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先秦诸子由于社会影响巨大,历史贡献卓著,因此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特殊贡献。

在文脉上,老子和孔子谁应领先?这个排列有点难。孔子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孔子的厚重和端庄并不堵眼堵心,而是仍然保持着一个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更重要的是,由于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千年正统,因此他的文风也就成了永久的楷模。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这就直接成了中国文脉的一种基调。中国文脉,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那种朴实的正气却颠扑不灭。因此,孔子于文,功劳赫赫。

本来,孔子有太多的理由在文学上站在老子面前,谁知老子另辟奇境,别创独例。以极少之语,蕴极深之义,使每个汉字重似千钧。在老子面前,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这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

孟子是孔子的继承者,比孔子晚了一百八十年。在人生格调上,他与孔子很不一样,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这在人际关系上好像是缺点,但在文学上就不一样了。他的文辞,大气磅礴,浪卷潮涌,畅然无遮,情感浓烈,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让中国语文,摆脱了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文脉到他,气血健旺,精神抖擞,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但是,与他同一时期,一个几乎与他同年的庄子出现了。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既看穿了礼法制度,也看穿了试图改革的宏谋远虑,因此对孟子这样的浩荡语气也投之以怀疑。岂止对孟子,他对人生都很怀疑。真假的区分在何处?生死的界线在哪里?他陷入了困惑,又继之以嘲讽。这就使他从礼义辩论中撤退,回到对生存意义的探寻,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

他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甚至也低于孔子、墨子、荀子或其他别的“子”。但是这种低,使他有了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问出一串串最重要的“傻”问题。

但仅仅是这样,他还未必能成为先秦诸子中的文学冠军。他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下,他就成了那个思想巨人时代的异类,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

1.下列关于先秦“文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和孔子在文章风格上不同,在思想上不同,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同,他们对中国文脉的形成有着不同的特殊贡献。

B. 纵观中国文脉,虽然蜿蜒曲折,支流繁多,但是自孔子开始,它所形成的那种朴实的正气的基调却颠扑不灭。

C. 孟子让中国语文,连结成一种马奔车驰的畅朗通道,其文辞,具有难以阻挡的感染力,他给中国文脉注入了一种“大丈夫”的生命格调。

D. 在文脉上,先秦诸子谁应领先,虽然排列有点难,但作者认为“老庄”超过了“孔孟”,而文学冠军当属庄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孔子于文,功劳赫赫:他开创了中国语录式的散文体裁,他的文风给予中国历史的,是一种朴实的正气,成为永久的楷模。

B. 在文学上,孔子有太多的理由站在老子之前,但老子言少义深,语言已成为无可辩驳的天道,从而另辟奇境,别创独例。

C. 在人生格调上,孔子保持着健康君子的斯文潇洒;与此不同的是,孟子在这方面有缺点,他显然有点骄傲自恃,甚至盛气凌人。

D. 庄子在文学上最杰出之处,是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而在这些寓言故事中,都有一系列鲜明的艺术形象。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庄子从社会底层审察万物,把什么都看穿了,他以孩子般的目光,从世界和人生底部窥探,嘲讽人生,问出一串串幼稚的问题。

B. 老子让中国语文,进入了一个几乎空前绝后的圣哲高台。而庄子完成了一个由思想家到文学家的大步跃升,他是一个充满哲思的文学家。

C. 孔子虽然使散文成为一种有可能承载厚重责任、端庄思维的文体,但是也是他使中国语文陷入左顾右盼的过度礼让。

D. 庄子与孟子是同时代人,庄子的人生调子远远低于孟子。但是庄子对孟子的浩荡语气投之以怀疑,甚至对孟子的人生都很怀疑。

 

1.D 2.C 3.B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演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演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明确文体为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做一定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①____________。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②____________,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不人负我,不可我负人”;③____________,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法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 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 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 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