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课内文言文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

课内文言文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词语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距关,毋内诸侯

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奉卮酒为寿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2分)

A为之奈何                         B约为婚姻

C秋毫不敢有所近                   D项伯许诺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之奈何                  我呼入

B.吾得兄事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君安项伯有故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          所以遣将守关

4.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A.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B.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感谢项王。

C.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D.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明天早晨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5.《鸿门宴》中的刘邦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无赖。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加以评判,并谈谈你的看法。(3分)

 

1.C 2.B 3.C 4.D 5.我认为刘邦是个英雄,因为他懂得用人之道,有心计,很清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来不显得自作主张,二来能让部下觉得受重视。例如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实际上这明明是刘邦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却说别人劝他这么做的,可见他很聪明,还有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表面上,刘邦在问这可怎么办呀?实际上他心里也有想法,但他想听张良的建议。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说明刘邦很谨慎,他有怀疑的地方想要问清楚。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说明刘邦会做人,没有什么比尊敬和礼遇更让人高兴的了。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说明刘邦能审时度势,清楚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敌不过项羽,尽量小心,不让项羽察觉到他有称王之心。综上所述,刘邦是个聪明而又识时务的英雄。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应明白确定通假字的要领:当按照某字的平常意义不能解释全句意思的时候,就应当想到是不是通假字;通假字大多从同音字(或音近字)、形近字中寻找。题中,A句中,“内”通“纳”;B句中,“要”通“邀”;D句中,“倍”通“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三

罗伯特·索耶,这位加拿大“科幻教父”,曾包揽雨果奖、星云奖和坎贝尔奖三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奖项。他出版了22部长篇科幻小说,包括“恐龙三部曲”、《金羊毛》、《计算机中的上帝》。与此同时,这位科幻大师还是政府机构、科研部门甚至跨国公司的座上宾。他常年担任“探索”频道加拿大版的评论员,为《科学》和《自然》杂志撰写专栏,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顾问,甚至在谷歌、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咨询顾问。

听起来,这些工作都和科幻创作不沾边。有一次,他为加拿大政府做法律方面的顾问,“未来医学可以通过DNA的读取来预测众可能患上某些疾病,这涉及个人隐私。假如这个隐私触及到有基因疾病的人的丈夫,孩子们的知情权时,哪一方是需要保护的呢?这就是他们邀请我们帮忙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索耶看来,“科幻是现实的镜子”,科幻作家不应只是空想,而应该担负起批判现实的责任。

事实上,这也是科幻界的传统。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作了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这部关于生物科学的小说,第一次提及生物伦理学。如今,生物伦理学已经是一门成熟的学科,用索耶的话来说,“这个学科就是由科幻小说创造的”。见证科幻作家的远见卓识最终变成现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包括凡尔纳描写的月球之诱、潜水艇;英国作家威尔斯描写的立体空战、坦克等。1944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逼真地描述了原子弹的技术细节,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他们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密。阿瑟·克拉克1945年就详细描述了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今天卫星所在的轨道因此被称为“克拉克轨道”。还有阿西莫夫经常提及的人形机器人在今天的实验室中越来越常见。

在索耶看来,科幻小说的公共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让公众不被社会阴暗面俘虏,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另一方面,科幻小说培养公众长远的眼光,让人们学会思考未来。科幻不仅预测未来,亦可预防未来。科幻小说不仅关于科学技术,也关乎理性和价值观。核武器、环境危机等诸多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头顶,许多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也渲染末日降临的场景,其中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在我们周围悄然发生……但是,尽管人类在前进过程中有曲折和失误,我们还是希望未来会像威廉·福克纳所说的:“人类不仅会生存下去,而且终将获得胜利。”

(取材于张渺、张莹《政治家都该读科幻小说》)

1.根据“材料三”没有体现罗伯特·索耶“科幻是现实的镜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罗伯特·索耶通过DNA来预测人类疾病

B. 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提及生物伦理学

C. 卡特·米尔《生死界线》描述原子弹的技术细节

D. 阿瑟·克拉克描述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网络

2.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亦可预防未来”中的“未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DNA读取技术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②人形机器人在研究实验中越来越多

③核武战争毁灭地球

④环境危机导致人类末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小说只有一句话:“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请在上面三则材料中任先一种对于“科幻小说”特征的理论描述,分析这篇小说被称为“科幻小说”的原因。

 

查看答案

材料二

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中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小说讲述了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三体问题本来是个古老的物理学问题,牛顿当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卷“论物体的运动”中就提到过。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想象中的三体世界以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规律。作品讲述了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并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更高级的文明,发生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小说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这部作品既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反省,也是一种超载。

德米特里·比伦琴在《幻想作品的现实主义》中认为科幻作品的题材可以表述为:“面对着未来的人及人类,面对着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但却可能是隐藏在进步的地平线后或自然界中的未来的人及人类。”文学的关注对象是人,科幻文学关注的是“面对着未来”的人,这是科幻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最根本的区别。他认为工业革命使得第一批科幻作家的作品集中在技术发展前景上。但是时代在转变,未来世界中人将是什么样子?未来将给人带来什么?在遥远的未来将发生什么和人有关的事情?我们很清楚地感觉到,这种未来很快就要到来。在幻想越来越迅速变成现实的当今,如果不想象未来,连现实本身也将不可理解。科幻作品的“科学——技术”这条线,最终会在它的创作中与一般文学的“社会——心理学和哲学”这条线汇合。

(取材于网络《关于我国科幻文学调查研究课题的报告》)

1.根据“材料二”,不属于《三体》获得世界级认可原因的一项是

A. 描述了不可思议的未来生存图景    B. 蕴含了触手可及的现实性

C. 解决了牛顿提出的三体问题    D. 反省并超越了人类文明

2.根据“材料二”内容判断,下列不属于德米特里·比伦琴对科幻作品题材理解的一项是

A. 前沿科技    B. 幻想中的自然

C. 面对未来的人    D. 不可理解的现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一般人最早接触到的是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但十分单纯,像一个个色彩醒目的符号。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中,人类在文学中的主角地位让位于另一个文学史上首次出现的意象——大机器。大机器以“鹦鹉螺号”潜艇、机器岛和登月大炮的形象出现。【甲】像《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样没有大机器出现的小说,地球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乙】取代了人。同时,凡尔纳所代表的新生的科幻文学,把传统主流文学中占统治地位的人与人的关系转换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转换为文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灵魂。

主流文学描写已经创造的世界,科幻文学则创造世界再描写它。科幻小说中的历史来自于作者想象中的世界。有这样一篇名为《奇点焰火》的科幻小说,描写在一群超级意识那里,用大爆炸方式创造宇宙只是他们的一场焰火晚会,一个焰火就是一次创世大爆炸,进而诞生一个宇宙。当我们的宇宙诞生时,有这样的描写:

“这颗好!这颗好!”当焰火在虚无中炸开时,主体!欢呼起来。

“至少比刚才几颗好,”主体2懒洋洋地说,“暴胀后形成的物理规律分布均匀,从纯能中沉淀出的基本粒子成色也不错。”

焰火熄灭了,灰烬纷纷下落。

“耐心点嘛,还有许多有趣的事呢!”主体1对又拿起一颗奇点焰火要点燃的主体2说,他把一架望远镜递给主体2.“你看灰里面,冷下来的物质形成许多有趣的微小低熵聚合。”

“嗯,”主体2兴趣着望远镜说,“他们能自我复制。还产生了微小的意识……他们中的一些居然推测出自己来自刚才那颗焰火,有趣……”

短短二百字,却在时空上囊括了我们的宇宙自大爆炸以来150亿年的全部历史,包括生命史和文明史,还展现了我们的宇宙之外的一个超宇宙的图景。又如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奥德赛》,描述了人类从诞生直至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全过程。从百万年前原始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到人类对近地空间和月球的探索,直到宇航员在土星探险的终点跨超时空之门进入宇宙深处,使文明完成从个体到整体的升华。作者笔端轻摇、纵横十亿年时间和百亿光年的空间,使主流文学所描述的世界和历史瞬间变成了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科幻急剧扩大了文学的描写空间,也使得我们有可能从对整个宇宙的描写中更生动也更深刻地表现地球和人类。

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

(取材于刘慈欣《从大海见一滴水》)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诞生:比喻新事物出现。    B. 暴胀:胀,zhàng,指体积扩大。

C. 囊括:囊,22画,形声字,口部。    D. 微不足道:意思是“不值得称赞的。”

2.在“材料一”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        B. 即使   

C. 无论        D. 于是   

3.下列对“科幻文学能使我们从大海见一滴水”中“大海”和“一滴水”对应关系的呈现,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宇宙/人类    B. 地球/大机器

C. 超级意识/微小意识    D. 大爆炸理论/基本粒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天前,一篇名为《世界级“一代宗师”去世,领导人致电哀悼,但网络热度竟几近为零!》的网络文章获得广泛关注。

文章说,这几日,上到媒体新闻报业,下到朋友圈微博小巷,都在报道着郭敬明商业帝国、性骚扰男作者等花边新闻。而与此同时,曾被誉为世界级“一代宗师”的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院士逝世在互联网上热度几乎为零。曾让中国的科技走上一个新高峰的知名院士一生的荣耀竟然不如一个娱乐圈人物的花边新闻,令人一声叹息。

那么,对于这件事,这种现象,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完成作文。不可套作,不可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居民开垦小区内荒弃的公共绿地来种菜,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都是物业监管部门不作为。如果物业监管部门多一点责任心,开垦、美化公共绿地,这种在公共绿地种菜的现象就一定不会发生。可见,小区公共绿地利用得好与不好,责任全在物业监管部门。

①小区公共绿地种菜,并非一定都是因为物业监管部门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