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签暑 殒落 集思广义 义愤填赝 B. ...

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签暑     殒落    集思广义    义愤填赝

B. 汇集     谛造    坚忍不拔    徇规蹈矩

C. 蜕变     班驳    一泄千里    病入膏肓

D. 巍峨    雕像        相形见拙    责无旁待

 

A 【解析】试题分析:识记并正确书写常用汉字是高考要求之一。A项应是签署,陨落,集思广益,义愤填膺;B项应是缔造,循规蹈矩;C项应是斑驳,一泻千里;D项应是相形见绌,责无旁贷。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干.禄(gān)    譬.如(bì)      下载. (zài)      周公吐哺.(bǔ)

B. 瞭.望(liáo)    混.沌(hùn)     踯.躅(chí)      虚与委.蛇 (wēi)

C. 贻.误  (yí)    敛裾.(jū)      披靡.(mǐ)       乳臭.未干(xiù)

D. 夹.袄(jiá)    奢侈.(chì)     卓.绝(zhuō)     涸辙之鲋.(fù)

 

查看答案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就是指做某件事的初衷。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曾经只想把手机当做与父母联系的工具,结果手机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玩儿具;曾经想利用假期好好读几本书,结果假期结束时,连书上的塑料包装都没有撕掉;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执着于梦想,结果梦想一直在变……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了出发的缘由。

请以“不忘初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乡村的风

①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④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⑤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⑥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⑦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1.作者为什么说“风是乡村的魂”?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

2.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五自然段却写到两棵树和自己年迈的父亲,作者这样构思有什么用意?

3.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的角度,从文中第二段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4.有人认为本文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饮酒二十首(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栖栖:心神不安的样子。②敛翮(hé):收起翅膀,即停飞。

1.这首诗前六句描绘了一只怎样的“失群鸟”形象?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言,人未之。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幼讷于言,人未奇之                    奇:认为……奇特

B.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赡:丰富

C. 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就:赴,到

D.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冠世                冠:第一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義之幼讷言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 ①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              ②若不阙秦,将取之

C. 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②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 ①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              ②劳苦功高如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栽之富有才学。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擅长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其书法笔势的赞誉。

B. 王羲之率真洒脱。太尉郗鉴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结果郗鉴在王氏诸弟子中挑中了在东厢房坦腹进食的王羲之。

C. 王羲之性情淡泊。他不喜欢在京城生活,喜欢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的会稽,并愿终老于此。

D. 王羲之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书法造诣丝毫不逊色于钟繇、张芝。

4.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就观。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