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爹挑水回来,五月和六月已经把炉子生着,把茶罐架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爹挑水回来,五月和六月已经把炉子生着,把茶罐架上了。爹笑着在他们每个人的头上抚了一下。五月说,今年早点写,争取到中午写完。六月说,中午晚了。五月说,对,中午以前。爹说,那你们就赶快准备纸墨。五月和六月齐声说了一句戏词“高台已筑就,单等东南风”。

爹看了一眼后炕,他们果然已经把要准备的都准备好了。炕桌上放着碟子,碟子里倒了墨汁,墨汁里泡着毛笔,大红纸也裁好了。就按你们的意思,今年我们过个早年,爹说。

爹提笔想对联。五月说,“天增日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爹欣赏地看了五月一眼,开写。

从五月能记事起,全村的对联都是爹写,年三十写一整天,直写到天麻麻黑,还写不完。别人家都在吃年饭了,他们才忙着贴对联,请“三代”(家神牌位)。今年他们决定早早地动手,争取过个早年。

五月接过“春满乾坤福满门”往地上放时,六月抢先说,“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之家庆有余”。爹高兴地说,六月出息了,去年写的对联,今年还记着,上学肯定是个好学生。

这时,爹哎哟了一声,提了笔看着对联。五月就知道爹把字写错了。看时,爹果然把“在”写成了“来”。五月念了一遍“向阳门第春常来”,说,可以的。爹没有肯定,也没有反对。又看了一会儿,说,通是通,可是别扭。五月说,只要通了就行。爹说,不行,别人看了要笑话的,尤其是你舅舅。五月说,我舅舅说今年不来,堆堆要来呢。说着,拿了对联去地上放了。爹说,堆堆也识字呢。六月说,要不重写吧。爹说那不白白地把一绺纸浪费了。六月说,要不等一会给别人家。爹说,那不行,咋能把一个错对联给别人家呢,六月你这点不好。说着,写下“积”字。六月说那就给瓜子家,反正他家没人去。不想爹陡地停了笔,定了神看六月。五月知道爹生气了,忙说,马上就要过年了。

五月的提醒见了效,爹把刚才端得很硬的架子放下来,一边写“善”字,一边给六月说,正因为是瓜子家,就更不能给他们,知道吗?五月和六月不知道,却屈从地点了点头。爹说,只有小人才欺负瓜子,知道吗?五月和六月又点了点头。五月说,六月年一过就长大了。爹说,我说的小人,不是没长大的人,而是那种品德不好的人,有些人即使活到一百岁,还是小人,知道吗?

干爹,起来了吗?是葵生的声音。他们已经来了!六月急得差点要尿裤子了。葵生一来,地生就会来,地生一来,金生、德全、德成、回缠……而他们一来,爹就会放下自家的给他们写。等给他们写完,天就黑了。

爹果然放下自家的,给葵生写。爹让六月去厨房看馍馍熟了没有,给葵生端些。

人越来越多,屋里坐不下了,就蹲在房台子上。爹让五月把旱烟放到院里,把火炉也端到院里。今天没有功夫招呼你们啊。大家说,你把毛笔招呼好就行。德全说,五爷把年写红了。爹就笑。德成说,五爷你也到过手的时候了,不然,你这一百年(过世),谁还能提得起笔啊。爹写得更加起劲,好像大家的好日子就在他的笔头上,点金是金,点银是银。不多时,就是一院的红。五月能够感觉得到,满院的春和福像刚开的锅一样热气腾腾,像白面馒头一样在霭霭雾气里时隐时现。大家看着满院红彤彤的对联抽烟,说笑,五月和六月幸福得简直要爆炸了。

人们陆续把对联拿走,家里渐渐安静下来。爹放下笔,坐在炕头抽烟,抽得十分狠,就像是一头渴急了的牛一猛子扎进泉里喝水。抽了一会儿,爹问,谁家的对联还没有写?五月掐着指头算了算,说,全写完了。爹说咱贴对联吧。爹从五月手里接过“天增日月人增寿”和新笤帚,左手拿了“天”,按在门框上边,右手里的笤帚搭在“增”字上往下一扫,“天增日月人增寿”就乖乖地趴在门框上。五月一下子觉得右边的这个门框有意思起来。接着,爹又把,“春满乾坤福满门”贴在左边的门框上。

整个门洞哗地一下红了起来。五月看了看爹的脸,爹的脸红彤彤的,看六月的脸,六月的脸也是红彤彤的。五月想,这也许就是年的颜色吧。

(节选自郭文斌小说集《药王品》,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五月善察言观色,投人所好。看到六月的话惹爹生气了,连忙说道“马上要过年了”;六月年幼,率直,性子有点急。爹爹提笔想对联,他和五月抢着提醒爹。

B. “爹放下笔,坐在炕头抽烟,抽得十分狠,就像是一头渴急了的牛一猛子扎进泉里喝水”,形象夸张的比喻,既表现了爹写对联的辛苦劳累,又表现爹写完后的满足舒畅。

C. 小说语言朴实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如“满院的春和福像刚开的锅一样热气腾腾,像白面馒头一样在霭霭雾气里时隐时现”等。

D. 小说情节虽简单,但作者用大量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塑造人物群像,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民俗民情画卷。

2.小说第4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五月想,这也许就是年的颜色吧”,有人据此建议将“年的颜色”作为小说题目,你认为恰当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1.AD 2.运用插叙,通过五月的回忆插入叙写自家年年过晚年的原因,对上文五月、六月想过个早年的情节起补充解释作用为后文六月听到葵生来了着急,村民纷至沓来请写对联的情节作铺垫;衬托爹热心为人的品质。 3.恰当。(1)“年的颜色”是红色的,它寓意丰富,既指“满院红彤彤的对联”、“红彤彤的人脸”,渲染了乡邻们祥和热闹、红红火火的年节氛围;(2)“年的颜色”是红色的,“红彤彤的人脸”代表一家人热心助人之后的满足快乐,小说以此为题,突出人物热心为人的品质,从而凸显纯真温暖的人性之美、民情之美;(3)标题与文中“一院的红”“满院红彤彤的对联”等呼应,情节结构上缜密自然。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五月善察言观色,投人所好”不恰当,这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从选项所举事例来看,“看到六月的话惹爹生气了,连忙说道‘马上要过年了’”,这是表现出五月的懂事、机灵。D项,“用大量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塑造人物群像”错误,从文中来看,并无大量动作描写,且“人物群像”一说错误,所谓“群像”就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群人物的形象。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第4自然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先看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再看这一内容与上下文的关联。第四段写到“从五月能记事起,全村的对联都是爹写,年三十写一整天,直写到天麻麻黑,还写不完。别人家都在吃年饭了,他们才忙着贴对联,请‘三代’家神牌位)。今年他们决定早早地动手,争取过个早年”,这是五月的回忆,是插入的内容,主要是写自家年年过晚年的原因——为全村写对联,这就表现出五月爹为人热心的品质,这是内容上的作用,而这一内容也是对上文五月、六月想过个早年的情节进行了补充和解释,这也是下文六月听到葵生来了着急以及村民纷至沓来请写对联的原因,这就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张益唐教授访谈录

张益唐教授是破解数学领域最著名猜想之一“孪生素数猜想”的关键人物,2016年7月12日,记者有幸采访了他。

小标题一:        

记者:成名之后您的生活和科研有发生什么变化么?

张益唐:成名前后我的心态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果可能的话,我宁愿继续原来那种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

记者:研究成果发表前,您曾有一段默默无闻的沉寂岁月,而您依然孜孜不倦地进行学术研究,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您呢?

张益唐:没有什么特别的力量在支持着我,如果真要说有的话,那也仅仅是我对数学纯粹的热爱而已。

记者:英国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说:“数学是所有艺术和科学中最简朴和最出世的。”这话似乎也是您“隐士”形象的写照,对吗?

张益唐:“隐士”倒算不上(笑),数学对我来说更像内心的一片纯净的“桃花源”。

记者:您认为您对数学的这种痴迷与您的成长经历有关吗?

张益唐:从小我就被数学深深吸引,像是一种冥冥中的指引,但同时我兴趣又尤其广泛。

小标题二:                  

记者:您会不会也有“偶像”

张益唐:以前有很多历史上的数学家就是我的偶像。两年前到英国牛津,见到数学家Andrew Wiles,他证明了著名的费马大定理。当时见到他我也是特别激动(笑)。其实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记者:您在数学研究中应该也会陷入数学问题的困境吧,这时候您会如何应对?

张益唐:研究中百分之九十九走的都是弯路,这种弯路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没有什么所谓的“困境”,问题的出现只是学术研究中的常态而已,重要的是坚持做下去,此路不通便换一种思考方式,伟大的成就都是在一次次的“弯路”中诞生的。

记者:您如何看待如今许多数学专业的年轻人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您对年轻人有何建议?

张益唐:一个人有自我的追求这无可非议,如果真正喜欢一件事,就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兴趣,同时胆子要大,不要束缚自己,保持超越现状的信心,更重要的是不要因为外界的诱惑而忘了自己的初心,一颗平常心无论对学术还是对生活都很重要。

小标题三:      

记者:请您谈谈切身体会到的中美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

张益唐:美国更加鼓励小孩在学习生活社交各方面独立思考,而中国的孩子基础学科知识可能掌握会更加牢固。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如果中国能向美国借鉴一点会变得更好。

记者:中国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也许要超过美国的孩子,然而国内却很难出数学界的大师,您觉得症结何在?

张益唐:也许就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的精神、敢于怀疑的创造力。我们对学生质疑精神的鼓励还是太少。或许中国迫切需要更多能让学生自由创造的大学。同时从小学起就应当注重对小孩创造力的保护。中国学生做学问需要更大的气魄和胆识,要敢于质疑。完全跟着老师走,不敢超越老师,是不能造就第一流的科学人才的。

与张益唐教授的对话,就像一次人生哲学的课堂,张教授对名利的淡泊,对知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对人生之简单的独特体悟都让人深思。

1.这篇人物访谈有三处小标题,选出对应最恰当的一项(   )

A.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  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B.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  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C.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  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

D. 勇于坚持自己兴趣所在  沉迷纯净美好的“桃花源”∥喜欢宁静致远生活状态  不因外界诱惑忘了初心∥中美教育应当相互借鉴  中国学生需要质疑超越

2.对于一篇成功的人物访谈来说,有质量的提问(比如专业性、趣味性、针对性)能激发受访者的热情,试在三处划线句子中任选两处提问,分析它们的妙处。

3.张益唐曾把数学比作“纯净的桃花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文中材料指出它与张益唐成功的关联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径。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后来,网络创作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蔚为大观,其内质也来自于浪漫的想象,而这些样式都是以往正统主流文学所不为的。传统文学是倾向现实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倾向理想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主张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

理想的写作也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它们满足了人们关于美好、善良、正义、理性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弥补了现实主义的冷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以同时改变两种文学的样态。

(摘编自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创作形式是现实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国际社会所注目和赞誉。

B. 近年来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

C. 国家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D. 现实题材创作比历史题材和未来题材创作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更容易作用于社会现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因而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

B. 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都是文学发展的样态,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C. 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两个方面上,现实主义创作具有浪漫主义创作无法比肩的巨大优势。

D. 青春文学和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的网络文学,分别以浪漫情怀和浪漫的想象征服读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浪漫主义创作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善良、正义、理性的追求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它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可互取其长互补其短,相得益彰。

B. 我国文学创作既要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又不能排斥浪漫主义的创作,否则,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文学就不会全面繁荣发展。

C. 现实主义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其作品适合高层次文学读者阅读;浪漫主义依照理想的面貌创作,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

D.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国家都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文学家进行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这样,文学创作可以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了一碗拉面,却上来一份寿司:等了半天秋刀鱼,却眼睁睁看着它被端上别人的桌子……遇上这种不靠谱的餐厅,你会不会气得“原地爆炸”?2017年6月初,在东京出现了一家“奇葩”餐厅。它竟然依靠“故意”上错菜,强势跻身网红之列。这家店名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它的服务员真的会下错单、上错菜,客人竟也将错就错,吃得不亦乐乎。原来,这里所请的服务员都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她们有时点完菜转身就忘,实在情非得已;而餐馆作为临时性的体验项目,其发起人旨在借此呼吁人们对老人多一些善意和宽容。

有人为这家餐厅点赞,有人感受到政府、社会的责任缺失,也有人说这纯属炒作,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是要有获得,①________________。所谓“得利”,就是在经典中获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得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人生的升华,一般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从阅读经典中得利,只要有一定阅读基础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扰。

 

查看答案

默写下列名句。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庄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