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 A. 先生的文章立意高远、短小精悍,但有些语句还不太...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

A. 先生的文章立意高远、短小精悍,但有些语句还不太流畅,我斗胆做了斧正。

B. 既然大家这么热情地欢迎我表演一个节目,那我就不怕献丑了,唱一支歌吧。

C. 令嫒这一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D.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B 【解析】A项中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又叫指正。这里使用不恰当。C项令媛:指对方的女儿。令嫒,也作“令爱”。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是一种尊称。D项“指点”使用对象不对,“不吝赐教”解释是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这对于教育工作者以及许多家长而言,也常常感到很棘手。

B. 倍受青睐的“天价”学区房,可谓当今教育环境下诞生的“怪胎”,它暴露出了家长们望子成龙和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C. 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份浮躁与功利,多一份平淡与从容。

D. 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非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着微信的兴起与发展,微商营销风生水起,逐渐规模化,它比传统电商更能精准地找到用户群,订单量大幅度提升。

②今年“五一”,我几经艰辛终于登上了东岳泰山绝顶,立于巅峰,放目远眺,天无涯际,于是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③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国内文学界一致认为他实至名归

④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投身于国防建设。

⑤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因人而异,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

⑥我们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应该具有母语保护的自觉意识,但是,过犹不及,保护母语也要注意适度的问题。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因国愁家忧而衰老,使其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形象更为真切感人。

(2)荀子在《劝学》中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学习必须专心,正面说蚯蚓自身条件一般,其成功贵在专一,反面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指刘禹锡,他与白居易同岁。开成二年,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②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人与刘禹锡相约,“闲饮”暗含了寂寞、闲愁难遣之意,“约后期”表明意犹未尽。

B. 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豪迈之气与身世之慨均隐含其中。

C. “闲征雅令”写出两人相聚对饮的悠闲愉悦,“醉”字则活画出诗人乐于诗酒的神态。

D. “菊黄”写出居室环境的清幽雅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高洁品性的追求。

E. 尾联中,诗人着眼于未来,将诗意推向高峰,有对再约共饮、陶然同醉的期待和想象。

2.赏析“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辽为中书令.徙居柳城,世贵显。

乾统间,企先中进士第,回翔不振。都统杲定中京,擢枢密副都承旨,稍转运使。宗斡为都统经略山西,表署西京留守。天会六年,刘彦宗薨,企先代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七年,迁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楚国公。

十二年,以企先为尚书右丞相,召至上京。入见,太宗甚惊异日:“朕畴昔尝梦此人,今果见之。”于是,方议礼制度,损益旧章。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企先为相,每欲为官择人,专以培植奖励后进为己责任。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皇统元年,封濮王。六年,,年六十五。正隆二年,例降封齐国公。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庙廷。

十年,司空李德固孙引庆求袭其祖猛安,世宗日:“德目无功,其猛安且缺之。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他不及也。”十一年,将图功臣像于衍庆宫,上日:“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至于关决大政,与大臣谋议,不使外人知之,由是无人能知其功。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十五年,“简懿”。

(节选自《金史·韩企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B.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C.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D. 推毂士类/甄别人物/一时台省多君子/弥缝缺漏密谟/显谏必咨于王/宗斡雅敬/重之世称贤相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在宫廷处理政务的官员,始设于汉朝。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

B.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汉代贵右贱左,故“左迁”指降低官职,“右迁”指升任官职。

C. 薨,古代专称诸侯死去。古人对死的称谓各不相同:天子死日崩,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戍人日死。

D. 谥,古代历史上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企先在乾统年间考中进士后,并没有被及时任命官职。都统完颜杲平定中京的时候,提拔韩企先,开启了韩企先的仕途生活。

B. 天会六年,韩企先代替刘彦宗任职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知枢密院事,第二年,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兼侍中,封为楚国公。

C. 金世宗拒绝了李引庆继承其祖父爵号的请求,他认为汉人宰相只有韩企先最为贤明,无人能比,就把猛安爵号封给了韩企先。

D. 韩企先在金朝为官的时候,制定典章制度,决断国家大事,从不刚愎自用,都与大臣们商议,集思广益,金世宗非常敬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企先博通经史,知前代故事,或因或革,咸取折衷。

(2)前后汉人宰相无能及者,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