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耶鲁大学毕业生辛德仁于1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耶鲁大学毕业生辛德仁于1957年设立耶鲁大学辛德仁奖,以鼓励学生藏书。1963年的比赛,冠军颁给一位收藏《火车时刻手册》这类书籍的学生,而藏有两百部名著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及与福克纳有关书籍的布罗斯基获得亚军。布罗斯基后来成为著名藏书家,他把藏书捐给东南密苏里州立大学,而不是耶鲁。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就耶鲁大学或布罗斯基的做法,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藏书精神超越名目之争 1963年,耶鲁大学“辛德仁”藏书奖出人意料,对火车时刻手册的收集者青睐有加,令收藏研究了两百多部福克纳作品的布罗斯基屈居第二。后者虽功成名就却难释心结。自然,布罗斯基的怨愤并不违情悖理。但在我看来,大学这样做,只是想让藏书的范围更加开放,给予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同时鼓励藏书行为,令藏书的精神深入人心。 收藏什么样的书依各人的兴趣而定,但藏书家们都为类似的目标而坚持不懈。而不论收藏什么,都有一个共同意义:通过对同一类文本作品的收集,在时间的深度上和内容的广度上,用整体性的分析、比较、整理等方法对某一类事物进行研究。若是用这一点衡量,火车时刻手册和福克纳的作品就摆在了平等地位上。毕竟“不入人们法眼”的火车时刻手册,能够以一个特殊的视角见证火车的发展、城市的变迁乃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变革。时刻的分布、停靠站台的多寡、行程的远近等能反映出火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兴起和后来在新型工具前的稍显逊色、城市不同年代交通网的变化等诸多信息。鉴于资料的难得和完整,它在城市规划研究者眼中的价值,绝不会低于福克纳作品在文学研究者眼中的价值。 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火车时刻表捧得冠军成了一场“意外”?人们的褒贬多少受到书册自身价值的影响。福克纳的作品——一个作家呕心沥血的创作,当然会比唾手可得的火车时刻表得到更多珍视。然而,“辛德仁”藏书奖不是颁给藏品,而是颁给藏书的人:他看到了你所忽视的火车时刻表的价值,他愿意花力气、用心思收罗这些小册子并妥善保管,他甚至要在别人不理解的嘲笑声中坚持他的爱好;所以他有理由拿冠军,他有资格获得对一个藏书者的充分肯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对于形形色色不计其数的藏书和藏书者,藏书奖正是这样一个须容纳百川的海洋。它的设立,不是为了评判优劣,论言褒贬;而是为了发扬藏书的行为和精神,鼓励更多的人藏书读书,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做某一领域信息的集大成者。它的排名,不是让藏书者们争锋,不是给他们藏品价值的盖棺定论,而是让更多人看到不同藏书的风采。 不妨给藏书的名目更多包容。藏书,作为一项爱好而言,不同的人各有所爱,正是多样性成就了它的丰富;作为一项事业而言,不同领域各有需求,正是丰富度使它能为各领域作出贡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此次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学生的有关藏书比赛的事实材料,在理解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在立意上有多种选择。作为事实材料,文题概述了事件的基本面貌,不使用带有情感倾向的词语,不表现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和道德评价,其目的在于保证材料表述的客观、中性,有利于引导考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理解、判断和分析,为考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评判留下足够的空间。 具体分析整个材料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耶鲁大学设立辛德仁奖,以鼓励学生藏书;第二层是耶鲁大学把冠军颁给一位收藏《火车时刻手册》这类书籍的学生,而藏有二百部著名作家福克纳的作品及与福克纳有关的书籍的布罗斯基获得亚军,这是核心事件;第三层是成为藏书家的布罗斯基把藏书捐给别的大学,而不是耶鲁。这使得材料有着不同维度的写作空间。为鼓励学生藏书,耶鲁大学设立辛德仁奖,这是好事,无可非议。围绕耶鲁大学和布罗斯基的不同做法,其实指向一个核心的问题:什么样的书更值得学生收藏。什么样的书具有收藏价值呢?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这取决于各自的收藏目的。在这一问题上耶鲁大学和布罗斯基是存在分歧的,虽然材料并没有明显地交代这点,但从冠军所属和布罗斯基后来的做法,都可以看出耶鲁大学和布罗斯基对“什么样的书更值得学生收藏”的认识是不同的。 本题的任务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对耶鲁大学或布罗斯基其中一方的做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阐述自己的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在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确定稳定的写作对象,深入思考和辨析核心问题,进行理性的判断、分析和阐述,最好能做到“抓住一点,深入下去”,避免陷入面面俱到、浅层粗糙的写作窠臼。落实到写作之中,考生需先选好写作角度。看法既可以在书的收藏价值以及对学生藏书的导向这一层面上去阐述,是重实用,还是重审美;是出于自身的偏好,还是考虑到价值的导向。也可以在如何对待评判结果的层面去谈,是应淡然处之,或是无声抗议。还可以就此延伸到“因”与“果”的关系上,去思考耶鲁大学做法与布罗斯基做法的必然联系。 “文体”项主要看是否可以明确归入论述文或记叙文。写成论述文,注重分析说理,阐述看法入情入理,有说服力。写成记叙文,注重叙述描写,内容具体,阐述看法入情入理,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写成记叙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是寡人之过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                                        ②旦日沛公百余骑来见项王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        封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顺流而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庠序之教

⑨序八州而同列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A. ①⑤/②⑥/③⑨/④⑦/⑧⑩

B. ①③/②⑨/④⑦/⑤⑥/⑧⑩

C. ①③/②④/⑤⑥/⑦⑨/⑧⑩

D. ①⑧/②⑩/③⑤/④⑦/⑥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人之力而敝之                    击沛公于坐

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家来贵门

C. 计不知所出耳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D. 其匕首提秦王                    赵使者蔺相如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D. “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查看答案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兆是京畿都城池地域名称,是周王朝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管辖区域的称谓。

B. .在古代人才的选拔方面,征、辟是自上而下的提拔任命,而察、举是自下而上的推荐介绍。

C. 节度使是唐代特有的地方军政长官称谓,所辖地域称为藩镇。由于节度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所以出现了藩镇割据。

D.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参加会试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秋天举行,所以又叫“秋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