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您借走《古文观止》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B. 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C. 获悉贵店开张,家父特备薄礼一份,敬请笑纳。

D. 母校将迎来百年庆典,期待您拨冗光临。

 

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际用语的运用。A项“璧还”,敬词不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 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 AJ 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 120 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 离了危险。

C. 在屠呦呦分配到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之后的 55 年里,除参加过为期两年半的 中医学习班,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

D. 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一文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既表明鲁庄公‘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又是曹刿认为应战的决定因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2.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 题。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 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初戍 钱塘新城,及还,领淮陵太守。领军将军刘湛知之,欲相引接,谓之日:“卿在省年月久,比 当相论。”庆之正色曰:“下官在省十年,自应得转,不负以此仰累。”大明三年,司空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率众讨之。诞遣客沈道愍赍书说庆 之,饷以玉环刀。庆之遣道愁反,数以罪恶。庆之至城下,诞登楼谓曰:“沈公,君白首之年, 何为来此?”庆之曰:“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甚耳。”庆之塞堑,造攻道,立 行楼土山并诸攻具。诞饷庆之食,提挈者百余人,庆之不开,悉焚之。诞于城上投函表,令 庆之为送。庆之曰:“我奉.制.讨贼,不得为汝送表。”每攻城,庆之辄身先士卒。上戒之曰:“卿为统任,当令处分有方,何须身受矢石邪?”自四月至七月,乃屠城斩诞。庆之居清明门外,有宅四所,室宇甚丽。又 有园舍在娄湖,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以宅还宫,悉移亲戚中表于娄湖,列门同闬焉。中兴 身享大国,家素富厚,产业累万金,奴僮千计。再献钱千万、谷万斛,以始兴封优近,求改 封.南海郡,不许。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上逼 令作诗,庆之日:“臣不知书,请口授师伯。”上即令颜师伯执笔。庆之口授之曰:‘“微生遇 多幸,得逢时运昌。朽老筋力尽,徒步还南冈。辞荣此圣世,何愧张子房。”上甚悦。众坐并称其辞意之美。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庆之叹曰:“故是昔时 沈公。”时诸沈为劫首者数十人,士民悉患之。庆之诡为置酒大会,一时杀之,于是合境肃清, 人皆喜悦。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沈庆之,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 l 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B. 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C. 上尝欢饮普/令群臣赋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D. 上尝欢饮/普令群臣斌诗/庆之粗有口辩/手不知书/每将署事/辄恨眼不识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意思是除去旧职。文中说沈庆之除去殿中员外将 军之职,与赵伯符跟随到彦之北伐。

B. 奉制,指接受天子的命令。古代帝王通过口头或文书下达制令,其形式有谕、旨、 策、制、诏、诰、戒和朱批等,不同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政务,均具有绝对的权威。

C. 古代称父系血统的亲戚为,称父系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内为中,外为表, 合而称之为中表

D. 封,即分封.这种制度始于西周,后世继承。分封对象有同姓宗室子弟,又有异姓功 臣宿将。.封地所有者拥有这块土地上的税收、征兵等权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庆之不逢迎,拒绝拉拢。领军将军刘湛很欣赏他,说他在台省任职很久了,想要推 荐他,沈庆之认为自己会有机会调动官职,严肃地拒绝了。

B. 沈庆之不贪心,拒绝腐蚀。他率军讨伐竟陵王刘诞,刘诞派沈道愍来劝说他,并送他 玉环刀;沈庆之拒收其礼,;并斥责了刘诞造反的罪恶。

C. 沈庆之不惜命,身先士卒。尽管己是白首之年,但在攻打广陵城的战斗中,他总是冲 锋在前,以至于皇帝都告诫他应以指挥为重,不必上阵冒险。

D. 沈庆之不吝啬,大方捐赠。他拥有娄湖宏大的园舍,享受大型封国,家产丰厚,奴仆 甚众,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能慷慨解囊,多次捐献钱谷,数额巨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以君狂愚,不足劳少壮,故使仆来耳。

2)庆之既通贵,乡里老旧素轻庆之者,后见皆膝行而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