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极为凝练,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而且写出了《申报》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效益情况,为人物出场营造了一个特殊的环境。

B. 《申报》副刊《自由谈》有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投稿,文豪聚集如云,这是《申报》“凭一张纸名满天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C.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表现人物,“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性格。

D.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卜白挺身而出去做战地记者,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他想为军事斗争做出自己的贡献。

2.这篇小说在行文过程中提到了主人公之外的许多其他人物,如记者先生、主笔大人、梅兰芳及《申报》的“大笔杆子”们等,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简要分析。

 

1.C 2.文章除了正面刻画主要人物外,写其他人物是对主要人物进行侧面烘托,使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更多样。描述记者先生等人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与众不同和特殊的文学才华;描述梅兰芳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极高的艺术造诣;描述《申报》的“大笔杆子”们,是通过对比表现卜白的大义凛然和对国家的热爱。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C项,“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错,应为“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的写作手法的考查类试题,考生可以从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主题等角度作答。考生首先到文章中找到相应的人物描写片段,然后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1)《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描述《申报》的“大笔杆子”们,是通过对比表现卜白的大义凛然和对国家的热爱。描述记者先生等人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与众不同和特殊的文学才华。(2)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描述梅兰芳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卜白的极高的艺术造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把宝鼎果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丢得到处都是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句以江娥、素女巧妙地点出了李凭弹奏的箜篌乐音“惊天地泣鬼神”的神奇美妙。

(3)杜甫《阁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上句写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据记载,戴叔伦晚年在抚州时曾被诬拿问,后得昭雪。这时他正寄寓石头驿(在今江西新建县赣江西岸),可能要取道长江东归故乡金坛(今属江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用疑问开篇,写出万家团聚之际,作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的景象。

B. 颔联第一句明点题中“除夜” ,第二句“万里”,不仅指两地间的实际路程,而且指出心理上的距离,把悠悠的时间性和广漠的空间感并列映衬。

C. “支离笑此身”中“笑”有苦笑之意,与前句的“悲”字相呼应,是含着辛酸眼泪的自嘲的笑。

D. “明日又逢春”中“又”字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

E. 尾联表达作者虽然日渐衰老,满腹愁绪,但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仍然对未来充满希望。

2.本诗抒发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幕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 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消晰而且顺畅。

C. 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 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华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1.对下列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B. 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

C. 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屡:多次

D. 舟楫病之                        病:担忧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B. 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C. 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D. 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5.翻译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 鼓瑟希,铿尔    B.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C.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D. 异乎三子者之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