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建筑艺术

李泽厚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那时便已出现,它最终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进入新阶段,一股追求华美的建筑热潮蔓延开来,大概到秦始皇并吞六国后大修阿房宫时达到最高点,从记载两千年前秦代宫殿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即供世上活着的君主们居住的场所,大概从新石器时代的所谓“大房子”开始,中国祭拜神灵即在与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而不是在脫离世俗生活的特别场所。在这里,建筑的平面铺开的有机群体,实际已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使人在慢慢游历一个复杂多样楼台亭阁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安适和环境的和谐。

中国建筑讲究建筑物的严格对称,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理性)。所以,就单个建筑来说,它确实相对平淡,但就整体建筑群而言,它却结构方正、气势雄浑。它不是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而是以整体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非常简单的基本单位却组成了复杂的群体结构,形成在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的风貌。这种本质上是时间进程的流动关,在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也同样能表现出来,这方面又显出线的艺术特征,因为它是通过线来做到这一点的。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和装饰,在视觉上占有重要地位,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呈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特点,而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就是由印度传来的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也终于中国化了。它不再是体积的任意堆积,也不是垂直一线上下同大,而是表现出中国式的节奏美。也由于是世间生活的宫殿建筑,供享受游乐而不只供崇拜顶礼之用,从先秦起,中国建筑便充满了各种供人自由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绘画、雕塑)。

随着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显示威严庄重的宫殿建筑的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迂回曲折、趣味盎然、以模拟和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空间有畅通,有阻隔,变化无常,出人意料,可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和情感。这种仍然是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却表现着封建后期文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思想。它们的浪漫风味更浓了。但在中国古代文艺中,浪漫主义始终没有过多地越出古典理性的范范围,在建筑中,它们也仍然没有离开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的基本原则,仍然是把空间意识转化为时间进程;渲染表达的仍然是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而不是超越现实的宗教神秘。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国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在结构上讲究严格对称,讲究群体配合,但是在对称中又有变化,体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B. 中国建筑中宫殿的建造特点把空间意识转化为了时间进程,因此体现了神灵祭祀和世俗生活的统一。

C. 中国建筑颇具规模的木建筑形式可追溯到《诗经》出现的时代,这个时期的建筑已具有审美功能。

D. 中国建筑不同于欧洲或印度的建筑,并且从先秦时它就充满了供人玩赏的精致的美术作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经》等古代文献中的“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体现出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的特点。

B. 中国木结构建筑的屋顶形状、装饰与房屋宽厚的正身、阔大的台基等配合,使建筑呈现出情理协调、舒适实用、节奏感强的特点。

C. 从印度传过来带有宗教性质的宝塔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它到了中国后就变得中国化了,具有鲜明的节奏美。

D. 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和意识形态都有了变化,中国宫殿建筑严格的对称性被打破,有趣的园林建筑艺术日益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建筑多专注群体建筑,而不以单一的独立个别的建筑物为目标,中国建筑是以整个建筑群的结构布局、制约配合取胜的。

B. 中国建筑不以单个建筑物的体状形貌取胜,个体建筑物的空间形式上显示出线的艺术特征,体现出时间进程的流动美。

C. 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

D. 园林建筑和宫殿建筑相比浪漫风味更浓了,但没有脱离建筑物平面铺展的理性精神,仍以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

 

1.B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进行逐项比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范围失当等问题。本题中B项强加因果,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2.试题分析:A项,原文第一段是说“如晕斯飞”,“作庙翼翼”等描写说明的是中国木建筑在《诗经》出现的时代已颇具规模并具有审美功能,而不能说明“中国主要建筑大都是宫殿建筑”,故选项A错。 3.试题分析:C项“从大修阿房宫开始,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错,作者在文中举阿房宫的事例的目的是说明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要求高,文中并没有提到中国建筑最大限度利用木结构的可能和特点的开始时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845年,美国作家亨利·棱罗为了学习如何更审慎地生活,搬到了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的一间小木屋生活,他说,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谬法”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谬:如果说“核电站国为有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问题】请仿照上面的示例运用归谬法写一段话,反驳下面的观点。

观点: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所以上大学是没用的。

归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0171214日诗人余光中先生病逝,余光中一生横跨文学四大领域,一手写诗一手写散文,还涉足文学评论和翻译,仅就诗歌而言,成就比《乡愁》更高的也不在少数。可是____?这并不是因为余光中的诗文作品在大陆出版不多,人们对他了解不够,____。这首诗流行的时候,也是中国社会出现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波动迁徙的阶段,许多人从家乡出发外出打工、创业,一年难得回家一趟,难免思乡情切;后来,随着城乡大规模变迁,许多人的故乡变成自己不认识的模样,这时候____,进而产生浓烈的乡愁意识。

 

查看答案

丁航为给朋友的父亲祝寿,挑选了几副对联,其中得体的一项是(    )

A. 杏花春雨韶华丽  椿树云深淑景长    B. 天朗气清延晷景  良辰日吉祝慈龄

C. 日长萱草连云秀  风静兰芽带露香    D. 梅子绽时酣厦雨  萱花称满霭慈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统计,阿里巴巴旗下天猫、淘宝2016年“双11”最终成交易额为1207亿,2017年“双11”冲破1500亿元对他们面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B. 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心他人的病态心理。

C. 针对我市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的问题,省市领导纷纷表示,高污染排放量不是一个表面数字,所以既要我们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D. 今年下半年,观众朋友们对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战狼(二)》、《芳华》等国产影片的好评如潮,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英雄与信念的争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