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联诗句填入律诗《春夜别友人》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夜别友人 陈...

下列各联诗句填入律诗《春夜别友人》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__________,__________。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A.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B.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C.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D.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联诗句填入律诗《春夜别友人》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律诗形式和内容的把握。律诗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组成,四联尾字押韵,颔联和颈联要对仗。先看每一联的尾字,“筵”“川”“年”,从这三个字来看,押的是an韵,D项,尾字是“营”,韵母是ing,与另外三联不押韵,排除D项;再从对偶的角度来看,诗歌中空缺的是颈联,应该对仗,“阴岭”是偏正结构,指的是北面的山,“秀”意思是“秀丽”,“阴岭秀”是主谓结构,“浮”是动词,“云端”是地方,“浮云端”是动补结构,“阴岭秀”与“浮云端”结构不一致,构不成对仗,排除B项。再看诗歌的内容,诗歌题目是“春夜别友人”,这是一首离别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离堂”是饯别的地点,是在室内,“别路”说明应是到了室外,颈联应是写室外的情况,从室内送到室外,表现情感之深,首联颔联写的是夜晚饯别,这一送,从夜晚送到黎明,表现依依不舍之情,A项,“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既是写室外之景,同时也是写送别时间之长,故应选A项。C项,“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以灿然罗列的星月状王侯,亦似见其华耀骄贵之相;以弥漫聚散的云烟状宾客,亦似见其趋走奔竞之态,言其众盛。这与诗歌的内容和情境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在1980年《人民日报》上,是随着改革开放对人口流动的限制放宽后,中国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B. 网络虚拟空间也具备公共属性和社会属性,行为人在互联网上伪造并传播虚假信息,同样是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涉嫌寻衅滋事。

C. 直到20世纪上半叶,国际通用语言还是法语,那时西方人,包括俄罗斯人,法语水平几乎成为衡量知识分子文化修养的标准,法国人几乎不说外语。

D. “楚汉名城”长沙要发展好旅游产业,首先要整治好水污染,如湘江两岸、烈士公园的年嘉湖等地,这些地方人流量大,垃圾桶不够,弄得满地污秽。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5G不仅将大幅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高带宽的体验,更契合物联网大连接、广覆盖的海量应用需求,被认为是“开启真正万物互联的钥匙”。

②众所周知,冬季是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中老年人多光顾牛奶、西红柿、山药、小米、黑豆、枸杞等6种食物,对于保护血管很有益处。

③一位建筑学专家说,历史建筑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就是一种情结,尽管它们带着岁月的痕迹,却能够历久弥新,反而冷藏就意味着死亡,只有不断地使用才能焕发出生命力。

④依据“突出原创,突出扶优扶强,突出时代特征,突出长沙特色”的原则,经过严格审查和评议,81个文艺创作项目被列入长沙市扶持名单,浏阳有5个项目被划重点

⑤因为研究初期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而中断对于“地沟油”燃料的研究,这无异于因噎废食;对此,我们要加大研究的投入力度,进而让清洁能源为环保事业服务。

⑥入冬以来,长沙陷入了“霾伏”之中,天空灰蒙蒙的,人们纷纷感叹坐车出行就好像在仙境中穿行;在市民的心里,天气“晴久必霾”似乎已经成为了一条牢不可破的真理。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新事物层出不穷,并终将胜过旧事物的哲理。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比喻,抒写了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深沉苦闷。

(3)荀子《劝学》中与当代人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荔支叹(节选)

[宋]苏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置:古代的驿站,差官歇脚换马的地方。②堠(hòu):古代计里程的土堆,这里也指驿站。③鹘(gǔ):海鸟的一种,古代船上刻鹘作为装饰,这里指海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苏诗开篇四句描写了皇家传送荔枝,刻不容缓的情景,含蓄精深,造语雄浑。

B. 杜诗开篇第一句描写华清宫所在的骊山:林木葱茏,花团锦簇,如团团锦绣。

C. 苏诗五六两句写皇家为让荔枝保持新鲜,传递急似军情,流露作者讽喻之意。

D. 杜诗第二句写山顶行宫紧闭的宫门依次打开,为后文“一骑红尘”留下铺垫。

E. 两首诗都揭露了皇家穷奢极欲而对人民造成的深重苦难,杜诗更是直抒己见。

2.比较苏诗“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与杜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策,字经臣,杭州钱塘人。登进士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蒋之奇以江、淮发运上计,神宗访东南人才,以策对。王安礼、李常继荐之,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

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西夏未顺命,策言:“今边备解弛,戎备不修。古之人,善镇静者警备甚密,务持重者谋在其中,未有卤莽阔疏,而曰吾镇静、吾持重者。”又乞诏内而省曹、寺监,外而监司、守令,各得以其职陈朝政阙失、百姓疾苦。星文有变,乞顺天爱民,警戒万事,思治心修身之道,勿以宴安为乐。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

曾肇以议北郊事,与朝论不合,免礼部侍郎,为徐州。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帝亲政,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青州,改杭州。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成都府。

入为吏部尚书,奏疏徽宗,请均节财用,曰:“臣比在户部,见中都经费岁六百万,与天下上供之数略相当。尝以祖宗故实考之,皇祐所入总三千九百万,而费才三之一;治平四千四百万,而费五之一;熙宁五千六十万,而费尽之。今诸道随一月所须,旋为裒会,汲汲然不能终日。愿深裁浮冗,以宽用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节选自《宋史·虞策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B.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C.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D. 策在元祐//绍圣时/皆居言职/虽不依人取进/亦颇持两端/故党议之兴/己独得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给事中,官名。秦始置。秦汉时代为加官名。无论何官,加上“给事中”,就可接近皇帝,出入宫禁。魏晋之后,才逐渐成为正员。

B.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C. 中都,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由李善长主持设计,始建于洪武二年,是我国古代最豪华富丽的都城建筑之一,在古代都城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D. 属疾,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托病,二是生病。文中的“属疾祈外”是指虞策托病请求外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策能力过人,深得皇帝赏识。他是杭州钱塘人,考中了进士,有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经蒋之奇、王安礼等人相继推荐之后,他深受朝廷重用,官运亨通。

B. 虞策明于治乱,历任各类官职。他曾经给皇帝列举了五十六件应当先做的事项,后来许多都施行了;担任过户部、礼部侍郎,历任刑部、户部、吏部尚书。

C. 虞策关心国事,积极进献忠言。他认为当时的边防军备松弛,战备不整治。又请求下诏希望朝廷内外的有关官员,各司其职陈说朝政阙失、百姓疾苦。

D. 虞策一心为国,主张节约财政。他担任吏部尚书时,给皇帝算了几笔账,证明了当时京城的开支很大,希望朝廷能大力裁减不必要的开支,以便缓和用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上书论事,谓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

(2)策时权给事中,还其命,以为肇礼官也,不当以议礼得罪。不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