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许攸先为曹操献上...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三国演义》中许攸先为曹操献上火烧鸟巢之策,后又献上水淹冀州之计,但他恃功自矜,惹怒众将,虽有所醒悟,仍被许褚杀害。

B. 《欧也妮·葛朗台》中当欧也妮感到夏尔不再如二十岁时怀有浪漫和温情时觉得“船已沉入大海”,就如同迫遇到特别伤心的劫难。

C. 《边城》 中老船夫带着遗憾死后,翠翠哀痛欲绝,纯朴的茶峒人纷纷前来帮助料理后事,老马兵的“你放心,一切有我”给她温暖。

D. 《茶馆》中康大力见到刘麻子就想咬他几口,表现其对刘麻子充满了无限的仇恨;他和康顺子相侬为命,相互之间有着深深的爱。

E. 《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海上与鲨鱼进行了长时间的搏斗,已经很累了,仍多次想起和狮子、孩子一样象征力量与青春的棒球球星迪马吉奥。

 

A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中外名著的能力。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做到详知细节,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此题A项,“有所醒悟”错误,应为“执迷不悟”;D项,康大力应为康顺子,该情节在第二幕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材料,完成后面各题。

王荆公辞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脱去世故,平生不以势利为务,当时少有及之者。然其诗曰:“穰侯老擅关中事,长恐诸侯客子来。我亦暮年专一壑,每逢车马便惊猜。”既以丘壑存心,则外物去来,任之可也,何惊猜之有?是知此老胸中尚蒂芥也。陶渊明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然则寄心于远,则虽在人境,而车马亦不能喧之。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5处)

2.“王荆公”指的是      (人朽) 。古人习惯将      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3.王荆公和陶渊明对待世事有什么区别?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自古以来,“知”“和“行”孰难孰易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知”容易“行”很难,也有人说“行”容易“知”很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书大写之“我”

张世英

人们不敢多谈个性解放。仅就学术界、思想界而言,据我所知,谈集体攻关,可以气壮山河;谈个人创造,则人多嗫嚅。谈弘扬国学,则儒家至上,伦常为重;余皆次之,或不足道,大有独尊儒术之势。何以故?皆“属性化自我”湮没、掩盖“个体性自我”之流弊也。

心理学家朱滢先生通过调查指出:“东方亚洲文化培育了互依型的自我,而西方文化培育了独立型的自我。中国人更依赖于别人的观点,而英美人依赖自己的观点。”难怪中国人总爱听从外在权威和权势的意见,而不敢见由己出。

当今之中国正强调发展科学,而科学以“主体一客体”式的思维方式为基础,以发挥个体性自我的主体性为前提。中国传统的“互依型自我”缺乏西方人所讲的对宇宙自然之必然性的依赖,因而不重理性思维,不重自然科学。如果一味强调,一味把“个体性自我”湮没于“属性化自我”之中,以依赖社会群体、依赖他人为至上原则,则必然抹杀个人的独立创造性,即使在科学上也能做出某些成绩,但不可能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成就。我们不能笼统地反对集体主义,但我以为集体主义只能是发挥自我创造性的一种补充,绝不能沦为颂扬集体领导人物的工具。然而,我国的现实似乎就是集体主义抑制了个人的独立创造性。我国科学上出现不了像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巨人,其在此。

把“个体性自我”从社会群体中突显出来,也是发扬民主、尊重基本人权和平等自由的前提。人生而在权利方面平等自由,也就是说人皆有独立的个体性自我。一味强调“属性化自我”,依赖群体,依赖他人,抑制“个体性自我”,抹杀自我的独立性和个性,用普遍性抑制差异性,只准说相同的话,听不进不同的声音,这种自我观必然成为发扬民主、维护人权的障碍,甚至变成专制主义的理论依据。

清代画家松年说:“吾辈处事,不可一事有我,唯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也。”处世待人,的确要有儒家所讲的“仁”德之公心,“不可一事有我”,这里的“有我”,私心之谓也。但作画之类的审美意识,则“必须处处有我”,这里的“有我”,独立的个体性自我之谓也。实际上,松年所讲的在“处世”方面“不可一事有我”,如果这里的“我”不是指私心,而是指个体性自我,则“处世”也“必须处处有我”。因为只有“个体性自我”才是从社会群体中显现出来的自我,因而也是超越了世俗功利关系的自我,这种自我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说的“童心”和“真心”,吾辈若能处处以“童心”“真心”待人“处世”,重义轻利,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独立性,那该是一副多么美妙的“和而不同”的局面啊!

其实,如前所述,科学家也需要“有我”,道德意识和政治意识,也需要“有我”。西方文字,“我”字大写,中国人则爱自称“鄙人”,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洪流中,我们中国人也该改变一下老传统,在世界文化史上堂堂正正地写上一个大写的“我“字,做一个大写的人。

1.文章中“互依型自我”的人有哪些表现?

2.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

3.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黄  金

鲁彦

陈四桥四面围着山,不通轮船,不通火车,村里的人不大往城里去,城里的人也不大到村里来。但每一家人家却是设着无线电话的,关于村中和附近地方的消息,无论大小,他们立刻就会知道,而且仿佛是他们自己做的一般。

一天清晨,如史伯伯手里拿着他儿子伊明的信,一封不很如意的信。信中说,最近不能寄钱来。而年关将至,如史伯伯钱快要用完了。他知道,家中这十几元钱用完时是没有地方去借的。虽然陈四桥尽多有钱的人家,但你还没有开口,他们就先说他们怎样的穷了。三天后,又是他们远租的死总,必须做两桌羹饭。

三天过去,便是做羹饭的日子。如史伯伯一清早便提着篮子到三里外的林家塘去买莱,

簿子上写着,这一天羹饭的鱼,必须是支鱼。但寻遍鱼摊,如史伯伯看不见一条支鱼,不得已,他买了一条米鱼代替。米鱼的价钱比支鱼大,味道也比支鱼好,吃的人一定满意的,他想。

晚间,羹饭供在祖堂中的时候,亲房的人都来拜了。大房这一天没有人在家,便派叔伯兄弟阿黑来代大房,二房轮着吃的是阿安。阿黑平常对如史伯伯是很恭敬的。这一天不知怎样,他有点异样:拜过后,他睁着眼睛,绕着桌子看了一遍,像在那里寻找什么似的。如史伯母很注意他。随后,他拖着阿安走到屋角里,低低的说了一些什么。

酒才一巡,阿黑便先动筷箝鱼吃。尝了一尝,便大声的说:“这是什么鱼?米鱼!簿子上明明写的是支鱼!做不起羹饭,不做还要好些!”

如史伯伯气得跳了起来,说:“阿黑,支鱼买不到,用永鱼代还不好吗?哪种贵?哪种便宜?哪种好吃?哪种不好吃?”

“支鱼贵!支鱼好吃!”

“米鱼便宜!米鱼不好吃!”阿安突然也站了起来说。

如史伯伯气得呆了。“人家儿子也有,却没有看见过连羹饭钱也不寄给爹娘的儿子! 米鱼代支鱼!这样不好吃!”阿黑左手拍着桌子,右手却只是箝鱼吃。

“你说什么话!畜生!”如史伯母从房里跳了出来,气得脸色青白了。“没有良心的东西!你靠了谁,才有今天?绑在屋柱上,是谁把你保释的?你今天有没有资格说话?今天轮得到你吃饭吗?”

“从前管从前,今天管今天!我是代表大房!明年轮到我当办,我用鲤鱼来代替!鸭蛋代鸡蛋!小碗代大碗!”阿黑似乎不曾生气,这话仿佛并不是由他口里出来,由另一个传声机里出来一般。他只是喝一口酒,箝一筷鱼,慢吞吞地吃着。如史伯母还在骂他,如史伯伯在和别人谈论他不是,他仿佛都不曾听见。

几天之后,陈四桥的人都知道如史伯伯的确穷了。时日在如史伯伯夫妻是这样的艰苦,这样的沉重,他们俩都消瘦了,尤其是如史伯伯。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一匹拖重载的驴子,挨着饿,耐着苦,忍着叱咤的鞭子,颠蹶着在雨后泥途中行走。但前途又是这样的渺茫,没有一线光明,没有一点希望。

夜上来了。他们睡得很迟。他近来常常咳嗽,仿佛有什么梗在他的喉咙里一般。时钟警告地敲了十二下。四周非常的沉寂。如史伯伯也已入在睡眠里。

钟敲二下,如史伯伯又醒了。他记得柜子里只有小洋八角,他预算二十四那一天就要用完了。伊明为什么这几天连信也没有呢?现在已是二十三,最末的一天,一切店铺里的收账人都将来坐索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耻辱!六十年来没有遇到过!不幸!不幸!忽然,他倾着耳朵细听了,仿佛有谁在房子里轻着脚步走动似的。

忽然,他倾着耳朵细听了,仿佛有谁在房子里轻着脚步走动似的。

“啊!伊明的娘!伊明的娘!起來!起来!”他一面叫着,一面翻起身点灯。如史伯母吓了一惊,发着抖起来了。衣橱门开着,柜子门也开着,地上放着两只箱子,外面还丢着几件衣服。“有贼!有贼!”如史伯伯敲着板壁,叫着说。住在隔壁的是南货店老板松生,他好像没有听见。

如史伯母哭着说:“明天,我们到林家塘警察所去报告。”

“没有钱,休提起警察!”如史伯伯狠狠的说,“而且,你知道,明天如果儿子没有钱寄来,不要对人家说我们来了贼,不然,就会有更不好的名声加到我们的头上,一班人一定会说这是我们的计策,假装来了賊,可以赖钱。你想,你想,在这样的世界上,最好是不要活着!”

如史伯伯叹了一口气,躺倒在藤椅上。

过了一会,他的青白的脸色渐渐绯红起来,微笑显露在上面了。他梦见阳光已经上升,

充满着希望和欢乐的景象。阿黑拿着一个极大的信封,驼背一耸一耸地颠了进来,满面露着笑容。红字上盖着墨笔字,是清清楚楚的“陈伊明”。如史伯伯喜欢得跳了起来,拆开信,以下这些字眼就飞进他的眼里:

儿已在任秘书主任,兹先汇上大洋二千元,新正再当亲解价值三十万元之黄金来家。

而门外早已走进来许多人,齐声大叫:“老太爷!老太太!恭喜恭喜!”

阿黑,阿安都跪在他们的前面,磕着头。

(有删改)

1.简要分析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陈四桥人们的生活状态。

3.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如史伯伯怎样的心理?

4.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枚《阿房宫赋》)

(5)_________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             (社甫《望岳》)

(7)故知足不辱,_________________,可以长久。   (老子《道德经》)

(8) __________________,本固邦宁。             (《尚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