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产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只有对公私财产一视同仁,才能使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实现可持续发展。

B. 百姓心中有杆秤,群众心中一直对我们党员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但不少党员的“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以身试法”……早已让百姓心寒、让百姓倒胃、让百姓看扁、让百姓唾弃。

C. 冯潇霆直言,我们经过了长途飞行来到了这里,我们正在尽快的适应场地和气候,乌兹别克斯坦是很成熟的球队,明天的比赛非常重要,意义不可理喻

D. 双十一刚刚过去不久,也许您抢购的商品还在路上,而“黑色星期五”又漂洋过海地来。另外,双十二继续络绎不绝。您的钱包准备好了吗?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A项,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轻疏厚薄。不符合语境;B项,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多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符合语境;C项,不可理喻:形容某个人蛮横固执,无法跟他讲道理。这里应该用“不言而喻”;D项,络绎不绝:形容“车船人马”等前后相接,往来不断。这里应该用“接踵而至”。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以酒为媒介抒发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的名句“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 一文中表示即使被肢解也依旧矢志不渝的两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B. 二三句写山路转陡,几疑路穷。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忽有”句紧承其上,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

C. 上片后四句描绘了一幅秋季烟村宁静安详的图景。词人采用了乐景衬哀情的手法,抒写了绵绵不断的思乡之情。

D.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照应开头,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

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查看答案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充。字次道,庐江灊人。充风韵淹雅,文义见称。初大将军王敦掾,转主簿。敦兄含时为庐江郡,贪污狼藉,敦尝于座中称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威称之。”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左迁东海王文学,寻属敦败,累迁中书侍郎。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征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进号冠军将军,又领会稽王师。及导薨,转护军将军。寻迁尚书令,加左将军。充以内外统任,宜相纠正,若使事综一人,于课对为嫌。乃上疏固让。许之。

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谋立康帝①,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成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琊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献后临朝。诏曰:“骠骑任重,可以甲杖百人入殿。”复加侍中,羽林骑十人。

充居宰相,虽无澄正改革之能,而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堑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些重之。然所昵庸杂,信任不得其人,而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以此获讥于世。

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①时为琅琊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B. 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C. 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D. 充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傍人/皆为之不安/充晏然自若/由是忤敦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辟引、辟书、辟除、辟举等。

B. 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尚书令,始于秦,西汉沿置,掌文书及群臣章奏,六部中吏部尤为重要,专管司法的制定。

C. 宗庙是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之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

D. 谥指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充风韵深沉高雅,凭借文章德行著称,为人正直,因王敦之兄王含之事开罪于王敦,降职为东海王文学。

B. 何充才识度量过人,严谨而公正。他的才识深得王导等人的赏识和举荐,从而多次升迁,后官至尚书令,被封为左将军。

C. 何充执掌国政,正气凛然。 庾冰、庾翼想立简文帝,然而何充提出了立皇太子的建议,并在康帝驾崩后奉遗诏立太子为帝。

D. 何充刚强果敢,才识度量过人。凡是选任官职,无不以功臣为先,不为私人树立亲戚党朋且乐善好施,人们因此很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为老臣之副。

(2) 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亲友至于贫乏,无所施遣。

 

查看答案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老实人的虚伪

沈祖连

老四的嘴唇出奇的厚,两片加在一起,侧面看去,如同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再配上那双久睁不眨的浊眼,呆滞呆滞的;你要是第一次同他相对象,准吹。

不过,他也并不一辈子打光棍,27岁上也就结了婚。猪八戒都有人看得上,自然也有看上他的人。

别看他呆憨,他那厚嘴唇,那呆滞眼,就像一本书,一本写着“老实”二字的书,只要一看,就能读懂。

小孩子爱他的老实。只要他在,他们就跟他恶作剧,给他装狗尾,有时把他的鞋子藏起来,他便扭动着笨拙的身子去找,嘴里还会不断地发出一个音节:“唔?唔?”小孩们自然乐在一边。

女工们也欺他老实。粗活、重活、脏活总推他去干。他也听话,他有的是气力,他也不吝啬气力,反正不出也留不住的。于是,逢着搞清洁什么的,他总是拉大车、搬砖石,别人一拉二推三个人的活,他常常是一个人就干了。

领导们更是爱他的老实。每逢值夜班,一时抓不到人,就想到他,“老四老实,叫他吧,”他也随叫随到。分戏票,有时分完了,少一两张,他们就减了他的,反正他不会提意见。不过,他为此遭到老婆不少的骂:“你真是泥肠石肚木头肝泡沫的肺,一根肠子直到底,上面倒米,下边流粥!”他也只是憨厚地笑笑。

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房子。单位的住房紧张,这是有名的,他们结婚时,只分得一间小储藏室。窗子开在房顶上,冬天挺暖和,可夏天热得不行。说是暂时,谁知一“暂”便“暂”了五年。好在他的那口子坚持要等分到房子才要孩子,要不,小孩入蒸笼,不成个蒸乳猪才怪。

单位也在不断地盖房子。但远远未能满足。按年限、论需要、讲贡献,他都是理所当然的享受者。可一次下来,分完了,没有他的。领导拍拍他肩膀,叫他等下批。

他等了。

下批又分了。还是不够,领导考虑其他紧缺户。反正他老实,老实人工作好做。他的名额又被别人占去了。他还是没做声,老婆却骂了三天的街,也骂了他三天。然而不顶用,她是外单位的。

他被骂急了,说:“下一批吧!”

“下批你再要不到,我就上医院做手术,这辈子不生了!”

“那可使不得!那可使不得啊!”他急了,“下批我一定能分到!”

老婆见他那副笃实劲,倒也相信了。不相信也没办法,反正这几年都是在希望和理想中过下来的。

市里新调来位书记,姓孙。

这天上班,老四迟到了。整整一刻钟,班长拦住他,要扣他的奖金。他不慌不忙地说:“领导召见,也扣吗?”他从来都是不紧不慢的。

“谁召见你了?”

“我表兄。”

“哪个表兄?”

“市委孙书记呗。”

“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新来的市委书记是他表兄!”同事们先是一笑,你有那么大的表兄?不过,细细一想,也都信了,老四什么时候骗过人?

女工们也看着他笑。过后,也都相信了。

消息传到厂长耳朵里,厂长震惊了,老四老实人一个,这可了不得了,他的亲戚在当书记哪!

神奇得很,第三次分房方案提前宣布了,老四住三楼,并且是三室一厅。

他抱起妻子说:“你得给我生个胖儿子了!”

妻子嗔着说:“你想死了,耍虚伪!”

老四淡淡地笑笑,嘴唇出奇的厚,两片加在一起,侧面看去,如同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

(选文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四的嘴唇——“出奇的厚,两片加在一起,侧面看去,如同一只紫红紫红的蝴蝶趴在那里。”

B. 文章细致刻画了老四的外貌特点:“他那厚嘴唇,那呆滞眼,就像一本书,一本写着‘老实’二字的书,只要一看,就能读懂。”表现了他老实的性格。

C. 小说中对“老实人”老四为了分到一套房子,面对同事间的攀附心理、对领导的前倨后恭行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D. 小说语言诙谐、幽默,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于小处尽见人情和社会的斑斓,对社会丑陋现象的嘲讽含蓄而强烈。

E. 小说在构思上,“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结局亦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但只截取生活片段,故事情节支离破碎,给人一种不完整的感觉。

2.小说中的老四那厚得出奇的嘴唇在故事叙述方面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内涵深邃,结局亦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查看答案

(改编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潘向黎:单纯到底,就是胜利

在潘向黎的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事物也许是茶,甚至在报纸所开的专栏,也以茶为主题。和她对坐相谈时,她却只抿了几口矿泉水,笑说:“刚喝过太美的碧螺春,暂时受不了其他茶。”她最喜欢的茶,除了龙井、冻顶乌龙,还有贵州一种名叫“绿宝石”的茶。沉吟片刻后,她这样介绍“绿宝石”:“就像写得很好,却没多少人知道的作家,那种好处才让人惊喜。”茶所赋予人的细密温暖和萦绕在周身的淡淡香气,其实和她笔下文字的质感惊人地相通,也难怪她对茶如此倾心。

对于一个女儿来说,父亲的重要性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在潘向黎眼里,身为学者的父亲潘旭澜先生有着更多身份:父亲、启蒙者、最严格的导师、最深切的欣赏者、最知心的朋友。在父母的呵护下,出生在动荡年代的她并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污染。“父亲不忍心我读那些宣扬暴力、反人性的东西,常会抄一些唐诗宋词在纸上给我背诵,许多年以后,我才体悟到其中的教益。”文化饥荒的时代,父亲帮助她懵懂中树立了对于文学与人生的信念,并在她逐渐走上文学道路时一直不露痕迹地指点,直到如今她仍能清晰地想起父亲看似漫不经心的表扬——“我现在喝了酒,随便说说,你这个小说么,是还不差的。”父亲去世后,潘向黎曾一度陷入万念俱灰的低谷,对于生命的无力感使她停止了所有写作,写了一半的长篇小说也被束之高阁。决意“再也不写”的她却始终绕不过心里某种呼唤,直到许久之后,她才拾起勇气,重新开始书写,也许是“哀兵必胜”,一写却节节顺利,小说很快进入“自己在长”的状态,于是才有了现在的《穿心莲》。

“当时以为不写就会彻底轻松,没想到不写,人不开心,反而更累,到这时才知道,竟然是真的——不是文学需要我,而是我需要文学。”面对自己的首部长篇,潘向黎第一次有了写作的宿命感。

在某个读者自发组织的网络论坛上,最醒目的帖子是:你为什么喜欢潘向黎?回帖的人说:“因为温暖”、“很私人、很贴心”、“精致、睿智”、“细腻、让人能彻底安静”。这样的评价,已经持续了20年,最初读她作品的人,如今竟能和女儿一起共享。时光流转,她的风格却一直保持了下来。朋友眼里,潘向黎一直是个开朗善良的人。有人笑说,细腻、委婉、雅致、清淡……一切用来形容淑女的词,都可以被用于形容潘向黎和她的文字。但她又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淑女,而是像她笔下的人物一样,用单纯来对抗纷繁复杂的世界。

宁愿吃亏,宁愿傻,也要单纯。“我总相信,单纯到底就是胜利,这和智商与学识无关,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这似乎可以拿来为她笔下一个个鲜活动人的角色佐证:《我爱小王子》里的姜小姜、《无雪之冬》里的徐珊珊、《白水青菜》里的妻子、《永远的谢秋娘》里的谢秋娘……她们或面对世界努力微笑,或面对感情含蓄隐忍,在潘向黎的写作辞典里,永远不会出现暴戾与乖张,扭曲和粗俗,她对笔下的人与事总留存着一份善意。

有朋友说她的作品是最远离农村和底层的,是纯城市的产物,而城市生活人人熟悉没有新奇感,因此她在题材上“先天不足”。她的小说中也甚少出现宏大叙事的题材。在面对作品中是否缺乏苍凉感的提问时,潘向黎笑着说:“我知道我的笔下缺少沉重、粗粝,但是人们受的伤够多了,写作的人帮着疗伤多好,何必进行再一次的打击呢?”相对于震撼和沉思,潘向黎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向读者提供一份舒缓和浸润。“每个人有不同的生存状态,他们对于文学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能对一部分人有用处,这不就是作品的意义么?”

品读潘向黎的小说,总有许多惊喜。她擅写细微之物,在对美好事物的细腻呈现外,时代、社会变迁在城市和人群身上留下的痕迹在她笔端多有展露,有些竟细到你无法察觉。她会在小说中埋藏某品牌的当季香氛,或是刚上市的特别适合人物的衣饰物品,只因为“对时代气氛和人物身份来说是恰如其分的”。不经意的背后,是大量的素材积累和考察。“那些功课,不需要人知道。但背后功课完整,我才能在小说层面上推进。蕴含在细节中的丰富性,才能将城市题材更逼真地展现,”在读到一些“女主角一律背LV的包,男主角只穿阿玛尼衣服”的“伪城市书写”时,她不禁哑然失笑:“他们所幻想的人物在城市里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小说,能够表现一个阶层人们的实际生活么?”

在潘向黎而言,对于社会的细部审视是永远做不完的功课。除了细部体察本身具有的美学价值外,她还认为:“这些对于时代变迁的大记录永远不缺人去做,而社会细节却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瞬息万变,若不记录下来,很快就会被历史淹没。”她说,“如今我们所感兴趣的民国时期,大量的细节已经很难真实还原。文学若不为当下存言,将来又怎样才能写出‘真实的现在’呢?”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向读者多方位的展示潘向黎作品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其性格特点。

B. 潘向黎善于品味生活,她体会到茶赋予人细密温暖和淡淡香气,因此在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事物是茶,她笔下字更充满茶一般的质感。

C. 宁愿吃亏,宁愿傻,也要单纯,这是潘向黎的人生信条,她相信,单纯到底就是胜利,正是这种生活的态度,成为她笔下众多鲜活的角色的佐证。

D. 潘向黎认为写作的目的在于帮着疗伤,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向读者提供一份舒缓和浸润,对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对于文学的需求各不相同的人能有一定的用处。

2.为什么读者很喜欢潘向黎?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潘向黎在创作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