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试想你的大脑中被植入一个“超级朋友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试想你的大脑中被植入一个“超级朋友圈”——你必须同同学、同事、对手甚至亲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你的朋友圈也被一览无余,你会不会因这新的生活而崩溃。

B. 艾玛在社交网络上预告,“今天我会在纽约的地铁里放玛雅·安吉罗的书”。艾玛相信,通过在地铁里随机“藏书”的方式能带来更广阔的影响力。

C. 特朗普最新的表态是否将令“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无果而终?特朗普为啥坚决拒绝这项协定?相关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D. 在营救保定蠡县5岁落井男童的过程中,我们本着“生命至上”的理念,召集公安、消防、水利等方面的专家协商研究,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营救。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你必须同同学、同事、对手甚至亲人”语序不当,“甚至”表示递进关系,此处应为“同亲人、同学、同事甚至对手”。B项,“更广阔的影响力”搭配不当,“广阔”与“影响力”不搭配,应把“广阔”改为“深远”。C项,“相关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表意不明,前面所说的问题“特朗普最新的表态是否将令‘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无果而终”,“是否”说明是两个问题,而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是“否定”是呢,还是“否定”否呢,不明确。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报告厅里已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他风神潇洒,环顾了一下四周,然后开始了他的演讲。

②迟子建评论女诗人余秀华的诗歌是“真正的痛”,“痛中还有微微的暖”,而有些诗人的诗作则是无病呻吟

③刚毕业的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要有耐心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哪怕这些工作在你眼里很无聊。

④一代号S63845的分子,已踏上抗癌战场。它从不正面搏斗,而是阻止癌细胞获取MCL1蛋白,MCL1蛋白是一种促存活蛋白,像游戏里的补血剂,能让癌细胞东山再起

⑤在2016年四川省青少年步手枪比赛中,选手们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⑥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无论说了多少遍,无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伤害。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①②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表达革命青年蔑视反动派的句子是: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自己接纳贤才的广阔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里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汉乐府民歌,完成后面各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开篇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耐人寻味:“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B. 老兵“道逢乡里人”,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直说:“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C. 本诗最后两句通过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 《采薇》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为国赴难的责任感和抵御外侮的自豪感,豪迈和悲凉的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十五从军征》反映汉魏战乱之际无休止的战争带给百姓深重的痛苦,情感基调是悲凉沉重的。

E.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情真意切,语言清新雅致,体现汉乐府的艺术特点。

2.此诗为叙事诗,请指出谋篇构思上有哪两条线索,并做简要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成、琅邪王戎,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沉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炼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安等言论放荡,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选自《晋书·嵇康传》,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B.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C.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D.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2.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幼年丧父。古汉语“孤独”指幼年丧父和老而无子的人,“鳏寡”指老而无偶的人。

B. 拜、除、授都和官职的任免有关,拜和授是任命、授职,除是免除官职。

C. 古人称呼他人的方式有很多:有称籍贯的,如文中“陈留阮籍”;有称官名的,如称王羲之为“王右军”;有兼称籍贯、姓名及字的,如《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

D. 海内,即四海之内,国境之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此外还有九州、宇内也都是泛指中国或天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嵇康在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后又遇到了王烈,二人均对嵇康极为赏识,但也都感叹他的命运不好。

B. 嵇康的好友山涛在即将离任吏部选官时,举荐嵇康来代替自己,可嵇康竟然写信给山涛宣布绝交,从中可知嵇康傲岸不羁的个性。

C. 吕安事件是嵇康命运由快乐人生走向悲剧的转折点,后来更因为得罪了晋文帝的亲信钟会而被他进谗诬陷,最终招致了杀身之祸。

D. 嵇康一生,鄙薄名利,崇尚真性情;不为虚伪世俗所拘,而又重视真正的情谊。嵇康临刑时年仅40岁,他最遗憾的是《广陵散》从此失传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

(2)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爹挑水回来,五月和六月已经把炉子生着,把茶罐架上了。爹笑着在他们每个人的头上抚了一下。五月说,今年早点写,争取到中午写完。六月说,中午晚了。五月说,对,中午以前。爹说,那你们就赶快准备纸墨。五月和六月齐声说了一句戏词“高台已筑就,单等东南风”。

爹看了一眼后炕,他们果然已经把要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炕桌上放着碟子,碟子里倒了墨汁,墨汁里泡着毛笔,大红纸也裁好了。就按你们的意思,今年我们过个早年,爹说。

爹提笔想对联。五月说,“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爹欣赏地看了五月一眼,开写。

从五月能记事起,全村的对联都是爹写,年三十写一整天,直写到天麻麻黑,还写不完。别人家都在吃年饭了,他们才忙着贴对联,请“三代”(家神牌位)。今年他们决定早早地动手,争取过个早年。

五月接过“春满乾坤福满门”往地上放时,六月抢先说,“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庆有余”。爹高兴地说,六月出息了,去年写的对联,今年还记着,上学肯定是个好学生。

这时,爹哎哟了一声,提了笔看着对联。五月就知道爹把字写错了。看时,爹果然把“在”写成了“来”。五月念了一遍“向阳门第春常来”,说,可以的。爹没有肯定,也没有反对。又看了一会儿,说,通是通,可是别扭。五月说,只要通了就行。爹说,不行,别人看了要笑话的,尤其是你舅舅。五月说,我舅舅说今年不来,堆堆要来呢。说着,拿了对联去地上放了。爹说,堆堆也识字呢。六月说,要不重写吧。爹说那不白白地把一绺纸浪费了。六月说,要不等一会给别人家。爹说,那不行,咋能把一个错对联给别人家呢,六月你这点不好。说着,写下“积”字。六月说那就给瓜子家,反正他家没人去。不想爹陡地停了笔,定了神看六月。五月知道爹生气了,忙说,马上就要过年了。

五月的提醒见了效,爹把刚才端得很硬的架子放下来,一边写“善”字,一边给六月说,正因为是瓜子家,就更不能给他们,知道吗?五月和六月不知道,却屈从地点了点头。爹说,只有小人才欺负瓜子,知道吗?五月和六月又点了点头。五月说,六月年一过就长大了。爹说,我说的小人,不是没长大的人,而是那种品德不好的人,有些人即使活到一百岁,还是小人,知道吗?

干爹,起来了吗?是葵生的声音。他们已经来了!六月急得差点要尿裤子了。葵生一来,地生就会来,地生一来,金生、德全、德成、回缠……而他们一来,爹就会放下自家的给他们写。等给他们写完,天就黑了。

爹果然放下自家的,给葵生写。爹让六月去厨房看馍馍熟了没有,给葵生端些。

人越来越多,屋里坐不下了,就蹲在房台子上。爹让五月把旱烟放到院里,把火炉也端到院里。今天没有功夫招呼你们啊。大家说,你把毛笔招呼好就行。德全说,五爷把年写红了。爹就笑。德成说,五爷你也到过手的时候了,不然,你这一百年(过世),谁还能提得起笔啊。爹写得更加起劲,好像大家的好日子就在他的笔头上,点金是金,点银是银。不多时,就是一院的红。五月能够感觉得到,满院的春和福像刚开的锅一样热气腾腾,像白面馒头一样在霭霭雾气里时隐时现。大家看着满院红彤彤的对联抽烟,说笑,五月和六月幸福得简直要爆炸了。

人们陆续把对联拿走,家里渐渐安静下来。爹放下笔,坐在炕头抽烟,抽得十分狠,就像是一头渴急了的牛一猛子扎进泉里喝水。抽了一会儿,爹问,谁家的对联还没有写?五月掐着指头算了算,说,全写完了。爹说咱贴对联吧。爹从五月手里接过“天增日月人增寿”和新笤帚,左手拿了“天”,按在门框上边,右手里的笤帚搭在“增”字上往下一扫,“天增日月人增寿”就乖乖地趴在门框上。五月一下子觉得右边的这个门框有意思起来。接着,爹又把,“春满乾坤福满门”贴在左边的门框上。

整个门洞哗地一下红了起来。五月看了看爹的脸,爹的脸红彤彤的,看六月的脸,六月的脸也是红彤彤的。五月想,这也许就是年的颜色吧。

(节选自郭文斌小说集《药王品》,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五月善察言观色,投人所好。看到六月的话惹爹生气了,连忙说道“马上要过年了”;六月年幼,率直,性子有点急。爹爹提笔想对联,他和五月抢着提醒爹。

B. “爹放下笔,坐在炕头抽烟,抽得十分狠,就像是一头渴急了的牛一猛子扎进泉里喝水”,形象夸张的比喻,既表现了爹写对联的辛苦劳累,又表现爹写完后的满足舒畅。

C. 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如“满院的春和福像刚开的锅一样热气腾腾,像白面馒头一样在霭霭雾气里时隐时现”等。

D. 小说情节虽简单,但作者用大量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塑造人物群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民俗民情画卷。

2.小说第4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五月想,这也许就是年的颜色吧”,有人据此建议将“年的颜色”作为小说题目,你认为恰当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