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物体① 受地球的吸引力,② 与其它物体...

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物体  受地球的吸引力,与其它物体之间也存在着吸引力,由于万物皆有,故谓之“万有引力”。在一般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庞大的天体,万有引力就相当可观了。比如,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地球逃脱不了,乖乖地绕着太阳公转,就是因为这个吸引力巨大。

 

A

尽管

但是

不过

既然

B

不但

而且

不过

之所以

C

如果

因为

因而

D

尽管

但是

既然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使用,首先阅读材料辨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第一个句子是递进关系,最后一句由“因为”可推出前面是表示结果的“之所以”故可排除其他几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1980年版电视剧《西游记》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功,如果没有剧组人员对于电视艺术的执着追求,我们无法想象他们怎能取得这样的艺术成就。

B. 日前,第三届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南京举行,与会人士认为,年轻的网络文学必须肩负起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C.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繁荣的目标相向而行。

D. 教育专家称,幼儿读物是启迪孩子心智的“心灵读本”,一些书商却盯上了幼儿园,大肆推销幼儿读物,不少读物质量令人堪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许多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② “互联网+预防接种”绝不是一挥而就的,这是一个缓慢改造的过程,目前,国外并没有非常成熟的同类应用。

③ 中国文化经典进课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各有功能,殊途同归。

④ 评审组老师们对每个参赛节目评头品足,大到节目整体构思,小到一些细节,参赛选手非常感谢评审老师的指导。

⑤ 中国对钓鱼岛及周边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巡航钓鱼岛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情、合法、合理,不针对任何国家,无可非议。

⑥ 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则》选文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月光下的江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薄幸•送安伯弟

韩元吉

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漫留君住。趁酴醿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注:韩元吉,河南许昌人,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词一开头开门见山,迅速入题。“南浦”两字是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常见意象,令

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

B. “青青万缕”描写满眼的绿柳,让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更满眼、残红吹尽”,使人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增添了感伤的气氛。

C. “记竹里题诗”三句中“载酒”“题诗",是文人常见的交往活动。“魂断”二字,是“悲哀”的意思,直言今日别离的苦痛。

D. “闻鸡起舞” 是个典故。词的开头写送别,“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停留片刻,持杯痛饮。

E. 词的上阙主要写离别,下阙主要是抒发感慨。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感情深挚,读来有一种苦涩的韵味。

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藩,字叔翰。少恬淡修检,雅容仪,好学。父卒,家富于财,亲族吊者,有挈去不禁,愈务散施。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尤之,晏如也。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复召藩,坚不去,后果败。

张建封辟为从事。杜兼为濠州刺史,带使职,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出而泣语兼曰:“仆射公奄忽如此,公宜在州防遏,今弃州此来,欲何也?宜疾去!不若此,当奏闻。”兼错愕不虞,遂径归。建封死,兼悔所志不就,怨藩甚,因诬奏藩建封死时摇动军中。德宗大怒,密诏杜佑杀之。佑素重藩,因出诏,藩览之,无动色。佑曰:“慎勿出口,吾已密论,持百口保君矣。”德宗得佑解,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元和四年冬,帝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国孰与不足!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风俗日奢,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国孰与足!今陛下永鉴前古,躬尚勤俭,自当理平。”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一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矣!出今日,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户部尚书。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B.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C.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D.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宰相字/奏上云/不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密诏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给大臣们下达的秘密诏书,区别于平常皇帝分封大臣与颁布政令的圣旨。

B. “元和”是唐宪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事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来内地遍设,造成藩镇割据。

D. 赠分“赠谥”“赠官”等等。此处是“赠官”。“赠官”是古代朝廷对功臣父祖或本人死后追封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藩安闲淡泊。父亲去世了,前来吊祭的亲属中,有人拿走东西他不禁止。读书扬州时,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泰然自若。

B. 李藩交往慎重。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C. 李藩刚直不阿。因他的阻碍,濠州刺史杜兼的企图没有得逞。皇帝知道实际情况后,非常生气,准备让杜佑杀掉杜兼。

D. 李藩反对奢侈。他劝谏皇上俭省用度,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奢侈成风,衣食日益缺乏,造成家贫国困的后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封病革,兼疾驱到府,阴有冀望。藩与同列省建封

(2)亟追藩赴阙。及召见,望其仪形,曰:“此岂作恶事人耶!”乃除秘书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