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话小说作家最重视的,是白话小说对社会大众的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白话小说作家最重视的,是白话小说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功能。他们认为文艺作品通常固然都有宣传教育的功能,白话小说这种文体更有趣味一些,对知识程度不高的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笔记小说、传奇小说固然也有趣味,但它们使用的是不为大众所掌握的文言。只有白话的小说,才能“通于俗人”“触于里耳”,让一般的大众甚至妇女儿童都能理解。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以喻世、醒世、警世命名,非常直观地揭示了白话小说这种后起形式的新型功能。

教化大众的功能又衍生出普及历史知识、报道当代政情等功能。明清小说家希望通过小说把陶冶士人的经史之学向下输入到民众当中,因此把宋元时代充满民间趣味的讲史改造成为历史演义。历史演义用白话取代民众难以掌握的文言,调整史传的叙述次序以增强历史事件的故事性,增添必要的细节以增强叙述的生动性,吸引读者通过这种通俗的文学形式学习历史,进而领悟其中所包含的训诫。

明清作家还以小说的形式对当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报道。如崇祯初年,大阉魏忠贤被法办后,署名吴越草莽臣的作者根据邸报及其他材料,及时创作了《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叙述大阉一生经历,控诉他的罪行。现代读者可能惊讶这样的作品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冠以小说之名,小说居然可以运用于这种目的。但明清作家觉得这样的做法不足为怪,既然小说的内容可以是非虚构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什么不可以是非虚构性的当代人物与事件呢?又如崇祯年间,明朝对后金(清)作战屡屡失利,陆云龙于是创作《辽海丹忠录》回顾战事情况,表彰忠烈,谴责覆军误国之人。这些作品,有的类似人物传记,有的类似长篇通讯或报告文学。作者的创作带有教育民众的意图,实际上提供了关于当代政治情形的知识与见解,具有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

唐代宗教人士宣教的“变文”是白话小说的渊源之一,曾刺激了说话技艺与小说艺术的发展。明清时期,宗教人士看到小说在通俗宣传方面的优势,将它用于宗教的传播。明清的神魔小说,包含着两类功能不同的作品,一类是以《西游记》为代表的虚构型、没有明显宗教意蕴的小说,另一类是记载神迹、宣扬宗教的小说。《西游记》借想象的幻景曲折反映社会现实,在风趣诙谐中寄寓人生的智慧。但从作品数量看,《西游记》这类小说不是神魔小说的主体。与《西游记》并称“四游记”的其他三部作品,《东游记》记八仙故事,《南游华光传》记华光天王出身故事,《北游玄帝出身传》记真武祖师降妖除魔故事。这些故事不外是对宗教人士和民间自觉不自觉加工的神迹故事的记录和汇编,与民间流传的其他劝善书、宝卷等宗教宣传物一样,具有强化宗教信仰、介绍修道法门的功用。因两类神魔小说题材相似,在宗教和迷信氛围浓厚的社会里,一部分读者把《西游记》里虚构的孙悟空当作“真正存在”的神,也即误将虚构型的神魔小说当成了叙述神迹型的神魔小说。晚清义和团崇拜的对象里就有这位大师兄,吴趼人也提到广东有妇女崇拜孙悟空。甚至一些士人和教徒明知《西游记》为虚构的小说,他们仍执着地认为其中也可以暗藏修道的“密谛”。清代的道徒悟一子(陈士斌)、悟元子(刘一明)等人为它作“真诠”,作“原旨”,煞费苦心。这些议论固然与《西游记》的宗旨不符,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到明清时代人们对于白话小说功能的认知。在他们看来,小说可以把传述知识当作自己的目标,包括宗教的修道知识;而且小说的鼻祖笔记小说里就有《搜神记》式的“发明神道之不诬”的一支,用白话小说进行宗教宣传可谓渊源有自。

(摘编自王同舟《明清白话小说功能略谈》)

1.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文艺作品通常被认为有着宣传教育的功能,而小说通俗易懂,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这种教育功能更显突出。

B. 冯梦龙所编辑的“三言”小说,以喻世、醒世、警世命名,非常直观地表明白话小说具有教化大众的新功能。

C. 白话小说教化大众的功能衍生出普及历史知识、报道当代政情诸功能,明清士人借此把经史之学输入到民众中。

D. 历史演义和经史之学相比,故事性和趣味性更强,且完全白话,有利于读者通过阅读领悟其中所包含的训诫。

2.下列对原文例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为作者据邸报及有关材料创作,借以叙述魏阉经历,控诉其罪行,有警世作用。

B. 《辽海丹忠录》聚焦于明末对后金作战的屡屡失利,书写真人真事,来表彰忠烈,谴责覆军误国奸人。

C. 《西游记》为代表的神魔小说,属于没有宗教意蕴的一类,借助幻景曲折反映社会现实,寄寓人生智慧。

D. 《北游玄帝出身传》记真武祖师降妖除魔故事,具有宣扬宗教、介绍修道法门的功用,也有劝善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话小说的种种功能最初所针对的是知识程度不高的读者,但不等于白话小说就是专属下层民众的读物。

B. 小说的内容可以是非虚构性的,那么对当代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报道的作品,就被明清作家冠以小说之名。

C. 孙悟空本为虚构形象,而晚清义和团和吴趼人提到的广东妇女,误把孙悟空当成了“真正存在”的神崇拜。

D. 从明清时代读者对于白话小说功能的认知,不难发现,当时少有人意识到白话小说有其宗教宣传的功能。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而小说通俗易懂,有更大的吸引力,因而这种教育功能更显突出”有误,选项扩大范围。原文说的是“白话小说这种文体更有趣味一些,对知识程度不高的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由此可知不包括使用文言的“笔记小说、传奇小说”,笼统说“小说”错,扩大了对象范围。C项,“明清士人借此把经史之学输入到民众中”错误,选项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明清小说家希望通过小说把陶冶士人的经史之学向下输入到民众当中”,由此可知“明清士人”错误。D项,“历史演义和经史之学相比,……且完全白话”错误,选项信息不对称。原文说的是“历史演义用白话取代民众难以掌握的文言”,可知“完全白话”错,过于绝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这是一位赵姓中学生给上海《青年报》“青苹果热线心理咨询”栏目的信中的有关内容:

“我感到世俗太污浊了,为此,同流合污成了中国文化人最大的耻辱。魏晋名士的高洁,正在于他们抵抗流俗,保持着纯洁的孤独。宁肯独自打铁,宁肯单车漫游,宁肯呼啸山林,宁肯放声大哭,却不肯降低自己。贬损自己,耗散自己,他们的生活方式富有诗意,令人陶醉。”

“其实我一直在这样做。我不喜欢热闹,历来惯于独行,我静静地想着自己崇拜的那个角落,却不会去争夺。夜晚,我会关掉电灯,点上蜡烛,让月光照着我买来的一小丛文竹,凝视两三个小时。我觉得这种意境真好,由此,更厌烦接街市间的车来人往了。但我周围的人都说我过于清高,拒人于千里之外。清高就清高吧,拒人就拒人吧,我不在乎,不清高,不拒人,哪还有我。”

对于这位中学生的想法与做法,你怎么看?请作文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年前,国家推出了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网易对此进行了相关调查,下表是其中一项调查内容及结果。阅读该表,完成问题。

在家电下乡活动中,哪些问题最受关注(票数:3561)

 

 

 

价格

33.5%

1177

品牌

2.02%

72

质量

43.81%

1560

服务

7.5%

267

补贴数额

20.38%

726

能耗

3.31%

118

 

(1)根据上表,你得出什么结论:

(2)为了把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请你给政府部门提一条建议。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华严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但事实上,,因为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们自然难得始终。纪伯伦说:我们走得太远,以至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其实,忘记初心, ,而是因为走的那个人再也不是当初的那个人了。正因为这样,不管他走的路程是远是近,他都把初心丢掉了。初心难得,是因为遗忘,也是因为对生活的妥协。但也正因为难得,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 老李对儿子的语文老师说;令郎这次能在国学大赛上获奖,全都仰仗您的教导。

B. 罗教授近日将莅临我校就高考改革问题进行专题讲座,请同学们务必准时参加。

C. 成人仪式前夕,班长精心策划了一堂班会,采用多种形式,共庆我们的十八华诞。

D. 回到母校来看望老师,恰逢她有课失陪,我只好闲逛校园,回忆过往的读书生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B. 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以及黑色素,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被视为滋补圣品。

C.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 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至2020年,成都市新建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实施率将提高至80%,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1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