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以“意象”为本体...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象所呈现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是以“象”为载体、以“意”为主导的即景会心、以形写神的心灵创造。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王夫之正是在诗歌艺术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诗”既不等于“志”(意)也不等于“史”,而是情与景的融合,即“诗”的本体是意象的观点。这实际上也是中国诗歌美学的普遍看法。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另如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虛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张世英先生说,弘扬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象之美,首先要发掘、展示传统“意象说”的现当代意义。学术界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中一种有价值的思路是吸收现象学美学的理论成果来阐释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美于“美”有一种解读,那就是“美"是从显现的、在场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意象之美就是通过在场的东西(象)想到背后不在场的东西(意)。它让你从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的东西,从说到的东西体会到未说到的东西,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传统意象美学在当代美学领域中并没有过时,它仍然对人们的精神和艺术创造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而认真汲取意象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则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节选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2017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认为,美不是依附于实体,而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B. “诗“的本体是意象,这一观点虽然是王夫之首先提出的,但也得到中国诗歌美学界的普遍认同。

C. 不仅仅是诗歌,中国戏曲艺术、书法、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在本质上也是意象创造的艺术

D. 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意象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也反映了现代人的视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运用中西方比较的视角,揭示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的特点及内涵。

B. 第二段主要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例,论述意象范畴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的密切关系。

C. 第三段通过引述中外名家的言论,证明中国意象美学实质上就是现代现象学美学。

D. 结尾段指出传统意象美学在当代美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象所创造的世界是有情感、有意蕴的感性诗意世界,能让人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

B. 西方传统艺术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中国传统艺术则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

C. 意象之美在于通过“象“想到“意”,让人从看到、说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说到的东西。

D. 当今时代,传统意象美学仍能引领人们精神和艺术创造,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

 

1.C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A项,“美不是依附于实体”理解错误,原文为“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且由“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可知,美必须依附于某种实体。B项,“这一观点虽然是王夫之首先提出的”于文无据。D项,“也反映了现代人的视野”理解错误,原文是“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到现代人的视野中”。故选C。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相关分析能力。C项,“证明中国意象美学实质上就是现代现象学美学”不正确。文中只说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关于“美”的解读“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故选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D项,“传统意象美学……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不正确,原文为“认真汲取意象美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则必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美学和艺术的发展”。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写作。(60分)

 

这是几米的一幅图画。画面上,一个小女孩牵着一只小鸭子在走。画的下面是稚拙的文字:

露露不会游泳、不会飞,她的小鸭子也是。露露带着小鸭子,天天到池塘边看别人怎么游泳、怎么飞。……”

这段文字以省略号作结,它会引发你怎样的想象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归谬法是指为了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下面文段存在推断问题,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

关于文学创作,我们总可以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只要是流行的,就一定是被大众喜欢并接受的;有人却认为曲高才会和寡,知音越少,作品水平就越高。同样,有人认为文无定法,文学创作只能靠天赋;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作文只能靠世世代代相传的秘诀。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些有关筷子的习俗至今流传,比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要会摆放筷子。筷子要整齐地摆放在进食者的右手边,不要将一双筷子一反一正并列摆放,也不要将筷子用于进食的一端朝桌外摆放。其次,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取位过高,这样容易被认为清高孤傲,也有远离父母家门的嫌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容易被认为笨拙,也显得缺乏教养。在举筷夹菜时,不要乱翻,更不要将筷子伸到别人面前的碗盘中夹菜。

 

查看答案

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   )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锤钉的样子。店员拿出锤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筒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 用于质疑权威观点    B. 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C. 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气象条件如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对京津冀大部分区域来说,即使是周边地凶同时依据“大气国十条”规定的标准减排,也难以实现它所要求的浓度目标。

B. 由于航母在作为施加军事和政治压力的手段时所表现出的巨大作用,以及在执行“冒险”行动时所表现出的极高效率,是推动各军事强国不断发展航母的主要动力。

C. 一款名为“奇迹暖暖”的游戏和故宫合作之后,暖粉们“穿”上各种珍藏的华服,受到国外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D. 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围绕当地优秀的文化传统进行产业开发的内容展示,成为许多展团的亮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