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叶子下生活 刘亮程 小红,这是别人的田野,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叶子下生活

刘亮程

小红,这是别人的田野,有一条埂子让我们走路,一渠沟清水让你洗手濯足,没有一小块地,播自己的种子,收自己的苞谷麦子。

可是,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片叶子下安置一生的日子。花粉佐餐,露水茶饮,左邻一只叫花姑娘的甲壳虫,右邻两只忙忙碌碌的褐黄蚂蚁。在这样的秋天,各种粮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粥一样稠浓的西北风,喝一口便饱了肚子。

我会让你喜欢上这样的日子,生生世世跟我过下去。叶子下怀孕,叶子上面产子。我让你一次生七八个孩子。他们三两天便长大成人,到另一片叶子下过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计划生育,只计划好用多久时间,让田野上到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接受阳光和风的教育,在露水和花粉里领受我们的全部旨意。

小红,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小洼水边,一块土下,一个浅浅的牛蹄窝里,都能安排好一生的日子。针尖小的一丝阳光便暖热身子,头发细的一丝清风,便让我们凉爽半个下午。

我们不要家具,不要床,困了你睡在我身上,我睡在一粒发芽的草籽上,梦中我们被两只手一样的蓓蕾捧起来,越举越高,醒来时就到夏天了。

扇扇双翅,我要到花花绿绿的田野中转一趟。一朵叫紫娴的花上你睡午觉,另一朵叫红媚的花儿在头顶撑着凉棚。谁也不惊动你,紫色的花粉粘满身子,红色的花粉落进梦里。等我转一圈回来,拍拍屁股,宝贝,快起来,该怀孕生子了,东边那片麦茬地里空荡荡,看不见一个我们的孩子。

如果不嫌轻,小红,我们还可以像两股风一样过日子。春天的早晨你从东边的那条山谷吹过来,我从南边那片田野刮过去。

我们遇到一起变成一股风。是两股抱在一起的风。我们吹开花朵不吹起一粒尘土。当更大更猛的风刮过田野,我们在哗哗的叶子声里藏起了自己,不跟他们刮往远处。

围着村子,一根树枝上的红布条够你吹动一个下午。一把旧镰刀上的斑驳尘锈够我们拂拭一辈子。生活在哪儿停住,哪儿就有锈迹和累累尘土。我们吹不动更重的东西。

石磨盘下的天空草地。压在深厚墙基下的金子银子。还有更沉重的这片村庄田野的百年心事。

也许,吹响了一片叶子,摇落一粒草籽,吹醒一只眼睛里的天空大地——这些永恒的卑小事情,才让我们想变成一股风。

可是,我还是喜欢一片叶子下的安闲日子,叶子下面怀孕,叶子上产子。

如果我们死了,就收回我们快乐忙碌的四肢,一动不动躺在那里。不要把我们的死亡告诉孩子们。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代一代的生活下去。死亡仅仅是我们的事情。

如果我们不死。只有头顶的叶子黄落下去,身下的叶子也黄落下去。落叶铺满秋天的道路。下雪前我们搭乘拉禾杆的牛车回到村子。天渐渐冷了。我们不穿冬衣。长一身毛。你长一身红毛,我长一身黑毛。一红一黑站在雪地上。太冷了就到老鼠洞穴蚂蚁洞穴避寒几日。

不想过冬天也可以,选一个隐蔽处昏然睡去,一直睡到春暖草绿。睁开眼,我会不会已经不认识你,你会不会被西风刮到河那边的陌生田野里。冬眠前我们最好手握手面对面,最好紧抱在一起。春天最早的阳光从东边照过来,会先照暖你小小的身子。如果你先醒了,坐起来等我一会儿。太阳照到我的脸上我就醒来,动动身体,睁开眼睛,看见你正一口一口吹我身上的尘土。

又一年春天了。你说。

又一年春天了。我说。

我们在城里的房子是否已被拆除?在城里的车是否已经丢了轱辘?城里的朋友,是否全变成老鼠,顺着墙根溜出街市,跑到村庄田野里?

你说,等他们全变成老鼠了,我们再回去。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正午田野》)

1.“一片叶子下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3.文中借“我”的表白和倾诉来叙述,这样写有何作用?

4.刘亮程在文中阐释的乡村生活内涵很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

 

1.①简单、平淡;②自由、安闲;③快乐、幸福。 2.①比喻;把“我们”比喻成两股风,形象生动展现出自由、祥和的情境,表现了与自然共生的和谐。②拟人;用“抱”“藏”“跟”等词语,赋予“我们”相亲相爱的情感,表达了“我们”相依相融的密切关系。 3.①使读者身临其境,生动而形象;②使情节推进自然,灵动顺畅。③便于抒发浓烈的情感。④折射出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深化了主题。 4.①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孕育着别样的诗意和情趣;②生活其实并不沉重,沉重的是被各种欲望浸染的心;③把生存的过程演绎为平淡质朴的生活,就能享受到快乐的人生。④与自然和谐交融,就能使人的生活丰富愉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一片叶子下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立足文本内容分析,“播自己的种子,收自己的苞谷麦子”“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片叶子下安置一生的日子”,简单、平淡;“我们不计划生育,只计划好用多久时间,让田野上到处是我们的孩子”“我还是喜欢一片叶子下的安闲日子”,自由、安闲;“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代一代的生活下去。死亡仅仅是我们的事情”“如果你先醒了,坐起来等我一会儿。太阳照到我的脸上我就醒来,动动身体,睁开眼睛,看见你正一口一口吹我身上的尘土”,快乐、幸福。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赏析。需要联系上下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分析,注意表达技巧分析等。“我们遇到一起变成一股风”,比喻;把“我们”比喻成两股风,“是两股抱在一起的风”,表现了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抱”“藏”“跟”,拟人,结合上下文内容“春天的早晨你从东边的那条山谷吹过来,我从南边那片田野刮过去”“围着村子,一根树枝上的红布条够你吹动一个下午”分析,表达了“我们”相依相融的密切关系。 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作用题。借“我”的表白和倾诉来叙述的作用,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第一人称的优点是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使读者身临其境,生动而形象;便于抒发浓烈的情感。结合文本结尾内容“你说,等他们全变成老鼠了,我们再回去”分析,折射出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简述《边城》中翠翠母亲的故事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请简述(红楼梦》中第三十二回宝玉挨打的原因。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7)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请简要分析本词上片怀古抒情的脉络。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曰:六国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⑤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丧,率赂秦耶?                        互:交互。

B. 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厥:同“其”,相当于“他们的”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分出,决定。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夹叙夹议的文字流溢着丰富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激愤,对六国“为积威之所劫”的警告。

B. 文中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作者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句式也整饬有度,富有节奏感、感染力。

C. 作者幵篇亮出观点,接着,指出了贿赂的危害,然后,作者通过设问再进一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从史实引出深刻的教训,揭示出写作意图。

D.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4.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