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演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演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全面理解材料,任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明确文体为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改变给予的方式 若是牧师听任孩子把花摘走会怎样呢?或许,美丽的花园从此会被毁,孩子们可能很久也不能再度拥有美丽的郁金香了。 所以,同样是慷慨的给予,但若是给予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可能是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终会遇到许多人需要你的扶持或帮助。例如一个前来要饭的乞丐,你很可能给他几块钱就打发他走了。而乞丐揣着这些钱,顶多只能换来一顿饭,所以我们施与的恩惠只能停留在一顿饭上,对于乞丐自身,我们的恩惠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听说过一位农村妇女,她让前来乞讨的乞丐帮她搬砖,当乞丐搬完砖累得浑身大汗后,她才把钱以工资的形式发给乞丐。然而这笔钱对于乞丐的意义已非同一般。这笔钱是他靠劳动挣取的,是他的血汗钱,在这施舍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人生活应有的尊严及劳动获得收益的无比喜悦,这些已激起了乞丐心灵的巨大波澜。后来那乞丐出人头地了。所以,妇女给予乞丐的不仅是钱,而是做人的尊严。 不是任何给予都能给受施予者以拯救的。对于从小就偷窃成癖的孩子,母亲若只是一味地宽容,那这宽容只能把孩子一步步推入深渊。给予需要讲究方式,因为若施予的方式高明,你所施予的将不会是物质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机遇,甚至是被施予者的生命转折。 曾经有一个富商,他想到他所要帮助的贫困山村视察。在那里,他发现村民们面色青黄,衣衫褴褛,境况可怜,让他深感捐助钱财的必要。但当他发现此村村民用竹子烧火时,他感到十分吃惊。原来此地竹子太多,所以村民们就用它来烧火。商人不禁感叹村民的愚昧:如此好的资源却不懂好好利用,导致如此境地,即使我捐再多的钱又能改变什么!于是他决定不直接捐钱,而是与村民做一笔关于竹子的买卖。后来商人用这些竹子发展了许多产业,并将利润回馈给村民,村民们也终于意识到本村资源的发展潜力,努力搞起了农村经济,于是这个村就慢慢摆脱了贫穷,走上了富裕之路。 所以,施予恩惠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及其所带来影响或许都会比我们所想象的要深远。要知道,充满智慧的给予不是让人拥有一朵被摘下的郁金香,而是让人拥有一个永远生机勃勃的大花园。 【解析】试题分析: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 1 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赠予的智慧”“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重大比赛或考试前去“祈福”,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里约奥运会之前,主教练郎平曾带着女排的姑娘们去普陀山祈福,而在这届奥运会中,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登奥运冠军宝座。可见,“祈福”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强选手或应试者们必胜的信心,而有了必胜的信心,势必会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这样做一定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说,只要有好的心态,就必然能获得成功。

①有了必胜的信心不一定就能在赛场或考场上超常发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①____________。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②____________,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不人负我,不可我负人”;③____________,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王教授是唐诗研究行家,他对李白诗风的论述非常透彻,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法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 日前,上海遂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 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 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查看答案

下列和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小王和小李今年考取了不同的大学,他们相约国庆期间一起到北京游玩,10月2日他们终于在北京不期而遇,彼此畅谈各自大学的感受,其乐融融。

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江河日下,为此,众多专家呼吁要全力保护环境资源,造福后代子孙。

③纵然生意兴隆而腰缠万贯,倘无任何家国情怀,遇天灾而不知悯恤,闻人祸而不知救助。如铁公鸡一毛不拔,似吝啬鬼细大不捐,实难称之为优秀实业家。

④沈从文先生一生笔耕不缀,著作等身,作品充分展现出湘西的民族风情,其文学成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⑤2016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0:1落后塞尔维亚队的情况下,顶住压力,发扬无所不为、坚毅顽强的女排精神,奋勇拼搏,连扳三局,成功逆转,时隔十一年再次夺得冠军。

⑥随着养生理念深入人心,天山之宝冬虫夏草面临着消亡的险境,究其原因,主要是采摘人数不断增多,而保护部门人手不足,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往往捉襟见肘,效果欠佳。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