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1)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2)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冯,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鶴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

(3)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令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4)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下列古代诗词中的鸿雁,侧重言志的一项是

A.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 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焉随腐鼠欲,负此云霄期

C.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D.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出观点,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B. 文章第二段指出了鸿雁的第一重美学意蕴坚忍强劲感,文章第三段指出了鸿雁的第二重美学意蕴雄浑悲壮感。

C. 文章第二段第三段都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将鸿雁和其他意象作比较来突出鸿雁带来不同审美感受的原因

D. 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鸿雁的三重审美意瘟,或各有侧重,或互相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 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 鸿雁列队飞翔时.“人”字形与“一”字形之间不断更替,跌荡中呈现出鲜明的回旋往复之美

D. 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1.B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其余三项侧重抒情,B项中“志”“高飞”“'欲”“云霄”均可看出“志”。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三重审美意蕴,应为三种审美移情层次。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体现的应该是“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课外的读书方式一定富有个性和趣味,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_______,清明“墓祭”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②_______。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③_______,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我们认识先人,反躬自问,带动后人,从而弘扬正能量。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汉字的数量有数万之多,书写了中华文明的灿烂画卷,承载了华夏文化的历史文明。

B.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子”一直是训练学生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说的“对课”就是“对对子”。

C. 环境是小说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小说的环境包括历史背景、时代气氛、人情风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组成。

D. 来华留学生把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这些“新发明”也影响了世界上很多国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①尽管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作品创作意图和主人公形象聚讼纷纭,但这部小说仍然为作者肖洛霍夫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②时光行云流水般静静流淌,白发悄悄地爬上了刘老师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③每到春天,村子里就变成了—片槐花的海洋,成串的乳白色小花,仿佛是能工巧匠们用白玉雕刻而成,玲珑剔透

④这位政协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实实在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⑤鉴赏文写法多样,不拘小节:可以是描述性的感性体悟,可以是评说性的理性分析;可以是自由的随笔,可以是严谨的议论。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④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句高度概括了“师者”肩负的重要责任。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个体生命在天地间的短暂和渺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