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得少于700字。

 

参考例文: 微笑着面对失败 失败总是不讨人喜欢。人们往往逃避失败,可即使是令人羡慕的 成功 者的身后也有走过失败的路。既然这样,何不微笑着面对失败? 美国令人闻风丧胆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曾两次被西点军校拒之门外;流行歌坛的无冕之王猫王曾被开除出剧团;韩国当红的人气天王Rain曾无数次被“你长得太丑”这句话拒绝;而现在中国流行乐坛的周杰伦成名前更是饱受失败的打击…… 现在,这些曾经的失败者们无一不站在成功的制高点上为人们所铭记。是什么令他们走出失败的深渊?微笑,是微笑改变了一切。我指的微笑不仅仅是一个表情,而是包含这个表情背后的乐观和坚毅。无论是麦克阿瑟还是周杰伦,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着无数的努力。他们将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遇到的磨难化作了一个个灿然的微笑,用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失败的打击。于是命运终于垂青了他们,赐予他们与微笑等值的荣耀。 失败不会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渺小与伟大,断裂与永恒,瞬间与历史,全在于你面对失败的态度。悲观者说:“成功太难了,我做不到。”于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地将命运交付给时间;乐观者说:“失败有什么可怕的,我能行!”于是笑容可掬斗志昂扬地挑战命运。时间对于二者不同的态度,给出了最公正的判决:悲观者还是失败,而乐观者获得成功。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失败,与其消极等待春暖花开,不如笑脸相迎。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从心理上给自己减压,不会被失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其次,有了精神支柱,微笑化作动力来征服失败。这两点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你始终保有自信心,不为失败击溃。像诗人汪国真所说:“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微笑着面对失败,微笑着面对生活,有一天你一定能发现,笑一笑,没有什么烦恼抛不开。 微笑是人生路上独具特色的风景,常有自然之微笑则是一种气度和胸怀。用微笑去欣赏失败,仿佛用蜡笔为白纸着上色彩;微笑是成功的花,成功是微笑的果,花开了,果才会孕育。即使有一天成功没有降临你的果园,你也不要气馁,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菌子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你也应当这样想:成功还没有来,但是微笑的我已经嗅到了成功的气味。 微笑着面对失败,如同梧桐的碎片投入火中发出的烈烈绝响,这才是成功的至高境界。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观点:“既然这样,何不微笑着面对失败”,之后以一组例子加以论证“微笑,是微笑改变了一切。”,再后以“失败不会是一个人永远的烙印。”、“微笑是人生路上独具特色的风景,”等加以论述。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要注意每“得”前面的限定语:“学习时”“成功后”“失败时”,这三个限定语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如“学习时”),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一些诸如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态度方面的问题,体现江西卷命题基本思路。其次,为了防止学生以材料为纲而拼凑成文,只要求学生写其中“一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要求。 1.准确立意:体现为都要围绕限定语写。 如果写第一“得”,只要是写学习时要沉得住气,如记叙学习时沉住气的表现或具体做法(如能拒绝诱惑,能心无旁骛,能放下包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等),或论述为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沉得住气的原因、意义等;如果写第二“得”,只要限定在“成功后”这个特定的语境下讲“弯得下腰”,第“二得”实际是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对待成功的问题,“成功后弯得下腰”可以理解为“不过分沉醉于暂时的成功而停止不前,仍需‘弯得下腰’继续前行”,或成功后不能自负、自傲,甚至功劳独揽,否则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如果写第三“得”,只要限定在“失败时”,论述为什么要“抬得起头”,或阐述如何“抬得起头”,或记叙“抬得起头”的表现即可。 2.偏题立意:抛开三个限定语而大谈“人生要沉得住气”“做人要学会弯腰”“生活要抬得起头”等,都属于偏题,一律在按30-36分打。第一“得”:沉得住气,是事业的开始;沉得住气,是成熟的标志。有时候,沉得住气,需要韬光养晦,需要高瞻远瞩,才能有所作为。因为沉不住气,在人生的低谷,他们怨天尤人,诅咒命运的不公;在人生的高峰,他们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第二“得”:处世要低调,要学会忍耐。弯腰是一种姿态,是为了更好地挺起自己的脊梁;弯腰是一种风范,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韩信选择弯腰,司马迁选择弯腰。等等。第三“得”:抬得起头。人生,不应畏惧暂时的失意,更不应丢弃可贵的自尊。“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凤凰涅槃,方见美丽。等等。 操作切入: (1)45分为基准上下考虑(一类卷):完全切合“题意解读”的意思,叙述讲究,感悟真实,语言有意味;论述观点明确,方法合理,层次清楚,语言有味。 (2)37—42分的情况(二类卷):切合“题意解读”的意思,可能稍有“瑕疵”,再从结构层次、语言、情感、所用手法方面进行权衡。(又叫合题“瑕疵”卷) (3)30—36分的情况(三类卷,即偏题卷):抛弃三“得”限定语而谈,而且这种情况容易套作、袭作,把一些不相关的事例“填充”进去。 (4)跑题等不及格情况(四类卷):①三“得”拼凑成文者,25-30之间考虑。②没有写其中一“得”,另起炉灶者,20左右考虑。③字数不达者(少三行以上),视结构、语言等方面30分以下考虑,其中不达一半者,一律在20分以下。④大段(三行以上)抄袭大阅读内容者,一律在20分以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的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他的主要观点。(不超过30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类比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模式之一。以树木作类比,一个事物之中,主要且重要的部分称为本,不重要的、附属的称为末。但是_________,则须由作此类比的人来作价值判断才可确定。一旦本末确定,也就形成了本末的两重关系。从重要性来说,___;从相关性来说,两者是连带、因果关系。如果掌握了本,末也就自然得以掌握,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反之,____,这就是俗话说的“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思维架构,显示了中国人重根源、重本质、生基础的态度。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

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①③②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文化自信,对于行进在实现自己伟大梦想征途中的民族、国家意义重大,对于实现潜能、追求幸福的个体更是不可或缺。

B.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 22日,广西南宁大沙田一民房突发火灾,消防战士及时搭建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下了3名妇孺儿童。

D. “十一”期间,青秀山公园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深受市民欢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微不足道,但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如果微量元素缺乏,会造成特殊的生化紊乱、病理变化及疾病。

②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那么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③全国文物收藏展览会上,各种不同级别的文物陈列在装饰一新的大厅里,琳琅满目,让人叹为观止。

④在青秀区某停车场内,上万辆共享单车因违规停放被统一集运到这里,各色各样,密密麻麻,野生藤蔓随意缭绕,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

⑤他的表情很细腻,可以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响遏行云

⑥昨天偶遇睽违多年的老同学,长期分别,短暂相聚,我们却没有拘谨不适,反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忆起彼时的人事物情,不觉失笑。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