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生活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

请以“生活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特别提醒:请将作文题抄写到答题纸作文部分的相应横线处。

 

生活的味道 人生如五味瓶,喜怒哀乐因此也样样俱全。但是,有些味道是不受欢迎,不讨人喜欢的,但这也是难免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说:“世界无味,纯属全淡。”其实不然,淡的不是人生,而是人心,怀有一颗淡淡的心,就不能感受世界万物和生活的美好。所以,人应该怀有一颗五彩的心,拥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的感觉和喜怒哀乐的情趣。 我们应该多体会生活的味道,这样才能体会人情世故与冷暖才更有利于了解到人,帮助别人,走进别人的生活。如果人们只品尝一种味道的话,就会使人陷入心理的误区,走向极端,又一位哲学家曾说过:“量的积累会达到一个质变。”如果人一直在品尝田头的话,那么就会有很苦的味道等待。反之人如果一直在苦难中成长的话,只要努力,就会尝到甜头。中国又有一句俗话:“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也要适可而止,尝尝酸的,品品苦的,天天辣的,换换口味。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会单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生活的味道,也只有这样,人才可以在情形中活着…… 算,给人带来生活的苦楚,给人带来北上的愁,但只要你就正好心态,认清事物,或者掌握好方法,就会摆脱’酸”的味道。 苦,是最不受欢迎的,但之者往往喜欢它。因为它是这四种味道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因为它可以使人看清世界,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明白是非,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奋发图强。 辣,虽让有限年龄,但无限乐趣。偶尔运照世界的激情,明白世界所存在的一些奇异的奥妙,只要你去体验,就会觉得世界的不平凡,单调。你还可以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并置身于其中。 甜,使人人想要的一种味道,但想得到着红味道的人却用各种手段去拥有它,所以有好也有坏所谓福祸之所伏兮,且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十年寒窗,前日练兵,都是长期积累所尝试甜头的方式,一鸣惊人,则是短期得到的。但无乱如何,我都要劝君一句光明正道为底线,切不可越过。 无论错与对,是与否,人应该多拥有未决,不仅处于品食上,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上,只有这样,生活才会像一道多姿多彩的彩虹,人生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味道,酸甜苦辣,才是我生活的全部。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审题时,可根据命题中的关键词“味道”构思立意。“味道”本义是“舌头接触东西时的感觉”,比喻义是“某种感受”。即在自己的生活中,经历的真切、深刻、难忘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启发了自己的人生和收获。从题目上来看,本文更适合写记叙文,或者记叙性的散文。如果写记叙文,“生活的味道”,那就要通过叙事写出生活的一点感受或一些感受,这种感受用比喻的手法说即是“味道”。要通过叙事来说明:生活究竟有何种味道,要明确,这味道是甜?是苦?还是其他味道?这一点一定要明确。要注意选取典型的事例,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及文章内容。还要注意运用记叙、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果写记叙性散文。注意散文的特点——“形散而意不散”,它讲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段,来表达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散文,都要注意:选材要从生活来,写事件,最好写自己参与的事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有细节描写。如写一件事,描写细腻一些,要写出点波澜。如果写两件事,两件事应该是有关联的,如都写学习方面的事件,可从“苦”写到“甜”,体现前后的逻辑关系,又能提高文章立意:只有经过生活的苦,才能尝到生活的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文后各题。

壶口的黄河

肖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黄河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4.文章结尾强凋“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3)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师者,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____________,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8)民为贵,_____________,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把下列选自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4)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列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韩愈

①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皆当世名人。

②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③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间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于山水间,其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有云:“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④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⑤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⑥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与皆当世名人          游:游玩,游览

B. 出为刺史                例:按惯例

C. 于山水间              肆:放任,纵情

D. 播州                  诣:到,往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墓志铭:古代文体的一种,刻石纳入墓内或墓旁,表示对死者的纪念,以便后人稽考。

B. 皇考:古时在位皇帝对先皇的尊称,后引申为对先祖的尊称,在文章中指先父。

C.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D. 京师:指帝王的都城,在文章中指东京汴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柳子厚“为政”与“为人”两个方面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