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论语·述...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论语·述而》)

(2)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_______。(韩愈《师说》)

(4)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7)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于我如浮云 君子生非异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奈何取之尽锱铢 寄蜉蝣于天地 衡阳雁去无留意 怅寥廓 我以我血荐轩辕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生”“锱铢”“雁”“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请简要分析本词上片怀古抒情的脉络。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内蕴丰富,请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

苏洵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②或曰:六国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③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④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⑤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⑥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国丧,率赂秦耶?                        互:交互。

B. 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厥:同“其”,相当于“他们的”

C.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判:分出,决定。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夹叙夹议的文字流溢着丰富情感,如:对“以地事秦”的憎恶,对义不赂秦”的赞赏,对“用武而不终”的激愤,对六国“为积威之所劫”的警告。

B. 文中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作者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句式也整饬有度,富有节奏感、感染力。

C. 作者幵篇亮出观点,接着,指出了贿赂的危害,然后,作者通过设问再进一步阐述;最后总结全文,从史实引出深刻的教训,揭示出写作意图。

D.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3.翻译下列句子

(1)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4.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古诗文与苏东坡没有关系的一句是

A.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B.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D.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查看答案

根据提供的上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    ▲    ▲    ▲    ▲  。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①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

②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③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

④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⑤味道不能写只能闻

A. ⑤②③①④    B. ⑤④②①③    C. ③④①⑤②    D. ③⑤④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B.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釆的,是瞌睡人的眼。

C. 他又把自己的小脸蛋,贴在我那没有刮过的腮帮上,好像粘住了一样。

D. 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一样,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的眉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