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面临困境,已有单车公司退出了市场,部分仍在运营的公司也面临着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

B. 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珍贵的芝麻素以及黑色素,具有补肝肾,滋五脏,益精血,润肠燥,被视为滋补圣品。

C. 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D. 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至2020年,成都市新建城区的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实施率将提高至80%,计划建设中小学、幼儿园501所。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病句辨析。A项,语序不当,“人员离职、资金短缺、生存困难”并列不当。B项,成分残缺,“具有”之后缺宾语。D项,句式杂糅,“本着方便市民为原则”有误,应为“本着方便市民的原则”或“以方便市民为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及“错过路口回倒车”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沙老对这位年轻的后生印象颇佳,认为他基础扎实,又肯勤学好问,更有一股子不肯服输的钻劲,规模已经初具,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③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各大商场严阵以待,在国庆来临之前就备好货,并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微信支付等功能,“喜迎”中国国庆。

④日前,《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孙老,孙老说:“写几年文章,可以抖擞精神,保证篇篇都是精品,但写三十年,就难免泥沙俱下,参差不齐了。”

⑤目前,随着我国对聚变科研的不断重视、新老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努力,惯性约束聚变相关领域的研究正不断取得新突破,引起了世界不少国家的关注。

⑥迪拜人非常善于运用“城市公关”效应,有意无意地在网络上打造出各种轰动性的“世界之最”新闻,吸引全球真正能够一饭千金的土豪来此消费投资。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来含蓄表达聆听琵琶女演奏后的悲伤之情,它在后世成了表达悲伤凄切的代名词。

(2)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借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传达爱国之情的两句是“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夜

罗 隐①

远闻天子似羲皇,偶舍渔乡入帝乡。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

灯欹②短焰烧离鬓,漏转寒更滴旅肠。归计未知身已老,九衢双阙夜苍苍。

【注】①罗隐:唐末五代时期诗人。应进士试,总共考了十多次,最终铩羽而归。②欹[ qī ]:倾斜,歪向一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句以天子比有道的羲皇,表达自己对踏入仕途有过幻想,暗含后悔之意。

B. 颔联以“风霜”作喻,意指自己应试时因为朝中无人而受到的冷遇与打击。

C. 颈联描绘出客居夜读与异地思家的情境,抒写自己多年在长安生活的凄凉境况。

D. 这首诗以“长安秋夜”为题,通过在长安秋夜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E. 全诗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景的描写,二者相互映衬,情感饱满。

2.本诗以“九衢双阙夜苍苍”作结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锡爵,字元驭,太仓人。嘉靖四十一年举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编修。累迁至祭酒。

万历五年,以詹事掌翰林院。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等。锡爵要同馆十余人诣居正求解,居正不纳。锡爵独造丧次,切言之,居正径入不顾。中行等既受杖,锡爵持之大恸。明年,进礼部右侍郎。居正甫归治丧,九卿急请召还,锡爵独不署名。旋乞省亲去。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锡爵遂不出。 

十二年冬,即家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机务。还朝,请禁谄谀、抑奔竞、戒虚浮、节侈靡、辟横议、简工作。帝咸褒纳。

初,李植、江东之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等相构,以锡爵负时望,且与居正贰,力推之。比锡爵至,与时行合,反出疏力排植等,植等遂去。时时行为首辅,许国次之,三人皆南畿人,而锡爵与时行同举会试,且同郡,政丵府相得甚。然时行柔和,而锡爵性刚负气。十六年,子衡举顺天试第一,郎官高桂、饶伸论之。锡爵连章辨讦,语过忿,伸坐下诏狱除名,桂谪边方。御史乔璧星请帝戒谕锡爵,务扩其量,为休休有容之臣,锡爵疏辨。以是积与廷论忤。

时群臣请建储者众,帝皆不听。十八年,锡爵疏请豫教元子,录用言官姜应麟等,且求宥故巡抚李材,不报。尝因旱灾,自陈乞罢。帝优诏留之。火落赤、真相犯西陲,议者争请用兵,锡爵主款,与时行合。未几,偕同列争册立不得,杜门乞归。寻以母老,连乞归省。乃赐道里费,遣官护行。归二年,时行、国及王家屏相继去位,有诏趣召锡爵。二十一年正月,还朝,遂为首辅。

锡爵在阁时,尝请罢江南织造,停江西陶器,减云南贡金,出内帑振河南饥,帝皆无忤,眷礼逾前后诸辅臣。其救李沂,力争不宜用廷杖,尤为世所称。特以阿并封指被物议。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锡爵遂屡疏引疾乞休。帝不欲其去,为出内帑钱建醮祈愈。锡爵力辞,疏八上乃允。先累加太子太保,至是命改吏部尚书,进建极殿,赐道里费,乘传,行人护归。归七年,东宫建,遣官赐敕存问,赉银币羊酒。

三十五年,廷推阁臣。帝既用于慎行、叶向高、李廷机,还念锡爵,特加少保,遗官召之。三辞,锡爵亦自阖门养重,竟辞不赴。又三年,卒于家,年七十七。赠太保,谥文肃。

(选自《明史列传二十四·王锡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B. 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C. 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D. 既而郎中赵南星斥/侍郎赵用贤放归/论救者咸遭谴谪/众指锡爵为之/虽连章自明/且申救/人卒莫能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试,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第一名称为“状元”。

B. 夺情,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以素服办公。

C. 首辅,明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或称“元辅”主持内阁大政,职权最重。

D. 元子,指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中国古代社会的承袭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锡爵不仅科考成绩优秀,而且仗义执言。由于所作所为得罪了违背丧制的首辅张居正而被压制,但是也因与张居正不和,后被人极力推举进入内阁任职。

B. 王锡爵爱惜名誉,有时显得心胸不够宽广,被人视为没有涵养,儿子王衡考取顺天试的第一名,遭到言官议论,王锡爵上奏辩驳,言辞激愤,议论者受到惩罚。

C. 在边疆的问题上,王锡爵有真知灼见。西部边疆遭受到少数民族侵犯,王锡爵力排众议,反对出兵抗击,主张和平解决,建议未被采纳,不久接连奏请回乡探亲。

D. 在首辅任上,王锡爵有得有失,世人也有保有贬。他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受到皇帝的宠爱;但一些行为受到人们非议,于是王锡爵屡次上奏称病请求退休。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正以锡爵形己短,益衔之,锡爵遂不出。

(2)御史乔璧星请帝戒谕锡爵,务扩其量,为休休有容之臣,锡爵疏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十三五’规划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

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乌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

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新网北京8月8日电(记者张尼)日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

从另一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日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问责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方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人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B.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批督察又已全面启动。

C. 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

D. 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政府有责,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

C.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坝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元的生态服务价值。

D. 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

E.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