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及相关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新华社报道,当...

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及相关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在广东、山东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记者了解到,当前“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

看了以上材料,你对教育问题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论教育中的创新 近日在《杂文选刊》上一幅名为“千篇一律”的漫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画中老师面对孩子们相似的作文作出了“千篇一律”的评论,不由得引发人们对教育中缺乏创新的议论。 创新,的确是当今社会所推崇,也应当被推崇的一种能力,现今时代能如此高速发展,大部分便是依仗人类无穷的创新的推动。 于是,人们对漫画中所凸显的创新能力的缺乏无法容忍,并转而质疑中国现今应试教育中,创新不足。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其实不然。我国的教育并非完全的应试教育,而且其中亦不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纵览古今,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创新的星光璀璨闪烁。前有黄帝造司南,后有万户造火箭;前有收纳数千技艺的《齐民要术》,后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这样的创新里面不仅存在于古代,在如今也有很好的体现。奔月的“嫦娥”,下海的“蛟龙”,落地的“天眼”……哪一样不是创新能力的彰显呢? 那是否我国教育就没有问题呢?也不尽然。尽管以往国家对创新十分重视。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但落实到各地学校之时却仍然是机械的模仿,该如何机械应考仍是原样。归根究底,问题还是我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自古至今,在我们许多人心中读书便只与前途,功名,钱财,权利这些事物绑定在一起,使进入学海的学子被“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论调所淹没,浑然忘却了自己对知识彼岸最原始与本质的需求,从而失去了创新的基石。 因此,有识之士发现了这些,并将其赋予行动欲改变这种意识形态。于是国家层面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学校层面有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实行的学术改革。 但这样仍然不够。欲想彻底将创新精神与能力贯彻我们的生活,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作为新时代下的有志青年,应当保持自己初入学海时那种对知识最原始的渴望,只有知识的基石足够坚固,创新的大厦才能高高拔起,国家的复兴才能指日可待,人类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既有漫画,也有文字说明。首先要分析漫画,第一幅漫画中,学生们举着一样的作文,而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现状,那就是在培养着千篇一律的人;第二幅漫画展示的社会现状是机器人已经并将进一步代替许多人工岗位,面对这一社会背景,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目的、任务与行为。我们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能使他们未来有生存机会和幸福生活,才能适合乃至引领社会的发展变化。工业时代大一统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落后于时代要求,文明的进步呼唤人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由此反逼教育要培养人的个性和创造性而非与之背道而驰,但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等,大多还秉持着僵化落后的管理和教育模式,以种种似是而非的理由要求学生整齐划一,不准学生彰显乃至扼杀其个性,以大量的琐屑事物和重复性的训练来挤压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失去选择自由从而丧失自我发展的条件。可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社会、家长等角度切入思考和写作。如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思考教育的目的、任务,指出现在教育的弊端,指出个性教育的必要性;可以从学生角度思考人才培养的目标性,肯定个性发展对人的重要性。 参考如下: 论教育中的创新 “创造”机器人 让个性之光照耀未来 教育问题之我见 学生岂能如机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答。

19世纪意大利有个著名作曲家罗西尼。有一次,一个作曲家带了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去向罗西尼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断地脱帽。作曲家问:“是不是屋子里太热了呢?”罗西尼回答说:“不,是我有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见到了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罗西尼的言外之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联诗句填入律诗《春夜别友人》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A.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B.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C.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D.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B. 网络虚拟空间也具备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行为人在互联网上伪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同样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

C. 直到20世纪上半叶,国际通用语言还是法语,那时西方人,包括俄罗斯人,法语水平几乎成为衡量知识分子文化修养的标准,法国人几乎不说外语。

D. “楚汉名城”长沙要发展好旅游产业,首先要整治好水污染,如湘江两岸、烈士公园的年嘉湖等地,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垃圾桶不够,弄得满地污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5G不仅将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高带宽的体验,更契合物联网大连接、广覆盖的海量应用需求,被认为是“开启真正万物互联的钥匙”。

②众所周知,冬季是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中老年人多光顾牛奶、西红柿、山药、小米、黑豆、枸杞等6种食物,对于保护血管很有益处。

③一位建筑学专家说,历史建筑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就是一种情结,尽管它们带着岁月的痕迹,却能够历久弥新,反而冷藏就意味着死亡,只有不断地使用才能焕发出生命力。

④依据“突出原创,突出扶优扶强,突出时代特征,突出长沙特色”的原则,经过严格审查和评议,81个文艺创作项目被列入长沙市扶持名单,浏阳有5个项目被划重点

⑤因为研究初期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而中断对于“地沟油”燃料的研究,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对此,我们要加大研究的投入力度,进而让清洁能源为环保事业服务。

⑥入冬以来,长沙陷入了“霾伏”之中,天空灰蒙蒙的,人们纷纷感叹坐车出行就好像在仙境中穿行;在市民的心里,天气“晴久必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牢不可破的真理。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新事物层出不穷,并终将胜过旧事物的哲理。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比喻,抒写了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深沉苦闷。

(3)荀子《劝学》中与当代人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