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人文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它不仅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人文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儒学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对于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的关怀,是对个体和整个人类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意识的表征。孔子讲“士志于道”,士作为道德价值理念的维护者,肩负起拯救社会无序的宏愿,激发起无限忧道忧民的悲情。“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忧道的积极入世品格,使忧世悯民精神得以提升,而与仁相融合。孟子继承孔子,提出“忧患”的概念,认为人的生命存在,事业兴败,国家存亡,都与有否忧患意识相关联。

人总有所向往、有所追求,这是精神的特殊需要。乐道精神就是以求道、得道为快乐的精神。此“道”可以是一种理论、学说,也可以是一种高超的技艺,如茶道、花道。它们都可以给人以精神的宁静、愉悦和享受。在这种享受中人的精神获得了提升,情操获得了超拔,气质得到了陶冶。乐道精神在孔子的求道历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为获得“得道”的精神满足,颜回宁可放弃富裕的物质生活,而甘于贫贱。后来孟子发挥这种乐道精神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身而诚”的大乐,是对最高的道德境界的愉悦体验。乐道和乐心,就是要塑造真善美和合境界,这是乐道精神所追求的终极境界。

中国儒学确立了人本思想。孔子仁学的核心是讲人,所以仁学也可称为人学或人本学。如“泛爱众,而亲仁”是讲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仁人。若无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不可能实现。战国时,战争频繁,人民苦难。睿智的思想家大都超越国家的局限,从天下人的视角来思考战争问题,墨子提出“兼相爱”的主张。“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孔孟从仁中发现了人及人的本质,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当儒学在强调“仁”要从自我做起的时候,就确认了个体主体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即是人本精神的确立。

儒学认为,忧患精神的化解,乐道精神的实现,和合精神的追求,人本精神的弘扬,都有赖于笃行精神的支撑和践行。儒学以其入世品格和刚健精神,激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和忧患意识;提升了处贫贱而乐于求道的乐感精神;培育了仁者爱人,民贵君轻,水能载覆舟的人道(人本)精神。在忧患、乐道、和合、人本四精神中,都蕴涵着笃行精神的意蕴。“君子不以言举人”,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主张转知为行,知行统一的笃行精神。

(摘编自张立友《儒学的人文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价值尊严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B. “士志于道”“君子忧道不忧贫”等这类“志”与“忧”中能体现出儒学对于国家生存和人民生命的关怀,以及对个体和整个人类命运的责任和使命意识。

C. 乐道精神的“道”,可以是理论学说,也可以是高超的技艺,人们可以从中提升精神、超拔情操、陶冶气质。

D. 孔子的会堂也可称为人学,它以人为核心;“泛受众,而亲仁”就是主张要博爱大众,亲近有道德的仁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文精神既包含道德价值本身,又指向人的权利和责任。所以说,人文精神既是一种形而上的追求,也是形而下的思考。

B. “忧患意识”“乐道精神”“人本思想”“笃行精神”都是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儒学中的表现。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的“大丈夫”概念中蕴含着以求道、得道为乐的精神。

D. “仁也者,人也”“仁,人心也”,孔孟从仁学中建立了人学,确立了人本精神。因此施行“仁”就可以从自我做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由此看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需要重点关注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B. 孔子在求道的历程中能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是因为他能以求道、得道为快乐。

C. 孔子的仁学也可以称为人本学,其核心是讲人;可见,只要有了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一定可以实现。

D. 孔子看到了言与行、知与行的冲突,于是强调知行统一,重视对人的行为的考察,故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1.A 2.D 3.C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述错误。“它”指代“人文精神”,原文为“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2.试题分析:D项“因此施行‘仁’就可以从自我做起”错。“施行‘仁’就可以从自我做起”与前文没有因果关系。 3.试题分析:C项“只要有了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一定可以实现”错,原文为“若无仁道精神,人本精神就不可能实现”,其中,“仁道精神”是“实现人本精神”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以2015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大国工匠》,挖掘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八位行北顶级技工的典型故事,歌颂“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劳动者。节目播出后,极大鼓舞了一线产业工人的工作热情,并引发强烈社会反响。(5月28日新华社)

《大国工匠》一共选取了8名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从事的行业也不是很起眼,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工匠可以说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

上内容,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有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房价高涨,市政府立即作出反应,进行调控。现在,房价已出现环比略降的态势。老百姓心里安定了,只要实现了住房梦,就能让社会稳定下来,而社会穗定下来,老百姓就一定能有满满的幸福感,国家也必然会富强起来。

①实现了住房梦,也不一定能让社会稳定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现代人指望能够通过理性对话去解决分歧,并且发展了对话理论。按照想象,①    ,对话的本质是以讨价还价代替真刀真枪的较量。在理论上说,假如②____,那么即使不能解决世界和平的问题,至少也能够为地区性的“永久和平”作出贡献。不过,语言博弈代替行为博弈的有效性一直都只是一个良好愿望。事实表明,③    ,对话只能解决一些无足轻重的分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教师节,我给我的老师买了一盆花,送到他的办公桌上,上边贴上一张字条:“老师,您辛苦了,不成敬意,请笑纳。”

B. 某杂志上的一条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各位,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C. 那年我弟弟在学校犯了错误,家父去世早,我这个做兄长的给他班主任写了一封信,信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家弟在学校违反了纪律,给您添麻烦了……”

D. 电台新闻广播稿:5月以来的多场暴雨,造成阿里山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发布了15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B. 神舟十一号回收着陆亮点明显,除首次使用特大型降落伞外,还将着陆缓冲技术应用于飞船返回舱的着陆系统来提升宇航员返回地面时的乘坐舒适度。

C. 戏曲进校园将为学生们架起文化上联通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自觉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获得思想涵养和价值支持,进而带动整个社会向善向上。

D. 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荣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获奖的理由并不是因为他在音乐层面取得了伟大成就,而是因为他“给歌曲带来诗意的表达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