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剧作家与戏剧性 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剧作家与戏剧性

①一出戏演完了,当你随着人流涌出剧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声 :“不错,真有戏!”或者是:“我都要睡着了,没戏!”“有戏”或“没戏”是观众评价一出戏的常用标准。可是,究竟什么是“戏”呢? 我们通常所说的“戏剧性”究竟涉及一些什么问题? 剧作者该如何对待“戏剧性”呢?

②美国戏剧理论家贝克首经对“戏剧性”一词进行了探讨,他说。“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这个词的意思有三个:(1)戏剧的材料;(2)能产生感情反应的;(3)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只有第一、二两个定义才合乎‘戏剧性’,而第三个则应该是“剧场性’。同时,第一个定义太抽象,可以不用。那么‘戏剧性的'就只专用于‘能产生感情反应’,那么各种混淆也就一扫而清了。”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探讨这个结论,就会由此生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

剧作家究竞靠什么“产生感情反应”? 为了得到观众的“感情反应,剧作家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剧作家同小说家,抒情诗人都要使读者,观众“产生感情反应”,他们的工作又有什么区别呢?

③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指出:“关于戏剧性的唯一真正确切的定义是: 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众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他认为:“任何进一步限制‘戏剧性’一词含义的企图,都只不过是表现了这样一种看法-一某些表演形式将不会使观众感到兴趣,而这种看法常常会被实践所否定。”如果我们正视创作实践存在的复杂情况,就不能不承认阿契尔这种看法的合理性。假如有人认为一个剧本的某种处理方式是具有戏剧性的,就匆忙做出结论: 不这样处理就不会产生戏剧性。这种论断,十有八九要被新的创作实践所推翻,

④由此可见,对“戏剧性”一词下的定义大都过于笼统:再进一步限制这个词的含义,又难免失于武断。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尽管如此,人们却在广泛地使用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事,它充满了巧合,出人意料,就会有人说:“这真是戏剧性的!.”

人们在街头观看一场争吵,有人逐渐失去了兴味,又会说:“走吧,没戏了!" 甚至人们在读

小说、看电影时,如果感到枯燥无味,也会失望地说:“没戏!”至于在文学评论、电影评论

中使用“戏剧性”这一概念,把它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更是不乏其例。

⑤有人说,剧作家并不是先要从理论上搞清什么是“戏剧性”才去写戏。这也许是对的。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过: 他在写小说之前,曾经看了不少短篇小说,却没有读过一部‘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他是反对这类东西的。在戏剧领域中,成文或不成文的法规自古有之,但这类法规,对剧作家的创作实践未必有多少用处。法国著名的剧作家博马舍在为“严肃戏剧”(即“正剧”)辩护时,曾经激动地质问那些“规则”的制造者们:“规则在哪个部门的艺术里曾经产生过杰作?”戏剧历史表明,真正有成就的剧作家都是敢于突破成规、勇于创新的。

⑥但是,这也绝不是说剧作家就不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的特性,不需要去掌握有关戏剧创作特殊规律的基本原则。袁枚曾经说过:“变尧舜者汤武也;然学尧舜者莫善于汤武”、“变唐诗者宋元也,然学唐诗者莫善于宋元”。学和变是辩证的统一。不学,就谈不到变;不变,就难免流于食古不化

⑦艺术的特性包含的内容往往是具体的。小说家、电影家、戏剧家以及诗人、画家等等,都要竭力使读者、观众对自己的作品“发生兴趣”、“产生感情反应”。他们要获得这样的效果,就需要深刻地理解不同艺术样式的特殊表现手段。所谓“小说味”、“电影味”、“诗味”、“戏剧性”,就是由不同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形成的。因此,要搞清“戏剧性”一词的具体含义,首先就要弄清:戏剧艺术的特殊表现手段是什么?

1.对第段画线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概括了上文对“ 戏剧性”概念诠释的倾向性。

B. 反映了剧作家认识“戏剧性”所遭遇的困难。

C. 表明现有对“戏剧性”的诠释都不足以参考。

D. 能引发读者对“戏剧性”概念的进一步思考。

2.段提出“这也绝不是说剧作家就不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的特性”的观点,并引用袁枚的话加以证明。请具体分析这里的引用是如何证明观点的。

3.段画线的词语“食古不化”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戏剧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 能产生感情反应的艺术形式都是戏剧性的。

B. 戏剧性的处理方式总是唯一而不能替换的。

C. 懂得戏剧性是剧作家创作实践的理论前提。

D. 戏剧性由戏剧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段所形成。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1.C 2.袁枚指出商汤周武王的执政与宋元的词曲创作,都是在充分学习过去成果的基础上才有变革的,这就表明学习才能变,变才能不被过去的成果所局限,从而证明了剧作家需要认真研究戏剧创作特性的观点。 3.一味学习前人的戏剧创作经验,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 4.D 5.文章先由日常现象引出讨论对象,即戏剧性和剧作家(或引出论题:剧作家该如何认识和对待戏剧性); 然后借助美英戏剧理论家的观点分析戏剧性的定义; 进而指出“戏剧性”定义困难和概念在日常被广泛使用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提出剧作家不必先搞清“戏剧性”再去创作; 接着补充指出剧作家研究戏剧规律也是必要的; 最后提出理解不同艺术的特性尤其戏剧艺术的特殊性对搞清“戏剧性”含义的作用。 【解析】 1.试题分析:第④段上文谈的是英国的威廉.阿契尔在《剧作法》一书中对戏剧性的定义,结合上下文可知,画线句子中“笼统”“武断”等词指出上文对“戏剧性”概念诠释的倾向性,所以A项正确;再结合下文“我们的剧作家们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可知B项正确;画线句子处于段落的开头部分,承上启下,引发了读者的进一步思考,D项正确。而C项“都不足以参考”说法过于绝对,显然不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论是面对大自然的灾难,还是日常生活的挫折,抑或是异性的拒绝,诗人都保有一颗赤子心,___________,满怀欣喜地去摄取其中的养料,甚至能够在否定的现象中挖掘肯定的因素。

A. 因此总是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力

B. 因此总是能够激发无尽的想象力

C. 并且总是被激发出无尽的想象力

D. 并且总是能够激发无尽的想象力

 

查看答案

老张旅居海外三十年,他想写句话来打发自己的思归之情,以下句子最合适的一项是

A.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B.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C.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D.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查看答案

按要求填空。

(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2)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采微》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乐景衬哀情。杜甫《登楼》中也有以乐景衬哀情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

在六大素养中,你认为当代中学生最需要哪一种素养?请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请说说吴明同学的错误在哪?要求:答案不超过100字。

阳春三月,某班团支部组织同学们学习《雷锋日记》。当团支书读到雷锋的名言“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时,吴明同学小声嘀咕:“要清扫个人主义,那还要不要个人?没有个人,还有世界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