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________?(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复道行空,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7)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

(8)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君子生非异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凌万顷之茫然 羽扇纶巾 不霁何虹 渺沧海之一粟 官盛则近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上句或下句,仔细回忆自己背诵的相关内容,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生、庸、凌、顷、纶、霁、渺、沧、粟、盛、谀、哀、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具体赏析词上阙中虚实结合的手法及作用。

(2)结尾借“廉颇思国”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说典故在全词中的作用。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试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结交、亲附

B.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确实、实在

C. 李牧连却之                 却:抵挡

D.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从六国破亡的教训立意,借古讽今,警告北宋王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B. 第二段连用两个语气词,“呜呼”是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是哀其结果之惨。

C. “向使三国”以下几句,假设中不下断语,表现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分寸感。

D. “三国”是指齐、燕、赵,“刺客”是指荆轲,“良将”是指李牧。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②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概括齐、燕、赵灭亡的原因。

 

查看答案

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_________________,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 ⑥③②①⑤④⑦    B. ⑥⑤④⑦②③①

C. ②⑥③④⑦①⑤    D. ②③⑥①④⑦⑤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使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

B. 只是到了这时候,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C. 谁曾会想到,刚出生三个月的他,突然一场灾难性的厄运降临到他身上。

D. 园子衰败但他并不荒芜。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修辞格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B. 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

C. 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D.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