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月 红酒 风月是相思镇剧团里的台柱子,扮相俊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风月

红酒

风月是相思镇剧团里的台柱子,扮相俊美,嗓音稍稍带些鼻音儿,听起来反而格外有韵味。剧团有三四十人,旦角演员也不少,却只有风月是科班出身。省戏校毕业后分到团里,一来就挑大梁。

风月扮演过许多角色,《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断桥》中的白娘子,《龙风呈祥》里的孙尚香。最拿手的两出戏是《秦雪梅》和《铁弓缘》。

风月考入戏校时年龄还小,选什么行当自己做不了主。不过这也没关系,注定吃这碗饭了,只要不演媒婆,不演大花脸都成。风月心中暗想。

风月的授业老师姓萧,她深知选一个合适的青衣演员有多难。十几个俊丫头排成两行,萧老师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挨个儿相看。风月站最后一排,萧老师在她面前驻足不前。这个小丫头柳叶眉,丹凤眼,不用勒头眉眼都向上挑,羞羞看人一眼,就低下头笑,不声不响,安静得像朵栀子花。萧老师问一句,风月柔柔回一句,嗓音像画眉子叫。萧老师拉着风月的手走到一边,说愿不愿学青衣?风月使劲点点头。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是做演员最基本的艺术修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风月比别人学得都上心。风月一个“卧鱼”没做到位,萧老师手中的板子就敲过来了。风月“呀”一声,摸着被打痛的胳膊,眼泪成对儿成对儿地掉,宛如梨花带雨,楚楚动人。萧老师后悔自己下手重了。

玉不琢,不成器。梨园行自古以来有陋习,老艺人们爱说“打戏”,出师后即便是红遍天下,学戏时挨打总是难免。萧老师曾是当红的大青衣,也是这么过来的。萧老师取来一枚新鲜的生鸡蛋,细心地把蛋黄分出,仅留下蛋清,轻轻揽住风月,在她已经青紫的胳膊上涂抹,怜爱不已。我不怪萧老师,你是为我好呢……风月抽泣着,反过来却安慰萧老师。即便是哭,也能咬字分明,萧老师仔细端详着风月还挂着泪珠的小脸,心中一动。

萧老师说,一个好演员不能过于单一,梅兰芳梅大师正工青衣,可刀马戏、闺门旦都拿得起放得下。老师没有门户之见,你学学闺门旦吧,《秦雪梅》这样的悲情戏也适合你。风月答应了。

秦雪梅这个剧中人物的行当属于闺门旦。在《哭灵》一折中,有这么一句:秦雪梅见夫灵悲声大放,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秦雪梅拿着祭文,手抖得如同风中秋叶。可别小看这个抖手,那是个功夫,风月苦练多日,还是不得要领。风月急得直跺脚。萧老师逗她说,去集市上买条活鱼,把手放松,顺着劲儿,随鱼而动。细细揣摩,反复练习,功夫到了,自然就会。

风月却当真了。那时她是个学员,没钱买鱼。伊茗湖畔经常有人垂钓,风月就趁课余时间跑到这里,静静地蹲在人背后,看见人家钓上一尾活蹦乱跳的鱼,就忙不迭地帮着把鱼钩取下,有意在手中多拿一会儿找感觉。钓鱼人都喜欢这个文文静静不爱说话的小姑娘,鱼一咬钩,就冲风月使眼色打手势招呼她过来捡鱼。后来知道风月是戏校的学生,拿活鱼是为了练习基本功,越发喜欢她了。有个老伯还送她一只红色小水桶,钓了鱼专门送到风月的住处。

手势语言在戏剧中被称为演员的第二张脸,风月一次次抓鱼,一遍遍地找感觉,终于掌握了其中的奥妙。萧老师发现,这丫头双手动起来,表现力极强,尤其听说她真的练抓鱼,惊讶极了。

上了妆的风月一袭白衣,宛如天人。手拿祭文,跪拜在商公子灵前,一声“商──郎──”,凄艳哀绝,荡气回肠,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尤其是唱到,“商郎夫你莫怨恨莫把我想,咱生不能同衾死也结鸾凰”时,风月藏在水袖里的双手上下抖动,犹如白蝶飞舞,银花翻卷,凄美空灵,令人眼花缭乱。

一下台,萧老师就把风月抱住了,说丫头,你抓了多少条活鱼呀。

在团里挑大梁的风月有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后来和花脸海椒结合了,事业上顺风顺水,家庭美满幸福,风月依然是剧团的台柱子,青衣,闺门旦甚至刀马旦都拿得起放得下,可谓文武全才,色艺双绝。

真正让风月名声大震的是《铁弓缘》这出戏,花旦、青衣、小生、武生四个行当全在一出戏里集于一人之身,唱念做打缺一不可。风月把青春貌美武艺高超的太原守备之女陈秀英演活了。

就在《铁弓缘》这出戏赴京演出的前夕,风月突然病了。这一倒下,就是小半年。

病愈后的风月基本没有变化,就是手抖动得厉害,连一小杯水也端不牢。风月郁闷地问海椒,我还能不能上台了?海椒说能,《铁弓缘》咱不能演,还演不了《秦雪梅》?风月含着眼泪笑了

萧老师闻讯,心疼坏了,心急火燎专程赶来探望风月。

师徒俩深情地望着对方,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半晌,风月好像想起了什么,就把一双手举到萧老师面前,眨了一下眼,说,萧老师,要是现在练习抖手,我就不用去抓活鱼了吧? 

青衣风月话说得很轻松,那神态,像个俏皮的小花旦。

1.下列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风月成为剧团里的台柱子是因为它不仅扮相漂亮,嗓音有韵味,而且是剧团里唯一的科班出身。

B. 萧老师在挑演员的时候,从左往右又从右往左挨个看,最后在风月的面前驻足不前,萧老师的表现从侧面表现出风月的漂亮。

C. 萧老师是个对学生既严格又怜爱的好老师,梨园行当里学戏挨打是常有的事,萧老师因风月动作不到位打了风月后常常自责不已,给风月涂抹蛋清以减轻风月的疼痛。

D.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法,插入了风月考戏校的经过,既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风月漂亮文净,又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行文有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

2.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风月的性格特点。

3.鉴赏文中画线的语句。

(1)风月藏在水秀里的双手上下抖动,犹如白蝶飞舞,银花翻卷。凄美空灵,令人眼花缭乱。

(2)风月含着眼泪笑了。

 

1.C 2.①文静。羞差看人一眼,就低下头,不声不响;钓鱼人喜欢这个文文静静的女孩。②刻苦勤奋。风月比别人学得都上心。用抓活鱼的方法来练抖手。③善解人意。被萧老师打后看到萧老师心疼时反过来安慰萧老师。④乐观豁达。生病后手抖得厉害,不能演《铁弓缘》了,还能和萧老师开玩笑。 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风月表演的抖手动作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一种凄美空灵的美感,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和细节描写,“含着泪”写出风月因病不能演出代表她的巅峰之作《弓铁缘》的痛苦之情,“笑了”既写出了丈夫的开导让风月的痛苦之情得以减轻,又表现出风月乐观豁达的性格。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试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结构、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C项“萧老师因风月动作不到位打了风月后常常自责不已”言重了。 2.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结合文本概括分析风月的性格特点。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题。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描写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分析。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还要关注文中作者或他人对其的评价性语句。从风月的神态、动作“羞羞看人一眼,就低下头,不声不响”,可见风月文静;从风月学青衣比别人学得都上心,用抓活鱼的方法来练抖手,可见风月刻苦勤奋。再从被萧老师打后看到萧老师心疼时反过来安慰萧老师一事,可见其善解人意。最后从生病后手抖得厉害,不能演《铁弓缘》了,还能和萧老师开玩笑,可见其乐观豁达。答题的要先概括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脫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关,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B. 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C. 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D. 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B.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C. 从印度传过来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D. 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B. 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C. 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D. 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45年,美国作家亨利·棱罗为了学习如何更审慎地生活,搬到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生活,他说,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国为有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问题】请仿照上面的示例运用归谬法写一段话,反驳下面的观点。

观点: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归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171214日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余光中一生横跨文学四大领域,一手写诗一手写散文,还涉足文学评论和翻译,仅就诗歌而言,成就比《乡愁》更高的也不在少数。可是____?这并不是因为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在大陆出版不多,人们对他了解不够,____。这首诗流行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波动迁徙的阶段,许多人从家乡出发外出打工、创业,一年难得回家一趟,难免思乡情切;后来,随着城乡大规模变迁,许多人的故乡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模样,这时候____,进而产生浓烈的乡愁意识。

 

查看答案

丁航为给朋友的父亲祝寿,挑选了几副对联,其中得体的一项是(    )

A. 杏花春雨韶华丽  椿树云深淑景长    B. 天朗气清延晷景  良辰日吉祝慈龄

C. 日长萱草连云秀  风静兰芽带露香    D. 梅子绽时酣厦雨  萱花称满霭慈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