体。换句诂说,它是一个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名”是随着“形”而来的,既然“道”没有确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

“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为什么老子要设定“道”是无形的呢?因为如果“道”是有形的,那必定就是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了,存在于特殊时空中的具体事物是会生灭变化的。然而在老子看来,“道”却是永久存在的东西,所以他要肯定“道”是无形的。为什么老子又要反复声明“道”是“不可名”的呢?因为有了名,就会把它限定住了,而 “道”是无限性的。通常我们用名来指称某一事物,某一事物被命名以后,就不能再称为其他东西了。例如我们用“菊花”这个字来称呼“菊花”这个东西,既经命名之后,就不再称它为“茶花”或“蔷薇”了 。由于“道”的不可限定性,所以无法用语言文字来指称它。《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实常在的“道”是不可言说的,无法用概念来表达的。现在勉强用“道”字来称呼它,只是为了方便起见。

“道”虽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作用的范围,但它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都说明了 “道”是一个实有的存在体。老子又告诉我们,这个实有的存在体,在这宇宙间是唯一的、绝对的,它本身是永久长存的,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我外在的力量而改变,所以说它“独立而不改”。有些人把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相比附,这是似是而非的。因为巴门尼底斯所说的“存有”,固然是指唯一的、绝对的、永存的,同时又认为它是不变不动的。但老子的“道”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在不断地运动着的,所以说它“周行而不殆” 。“道”乃是一个变体,是一个动体,它本身是不断地在变动着的,整个宇宙万物都随着“道”而永远在“变”在“动”。“道”的变动,由是产生了天地万物。

(摘编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书上的“道”字虽然符号形式相同,但它作为老子哲学核心观念的载体,在书中具有不同的涵义。

B. “道”作为形而上学的实存着,既无固定的形体,也无适且的称谓,我们无法用感觉知觉去直接接触到它。

C. 老子设定“道”是无形的,是因为他认为“道”是“不可名”的,如果“道”有了名,它就会被限定住了。

D. 在老子看来,“道”是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着外在的力量而改变的永久常存的实有存在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总说老子“道”的三个义涵,然后较深入地分析了它的第一个义涵。

B. 文章中“道”的命名问题,巧妙引出“道”是永久存在的无形之物这一特征。

C. 文章第三段引用《老子》里的话,意在说明“常道”“常名”不可言表的特性。

D. 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道”的变动产生天地万物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道”这个字来指称具有无限件的“道”,只是一种勉强的命名方式,更恰当的名称还有待人们去发明。

B. 通常情况下,客观存在的亊物如果不被命为某个名称,那么它就不会被该名称限定住而存在其他命名的可能性。

C. 如果认同并坚持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底斯的“存有”观念,就可能造成用孤立、静止、 片而的观点看问题。

D. “道”这个不断变动的实存体,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万物还是由它所创生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虽然整形失败的案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但丝毫没有影响整容业的异常火爆,而在整形的队伍中也不乏高中生的身影。据了解,整形热的出现,主要在于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2015年身为阿里巴巴掌门人的马云,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这样介绍马云:“深凹的颧骨,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副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这个长相怪异的人,有着拿破仑一样的身材,更有拿破仑一样的伟大志向。”

颜值时代,是“造脸”还是“修心”?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仿写一个句子,要求和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___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____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_____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_____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 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 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 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 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带一路”、“亚投行”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中国提出的这些倡议不仅对全球和区域发展都有利,而且对中国自身发展有利。

B. 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 《记住乡愁》 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D.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西安市民从生存到生态、从温饱到环保的诉求,而“会呼吸的痛”却让人们日益渴望干净的空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